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姓百家姓排名_百家姓安姓歷代名人
安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一十位,人口約二百零九萬兩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14%左右。那么安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幾呢?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給大家介紹安姓百家姓排名,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安姓百家姓排名
安姓,在《百家姓》中排第79位,分布很廣。北魏有安同,唐朝有安金藏,清朝有安致遠。
安息國的安姓自入居中原后,分居于河南洛陽、甘肅民勤和武威、湖南溆浦和常德等地,其中尤以甘肅、湖南二省安姓繁衍迅速,后安姓發(fā)展史上三大郡望:涼州、姑臧、武陵郡皆出此二地。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北方戰(zhàn)亂頻繁,烽煙四起,中原士族大舉南遷,安姓也不外其列。由于湖南所處地理位置屬較安定地帶,故南遷安姓,多出甘肅支脈。此期,北方安姓雖籠罩于戰(zhàn)火的陰影中,卻也有發(fā)展。三國曹魏有安同,遼東人,太武帝時進爵高陽公,曾以高官佐輔曹家王室,晚年又大興寺塔,其族大支多,甚為興旺。
北魏時有鮮卑安遲氏改姓安,居于河南洛陽,后漸與漢族安姓融合,不分彼此。
唐代以后,安姓日漸活躍,名人不斷涌現(xiàn)。唐代有安祿山,為居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縣)的胡人,本康姓,因父死隨母改嫁而姓安,由此,安姓中加入了胡人的血脈。后安祿山叛亂遭鎮(zhèn)壓,安姓分逃于各地。
宋元時期,金兵入主中原和蒙古軍隊南下,致使北方再度處于混亂狀態(tài),由此,中原人士大舉南下,安姓族人也多攜家南徙于安徽、江蘇、浙江等地。
明清時期江蘇無錫、金匱多安姓。
明初洪武、永樂年間,安姓作為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山東、河南、安徽、浙江等地。
清代有閩、粵沿海之地安姓渡海入臺,進而徙于新加坡等國家。
今日安姓尤以河北多此姓,約占全國漢族安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另安徽、河南二省也多安姓,上述三省安姓約占全國漢族安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一。
安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九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五。
安姓姓氏來源
1、遠古黃帝有兒子叫昌意,昌意的長子叫顓頊,繼承帝位。次子叫安,封于西戎,后來建立了安息國(在今伊朗高),到古代漢武帝時開始派使者至安息國以后,中國與安息國始有往來。安息國王傳位到太子安清時,他不愿當國王,出家為僧,于東漢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回到中國河南洛陽,宣傳佛教,隨后定居,子孫世代姓安。
2、出自他姓或賜姓。據(jù)《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時有鮮卑安遲氏改為安姓者;唐時安祿山由康姓改為安姓;明朝時有元人孟格、達色等被賜姓安;另有唐時回鶻人、奚人,明清彝族沙罵氏、村密氏、吉巴氏及其它少數(shù)民族中安佳氏、阿爾丹氏、德力根氏、安帳氏等眾多別姓改為安姓者。
3、以國名為氏。唐代有“昭武九姓”之一,以其原“安國”國名首字為氏。
安姓歷代名人
