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家姓王姓的起源
王姓,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媯姓和外族改姓。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給大家介紹中華百家姓王姓,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王姓的起源
1、源出姬姓。周靈王之子太子晉,也稱王子晉和王子僑,因值諫而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時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稱為“王家”,這支族人遂以王為氏。先秦時期,這支王姓一直活躍于河南洛陽一帶,秦末漢初,王離之子王元和王威,為避戰(zhàn)亂分別遷徙至山東瑯玡、山西太原,最終發(fā)展成瑯玡和太原的兩大王姓望族。
姬姓王有三個分支
?、僭闯鰱|周畢公之后。周武王之弟畢公高封于畢國,春秋時其裔孫畢萬任晉國司徒,受封于魏,戰(zhàn)國時魏、韓、趙三家瓜分晉國。秦滅魏后,后裔魏無忌之孫魏卑子逃入山東泰山,漢初,魏卑子奉詔做官,被封于蘭陵郡。因其是王家之后,故稱其族為“王家”,從此以王為姓
?、谠闯龃呵锍踔芷酵踔?。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孫姬赤繼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奪了王位,史稱周桓王。姬赤出奔晉國,子孫以其曾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臨猗一帶,史稱河東猗氏王姓。
?、墼闯鲋芸纪醢芑腹抑蟆;腹曳庥谕醭牵懦窃诮衤尻柾醭枪珗@。其封地雖小但處于東周王城的西部,史稱其為西周桓公。國亡之后,子孫遷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來稱為王城王氏。
2、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紂王荒淫無道,比干多次犯顏強諫,反遭殺害,其子孫因為比干原是王子,就以王為氏。從先秦至漢唐,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區(qū),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來散播到甘肅、山東、河北和山西等地。
王字演變
3、源自媯姓。奉虞舜為祖先的媯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武王滅商后,虞舜的后代媯滿被封于陳,至陳完在齊國任官后,改為田氏。秦滅齊后,齊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由田姓改為王姓。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為郡望,漢朝王莽就源自此支王姓。
4、源出燕國太子丹之后。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立,建立新朝稱帝。燕太子丹玄孫名嘉,上獻符命,為王莽所寵,賜姓王氏。
5、出自少數(shù)民族。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外族的血液,外族用王姓的主要有:漢時匈奴人,西羌鉗耳氏族,]??南北朝時高麗人,
鮮卑族人,隋唐時月氏人,唐朝時回紇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朝時女真人,北宋時西夏黨項人,元朝時蒙古人,清朝時滿洲人等。這些外族王姓隨著時間同化為漢族王姓。我國北方地區(qū)多王姓與北方民族改用漢姓時優(yōu)先使用王姓有密切關系
王姓人口分布
宋朝時期,王姓大約有59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7.7%,為宋朝第一大姓。王姓第一大省是山東,約占全國王姓總人口的14.7%。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東、河北、四川、河南、山西,這五省王姓大約占王姓總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江西、陜西、浙江,這三省的王姓又集中了25.5%。全國形成了陜晉冀豫魯、贛浙以及四川三大塊王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時期,王姓大約有62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6.7%,仍為第一大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蘇、山東,這三省王姓大約占王姓總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江西和山西,這二省又集中了17%。浙江一躍成為王姓第一大省,約占全國王姓總人口的13.7%。南方王姓在宋元明600年中有了大的發(fā)展,兩廣和福建的王姓人口已經(jīng)大大超過了宋朝。而宋朝的王姓大省河北、河南和四川,這個比率已經(jīng)降了一半。全國重新形成了贛浙蘇皖、魯豫晉冀陜兩大塊王姓人口聚集地區(qū)。
當代王姓的人口已達到9468萬人,大約占全國人口的7.1%。[1] 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東、河南、河北三省,大約占王姓總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江蘇、遼寧、黑龍江、山西、湖北、陜西、浙江、甘肅十省,王姓又集中了42%。山東居住了王姓總人口的10.5%。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區(qū)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區(qū)。而北方區(qū)又以太行山為分水嶺,東部為高密度的王姓地區(qū)。西部為低密度的王姓區(qū)。王姓分布很廣,但很不均衡。王姓在人群中分布在王姓在東北、內(nèi)蒙古大部、山東、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大部、寧夏、陜西北部、甘肅東部和西中部、新疆喀什地區(qū)、海南大部,王姓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8%以上,有的達到16%,其覆蓋面積僅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9%,大約54%的王姓人口居住于此。長江以北其他地區(qū)、青海東部、新疆北部、云貴川、廣西西部,也是王姓常見的區(qū)域,王姓在人群中的分布比例為4.4--8.8%,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36.3%,大約36%的王姓人口居住于此。
王姓的歷史人物
王允(137~192)字子師,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官至司徒、尚書令。用美人計和連環(huán)計殺掉亂臣董卓。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或公元303~361年):字逸少,號澹齋,祖籍瑯玡臨沂人,晉代大書法家。因?qū)ǚ矫娴闹粮咴煸?,被譽為:“書圣”。晉書載:“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唐太宗從其書法作品中領悟出了“盡善盡美”。
王徽之:(公元338~386年),字子猷。祖籍瑯邪臨沂人,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第五子。
王獻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祖籍瑯玡臨沂人,晉代書法家、詩人,生于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書法史上被譽為:“小圣”。
王珣:(公元349~400年),字元琳,小字法護,祖籍瑯玡臨沂人,晉代書法家。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國時期苻堅的丞相。“關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蒼生望謝安”,兩人分別留下了各自的精彩。曾經(jīng)被苻堅等時人譽為諸葛亮式的人物。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列出“中國
六大丞相”為管仲、商鞅、諸葛亮、王猛、王安石、張居正。
王通:(公元584~617年),字仲淹,隋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代大儒,卒謚“文中子”。
王勃:(649~676),唐代著名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人。詩文與于龍齊名,并稱“王于”,亦稱“初唐二杰”。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王之渙:(公元688~742年),唐代詩人,《登鸛雀樓》久傳不衰。
王維:(公元701~761年),字摩詰,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外號“詩佛”。
王全斌:(公元908年~976年),五代至北宋初將領。并州太原人。曾在后唐、后晉、后周為將。
王建:(847~918)前蜀皇帝,廟號“高祖”。
王審知:(862年~925年),閩國皇帝,廟號;閩太祖皇帝。開閩第一人。人稱:“白馬三郎”。
王彥章:(公元863~923) 五代后梁著名將領。字賢明,壽張人。五代時期有兩人最勇猛,“打虎李存孝,鐵槍王彥章。”宋代歐陽修為其作“忠勇校騎”《王太師畫像記碑》。
王惟一:(公元987~1067年),名王惟德,北宋醫(yī)家。對針灸學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針灸學之大成,著有《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一書,奉旨鑄造針灸銅人兩座。為我國著名針灸學家之一。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宰相。《中國六大政治家》,梁啟超主編,1911年出版,認為近代中國之衰敗唯有崇尚法治,始得振衰起隳,富國強兵。書中被稱為六大政治家的是:管仲、商鞅、諸葛亮 、李德裕、王安石、張居正。
猜你喜歡:
中華百家姓王姓的起源
上一篇:中華百家姓孫姓的起源
下一篇:中華百家姓魏姓的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