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熊姓起源_百家姓熊姓歷史名人
熊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周成王時期,為楚國國姓,楚國貴族姓氏。熊姓歷史悠久,族大支繁。熊姓曾有72個望族,居百家姓第68位。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熊姓起源,希望大家喜歡!
百家姓熊姓起源
熊(Xió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黃帝后裔。據(jù)《世本》、《古今姓氏書辨證》及《元和姓纂》等所載,黃帝七世孫有季連,為羋姓,其后裔有鬻熊者,乃周文王之師,曾孫熊繹以王父字為氏。
2、出自黃帝有熊氏之后。據(jù)《元和姓纂》所載,相傳黃帝生于壽丘,長于姬水,居軒轅之丘,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鄭),又稱有熊氏,其后有以地為氏者,稱熊姓。
3、出自他族改姓而來。苗族仡熊氏,漢姓為熊;普米族本牙氏,漢姓為熊;傈僳族以熊為原始圖騰的氏族五饒時,漢姓為熊;四川、甘肅地區(qū)白馬人當納氏、熱惹氏、啞咕氏等均漢姓為熊;今布依、彝、滿、蒙古、瑤、阿昌、壯、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鬻熊。商末人,其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曾為周文王之師,被封為護國侯。其先祖為黃帝,黃帝子昌意生顓頊,顓頊四世孫陸終第六子名季連,鬻熊為季連之裔孫。鬻熊曾孫熊繹以王父字為氏,稱熊氏。西周成王時,封熊繹在荊楚,建立楚國,建都于丹陽(今湖北秭歸東南)。春秋時,楚國一度強大,勢力曾擴展到中原,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二二三年,楚為秦所滅,后人多以熊為姓,并尊鬻熊為熊姓的得姓始祖。
百家姓熊姓遷徙分布
熊姓發(fā)源于古時的楚國,即今湖北、湖南、江西等省,自然這一地區(qū)也成了熊姓首先繁衍的主要地區(qū)。
秦漢之際,熊姓仍舊以上述地方為其繁衍發(fā)展的中心,但亦有少數(shù)散居于河南、河北、山東等地。
魏晉南北朝時,熊姓已遷入我國江南廣大地區(qū),經(jīng)過長時間的繁衍發(fā)展,逐漸在湖北之江陵、江西之南昌昌盛壯大起來,并陸續(xù)有人到朝中為官,故熊姓有以“南昌”、“江陵”為其郡望堂號的。
唐宋年間,熊姓后人陸續(xù)向江蘇、浙江地區(qū)遷移,而南昌與江陵兩地的熊姓依舊長盛不衰,人才輩出,族大人眾,據(jù)北宋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所載,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陽市)四大姓中有熊姓,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五大姓之首為熊姓。可見在宋代時,熊姓仍廣泛分布在江西南昌及湖南岳陽一帶。而宋初移居福建省建安(今建甌縣)等地的熊姓,也逐漸成為望族,后世出了不少名人學子。
南宋末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兵征討南宋,愛國將領文天祥拼死抵抗,但大廈將傾,非一木所能支也,故節(jié)節(jié)敗退,南宋王室也從杭州出逃福建,再由福建敗退廣東孤島——崖山。元兵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百姓聞風而逃,故江浙一帶之熊姓有遷福建者,再由福建入廣東,以避兵火。
明初洪武年間,熊姓作為明朝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河南、山東、河北、北京、天津、江蘇、安徽、陜西等省。明代以后,熊姓子孫陸續(xù)向廣西、貴州、云南、四川、海南各處遷徙,并有融入苗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阿昌族等少數(shù)民族者。
到清朝,熊姓已散居全國各地,亦有閩粵之熊姓渡海赴臺,進而遷居海外,僑居新加坡等國者。