安期生:瑯琊人,相傳曾跟從河上丈人學仙術,常在海上賣藥,當時人稱他為“千歲翁”。秦始皇東巡時,方士李少君曾對武帝說:仙人安期生吃巨棗,大如瓜。武帝曾派人到海上尋找他而不得。
安 清:字世高。安息國太子。原來他已經(jīng)繼承了王位,但為了能回到中原來,就將王位讓給他的叔叔,出家為憎,信奉佛教。 精通梵語,念經(jīng)修行。于東漢桓帝建和二年到中國河南洛陽來宣傳佛教。定居下來后,為了傳教的需要,他又工讀漢語,通曉漢語,譯梵本為漢語,譯《修行道地經(jīng)》等30余部,皆屬小乘。
安同:曹魏時遼東人,在官明察,長于校練,家法修整,時人贊其有濟世之才。
安金藏:唐代長安(今陜西省西安)人,為太常寺樂工。時太子李旦被人誣告謀反,武后下令查處此事,金藏為洗脫太子罪名,當眾引佩刀自剖其胸,腸出,并言“愿剖心以明皇嗣不反”。武后感動,不疑李旦。
安祿山:(703—757),營州柳城(在今遼寧朝陽)人,原名軋犖山,本姓康。母為突厥人,后因其母嫁與胡人安延偃,改姓安,更名祿山。他懂蕃語,身體魁偉,驍勇善戰(zhàn),被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養(yǎng)以為子,后升任平盧兵馬使、營州都督等職。742年升為平盧(治所在今遼寧朝陽)節(jié)度使,天寶三年兼范陽(治所在今北京)節(jié)度使、河北采訪使,天寶十年又兼河東(治所在今山西太原)節(jié)度使。他身兼三鎮(zhèn)節(jié)度使,私下培植胡將,蓄養(yǎng)戰(zhàn)馬,籠絡漢族失意文人,最后擁有精兵15萬,號稱20萬。他深知唐朝統(tǒng)治者的腐敗,又為和楊國忠爭權,于755年冬在范陽起兵反唐,舉兵南下,攻下重鎮(zhèn)洛陽。756年,于洛陽稱大燕皇帝,國號燕,建元圣武。后舉兵西進,破潼關下長安,大肆殺戮。757年,因欲立安慶思為太子,被其長子安慶緒殺死。
安重榮:五代時朔州(今屬山西省)人,初任后晉成德軍節(jié)度使,后石敬瑭降契丹,自稱兒皇帝,重榮以此為辱,遂起兵聲討石敬瑭,次年因戰(zhàn)敗而身亡。其子安德裕從小被其部下秦習所收養(yǎng),喜好讀書,博貫文史,精《禮》、《傳》,后于宋開寶初年中進士,官至睦州知州,有文集四十卷。
安 民:宋代陜西長安(今西安一帶)人,著名石匠,當時著名的石碑,皆出其手。其品格高尚、不畏權貴,時頒蔡京所書《元黨籍碑》于各州縣,安民刻碑畢才知蔡京乃當朝奸臣,遂拒刻“安民刻石”四字,拒收百兩酬金,為人稱頌。
安?。核未麑?,字智周,太原人。官至陵川防御史,人稱長髯太保。久在邊地,羌人識之。知環(huán)州,種世衡得俘虜,問:“爾畏誰?”答:“畏安太保。”種指安,說:“此長髯正是。”
安 熙:元代藁城(今屬河北省)人,性淡雅,喜垂釣,著有《默庵集》五卷。
安 伸:淄川人,明代萬歷年間進士,官至太仆少卿。著有《柱史草》等。
安 盤:明代嘉定州(今屬上海市)人,官至兵科給事中,嘉靖初,以爭大禮廷杖除名。著有《頤山詩話》二卷。
安大嵬:明代云夢(今屬湖北省)人,性雅,不慕功名,博學好古,精緯候。安傳:明代淄川(今山東淄博)人,萬歷年間中舉,累遷刑部郎中,出知衛(wèi)輝府。著《蛩音集》。安希范:江蘇無錫人,明萬歷年間進士,授禮部主事,著《天全堂集》。
安維峻:甘肅省秦安人,清光緒年間進士,授編修。中日甲午戰(zhàn)爭期間,上疏痛斥李鴻章挾外洋以自重,投降賣國,中外臣民無不切齒痛恨。因言冒慈椿而被革職。后隱居柏崖,閉門著書。安維峻直言敢諫,曾被慈禧革職,后又啟用,充京師大學堂總教習。著有《四書講義》、《詩文集》。清光緒十九年(1893),一份滿紙義憤、鐵骨錚諍的奏疏,從東南沿海的福建直抵大清王朝的金鑾大殿,如同萬鈞雷當空炸裂,頓時朝野震驚,因為這份奏疏的刀鋒,直逼權傾一時的直隸總督大臣李鴻章和恩威并重實握皇家大權的慈禧太后。這份奏疏就是威震天下的《請誅李鴻章疏》,上疏者便是被譽為“隴上鐵漢”的都察院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甘肅秦安神明川(今西川鄉(xiāng)農(nóng)民村)人安維峻(字曉峰,號阿道人,生于1854年,卒于1925年)。
猜你喜歡:
1.百家講壇百家姓安
4.百家姓人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