學習播音主持專業(yè)要養(yǎng)成哪些好習慣
如今,全國各地不少高二高一的同學已經(jīng)確定學習播音主持專業(yè),然而距離暑期集中培訓還有一段時間,對于有志于沖擊全國名校的考生來講,平時的專業(yè)積累和學習也非常重要。那么,在非集訓時間,播音藝考生需要從哪些方面學習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學習播音主持專業(yè)要養(yǎng)成哪些好習慣,歡迎借鑒參考。
一、養(yǎng)成科學的用聲和護嗓習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聲帶對于有聲藝術從業(yè)者來說,是樹之根、水之源。通過入學測評的同學,都是幸運的擁有了一個“好嗓子”的“準播音生”,保護好自己的“飯碗”是小心機,也是大智慧。
?、俨灰蠛按蠼?,青春年華活力四射,高聲呼喊和失聲大叫也常在這年紀難以控制,但“白嗓”大喊大叫會對聲帶造成不小的傷害,長時間會影響音質和音色。
?、陲嬍巢灰錈峤惶?/p>
?、凵俪岳?/p>
?、懿灰疽埂?/p>
二、養(yǎng)成看聽聞、聽新聞的習慣
新聞播報常被認為是播音主持專業(yè)同學的看家本領,專業(yè)水平的高低,常常在新聞的播讀水平中可見一斑。大多學生在學習播音前,由于學業(yè)壓力種種原因,在生活中嘗嘗“兩耳不聞窗外事”,對電視新聞節(jié)目以及廣播新聞節(jié)目了解甚少,很少聽,自然缺乏必要的新聞語感,而這種語感的培養(yǎng),嘗嘗需要量的積累,要聽過大量的練習“磨耳朵”。
三、要培養(yǎng)評述意識和表達習慣
即興評述和模式主持是播音藝考中的必考科目,也讓很多同學感到頭疼。許多同學拿到指定題目后,就變成了“悶葫蘆”,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和日常習慣不無關系。播音主持初學者應盡可能地讓自己成為生活中的“話嘮”,對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新聞中的奇聞異事。微博上的話題熱點(非明星花邊)談談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據(jù),盡可能地用自己的觀點“說服別人”。
四、要找對方法
準播音生中,有一些同學是在開始培訓之前就在進行早練聲,或是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了一些專業(yè)知識,但這些知識不僅碎片化,甚至可能存在偏頗和誤導的現(xiàn)象,而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練習,是無用功,甚至是在走彎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