如今,熊姓分布以江西、湖北、四川、湖南等省為多,上述四省之熊姓約占全國漢族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百家姓熊姓歷史名人
熊安生:北朝經(jīng)學家,北學代表人物之一,字植之,長樂阜城(今河北省阜城東)人。通五經(jīng),精“三禮”,北齊時任國子博士。后入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宮露門學博士。不久即去世。他沿襲東漢儒家經(jīng)說,撰有《周禮》、《禮記》、《孝經(jīng)》諸義疏,皆劓。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禮記熊氏義疏》四卷。
熊朋來:元朝文學家、音樂家,豫章(今南昌)人,宋咸淳時進士。入元后,官至福清州(今福建福清)判官。能文,又通音律,尤善鼓瑟,著有《五經(jīng)說》、《瑟譜》。
熊文燦:永寧衛(wèi)(今四川省敘永)人,明代大臣,累官至兵部尚書。
熊廷弼:明湖廣江夏(今湖北省武昌)人,字飛百,萬歷進士。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任遼東經(jīng)略。他召集流亡,整肅軍令,訓練部隊,加強防務,在職年余,后金軍不敢來攻。明熹宗即位,魏忠賢專權,他被排擠去職。天啟元年(1621年),遼陽、沈陽失守,再任經(jīng)略,與巡撫王化貞不和。次年王兵敗潰退,他同退入關,后為魏忠賢冤殺。
熊大木:福建省建陽人,明代通俗小說的編著者與刊行者。編有《全漢志傳》、《唐書志傳》、《宋傳續(xù)集》等通俗小說,其詠史詩別具一格,頗有新意。
熊賜履:湖北省孝感人,清時大臣、政治家、一代學者。累官至吏部尚書,治程、朱理學,認為可以用理學指導政治,強化思想領域的統(tǒng)治。有《經(jīng)義齋集》等。
熊伯龍:清初無神論者,字次侯,號塞齋,別號鐘陵,漢陽(今屬湖北省)人。歷國子監(jiān)祭酒、內(nèi)閣學士,熟悉西方天文算學,通佛學、魏晉玄學和宋明理學。曾編著《無何集》將王充《論衡》中駁斥讖緯神學的言論分類編排,從儒學立場對傳統(tǒng)宗教迷信進行了批判。他認為“天不故意造作”,“災異非天譴告”,人的生死是自然之道,人死不能為鬼神。
熊成基:民主革命烈士,江蘇省甘泉(今江都)人。1904年入安徽練軍武備學堂學習,加入岳王會,進行反清革命活動。1907年徐錫麟起義失敗后,流亡日本。1910年初,在哈爾濱謀刺清海軍大臣載洵,被捕后就義。
熊秉坤:湖北省江夏人,早期民主革命者,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曾任國民黨湖北省政府委員,兼任武昌市等職,解放后任政協(xié)委員。
熊希齡:湖南鳳凰人,光緒年間進士,授翰林院編修。甲午戰(zhàn)爭時因反對與日議和,被革職,戊戌政變時被禁錮。辛亥革命后,擁護袁世凱。后任唐紹儀內(nèi)閣財政總長、世界紅十字會中華總會會長等職。
熊得山:湖北省江陵人,中國同盟會會員,愛國主義者、報人。著有《中國革命的出路》、《中國社會研究》等。
熊十力:湖北省黃崗人,近代著名學者。早年參加過武昌起義,任都督府參謀。后到北京大學任教,著有《新唯識論》、《十力論學語要》、《原儒》等。
熊克武:四川省井研人,近代民主革命者。辛亥革命后曾任四川督軍、川軍總司令等職,建國后,曾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等職務。1970年病逝于北京。
百家姓熊姓郡望堂號
1、郡望
江陵郡:原為春秋時楚國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紀南城)。漢代設置江陵縣,為南郡治所。南朝齊改置江陵郡,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東一帶。
南 昌:漢代豫章郡治,隋為洪州臺,五代南唐及明(初為洪都府治)、清為南昌府治,均為今江西省南昌市。
2、堂號
射石堂:古時有一位善于射箭的人叫熊渠。有一次他夜間走路,老遠就看到前面有一只老虎趴在那里。他拿箭就射,老虎卻一動不動。他走近一瞧,果然中了,而且箭頭射進去幾寸,用手拔也拔不出,原來是一塊大石頭。
另外,熊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江陵堂”、“謙益堂”、“南昌堂”、“孝友堂”、“典裕堂”、“思孝堂”等。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