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計走為上計的故事典故
走為上計,指戰(zhàn)爭中看到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時就逃走?,F(xiàn)多用于做事時如果形勢不利沒有成功的希望時就選擇退卻、逃避的態(tài)度。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36計走為上計的故事典故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36計走為上計的故事典故1:劉邦鴻門宴巧脫身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項羽聽說沛公劉邦攻取咸陽后欲在關中稱王,十分惱怒。在謀臣范增的建議下,項羽在鴻門設下酒宴,準備在席間尋機刺殺劉邦。劉邦劉邦深知赴鴻門宴兇多吉少,但項羽兵強勢壯,如果不去便會有須臾之禍。于是,劉邦帶著謀士張良、武將樊噲以及衛(wèi)士來到鴻門。入席后,劉邦對項羽說:“我和并力攻秦,轉戰(zhàn)在黃河北,我作戰(zhàn)于黃河南,但自己沒料到先攻進函谷關,打敗秦軍?,F(xiàn)有壞人散布流言,使與我發(fā)生了誤會。望三思而后行啊!”這番話說得項羽心軟了。范增見項羽無意殺劉邦,找來項莊舞劍,想伺機刺殺劉邦。張良的好友項伯看出范增的用心,于是也拔劍起舞,不時用身體掩護劉邦,使項莊難以下手。
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張良授意武將樊噲入帳。樊噲仗劍持盾闖進帳中,目視項羽,怒發(fā)沖冠。項羽賜他一碗酒和一條豬腿,樊噲狼吞虎咽地喝了酒吃了肉,然后陳述劉邦的勞苦功高和赤膽忠心,指責項羽聽信流言蜚語。項羽一時無言以對。
劉邦借口上廁所,與張良、樊噲一同出帳。樊噲護送劉邦抄小路即刻脫身。張良估計二人已走遠,才回帳向項羽辭謝道:“沛公不勝酒量,不能親自向大王辭行,特地讓我?guī)戆阻狄浑p、玉斗一雙奉獻給大王和范。”項羽問:“劉邦現(xiàn)在何處?”張良答道:“他聽說大王要責備他,心中恐懼,現(xiàn)已返回霸上了。”范增聽說劉邦偷偷跑了,氣急敗壞地砸碎玉斗,惱恨地說:“將來奪取項王天下的,一定是劉邦了。我們今后都要當他的俘虜了!”
在鴻門宴上,劉邦見項羽猶豫不決,以上廁所為名,借機脫身,確屬明智之舉。
36計走為上計的故事典故2:楚軍七次佯敗
楚莊王為了擴張勢力,發(fā)兵攻打庸國。由于庸國奮力抵抗,楚軍一時難以推進。庸國在一次戰(zhàn)斗中還俘虜了楚將楊窗。但由于庸國疏忽,三天后,楊窗竟從庸國逃了回來。楊窗報告了庸國的情況,說道:“庸國人人奮戰(zhàn),如果我們不調集主力大軍,恐怕難以取勝。”
楚將師叔建議用佯裝敗退之計,以驕庸軍。于是師叔帶兵進攻,開戰(zhàn)不久,楚軍佯裝難以招架,敗下陣來,向后撤退。像這樣一連幾次,楚軍節(jié)節(jié)敗退。庸軍七戰(zhàn)七捷,不由得驕傲起來,不把楚軍放在眼里。軍心麻痹,斗志漸漸松懈,戒備漸漸失去了。
這時,楚莊王率領增援部隊趕來,師叔說,“我軍已七次佯裝敗退,庸人已十分驕傲,現(xiàn)在正是發(fā)動總攻的大好時機。”楚莊王下令兵分兩路進攻庸國。庸國將士正陶醉在勝利之中,怎么也不會想到楚軍突然殺回,倉促應戰(zhàn),抵擋不住。楚軍一舉消滅了庸國。師叔七次佯裝敗退,是為了制造戰(zhàn)機,一舉殲敵。
36計走為上計的故事典故3:王戎墮廁保命
公元302年12月,西晉河間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起兵討伐洛陽的齊王司馬冏,齊王見二王的兵力從東西兩面夾攻京城,異常恐慌,急忙召集文武群臣討論對策。
尚書令王戎建議說:“今二王大軍有百萬之眾,來勢兇猛,一時難以抵擋,不如暫時讓出大權回到封國,這是保全平安的唯一良策。”王戎的話音剛落,齊王的一個心腹怒氣沖沖地吼道:“身為尚書,理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怎么能舉手投降,讓大王回到封國去呢?從漢魏以來,王侯返國,有幾個能保全性命的?說這種泄氣的話,應該殺頭!”在場的百官一聽,個個面如土色,因為齊王對這個心腹的意見言聽計從。
王戎一看大禍臨頭,急中生智,裝作很難受的樣子說:“老臣剛才服了點寒食散,藥性發(fā)作,所以胡言亂語?,F(xiàn)在我感到肚子疼,我先去一趟廁所。”王戎急匆匆走到廁所,故意一腳跌了下去,弄得渾身屎尿,臭氣熏天。
齊王和眾臣看后都捂住鼻子大笑不止。王戎趁出去換衣服之機溜掉了,免去一場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