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著名典故有哪些
劉備作為《三國演義》之中著墨頗多的一個角色,自然有著非常多的典故存在,其中最經典的就是桃園結義和三英戰(zhàn)呂布等劇情了。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劉備的著名典故介紹,希望你喜歡。
劉備的著名典故
這里就先從劉備哥三個桃園結義開始說起:話說東漢末年,世道昏暗,名不聊生,再加上瘟疫爆發(fā),黃巾軍趁勢而起,席卷天下。
在涿郡,有一個志向遠大的青年,他是中山靖王的后人,雖然家貧,但是為人豪爽大氣,當時他已經28歲了,也算是將要而立,看到征軍的榜文之后,想到自己家貧沒有不能安邦定國不禁發(fā)出嘆息聲。結果正好被一個黑臉大漢聽到,大漢就說他:“大丈夫怎能唉聲嘆氣。”這人就是張飛,兩人交談一番就來到一個酒肆喝酒,正在喝酒的時候紅臉壯漢關羽就出場了,劉備看他威風凜凜就邀他一起舉兵。張飛就說自己家中有錢可以資助一二,之后三人來到了張飛家里的桃園之中一起喝酒祭天,結為異姓兄弟,從此同生共死,可以說在演義中這段故事有點隨便,但是也體現了三人的豪氣。
再來說說三英戰(zhàn)呂布的故事,話說虎牢關前,雖然猛將不少,但是面對著呂布這個天下第一猛將還是無人能夠奈何他,一連被呂布斬殺幾員好將之后,公孫瓚前去和呂布一戰(zhàn),但是沒兩下就不行了,眼看公孫瓚要死,張飛挺身而出,和呂布戰(zhàn)成一團,打了幾十回合張飛落在下風,關羽上前夾擊,即使是這樣兩員猛將聯手也無法擊敗呂布,劉備就接著再入戰(zhàn)場三人圍攻呂布,呂布終于是支持不住,率先回撤。
除了這樣兩個故事之外,劉備還有很多精彩的典故,比如“三顧茅廬”“借荊州”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
三國時期劉備不是好人
一直以來對于劉備是不是好人都是爭論不休,雖然在《三國演義》中作者努力地把劉被塑造成了一個為了光復漢室而奮斗一生的人,但是很多讀者怎么都覺得劉備其實和曹操那些人也沒有什么區(qū)別,那么劉備是一個好人嗎?
其實要說著個問題首先要看對于“好人”的定義,不同的時代的價值觀都有所不同,作者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這本書也是完成于那個時期,而當時正是社會動蕩,人民痛苦不堪的時候,作者目睹這慘痛的現實,然后借助小說抒發(fā)自己對于“仁政”的渴望,而劉備則是作者心中那個仁德的化身,所以說作者的本意是要塑造一個仁德的明君,在那個時代看劉備絕對是一個好人,然而或許是因為作者美化的有點過了,所以反而讓現代的人覺得劉備很假。
從現代人的觀念角度上來看劉備絕對算不上什么好人,首先把他和呂布比較,說呂布三姓家奴,背叛了自己的主人,但是劉備一路走來投靠過背叛過的遠要比呂布多,甚至他還曾經在呂布手下招兵買馬受到過呂布的猜忌被呂布擊敗?;蛟S有人會說劉備這是雄心壯志,但是這樣的“雄心壯志”不是很讓人惡心嗎,通過不斷的擇木而棲來達成自己的目的,比起呂布來更加令人反感。
再來自古以來參與政治的就沒有多少可以稱之為好人的,對于像劉備這樣亂世中的豪杰來書或許他們會有“以人為本”的做飯,但是這個“本”絕對不是根本而是資本,而且劉備也沒有做多少好事是為了造福百姓的,相反曹操做的實事也要比劉備多,而且劉備最后的夷陵一戰(zhàn)更是讓蜀中陷入到非常嚴重的創(chuàng)傷之中,以至于諸葛亮死后,益州人們的生活每況愈下。所以說在小編看來劉備算不上什么好人。
劉備打劉璋并搶其地盤的原因
劉備一生中有不少讓人詬病的事情,其中比較虛偽的就是他攻打劉璋奪取益州的事情。
雖然演義中說的是劉備手下的軍師龐統(tǒng)被劉璋軍殺了才憤怒的反擊攻打劉璋,但是其實真相并不是如此,早在之前劉璋就聽從了手下謀士的建議請劉備進入益州幫助對抗張魯,而那時候的劉備正好從東吳那里借來了部分的荊州,再加上諸葛亮早早就有《隆中對》勾連荊益的打算,因此劉備對于劉璋這種引狼入室的做法是非常開心的,于是就自己帶著手下的士兵進入益州駐扎了下來。同時劉璋的手下之中就有暗中溝通劉備謀取益州的,但是因為當時沒有做好收買人心的準備,貿然攻打益州對于自己的名聲也不好聽,劉備就暫時擱置了攻打益州的打算。
劉備進入益州之后根本沒有好好的和張魯作戰(zhàn),反而是隔三差五要兵要糧的,直到一年后曹操攻打孫權,劉備獅子大開口直接要了一萬的兵馬,劉璋就不高興了,來了這么久不干事,反倒是一直在收買人心,還要這么多兵,要是轉而打我怎么辦,就只給了4000兵馬,而且這個時候張松等人的密謀正好暴露,張松被殺,劉備不能再等了,就緊急的攻打劉璋,可見劉備是一個多么無恥的人,甚至小編還覺得龐統(tǒng)就是被劉備推出去送死的,龐統(tǒng)自己的馬出事了,劉備就讓龐統(tǒng)騎自己的那匹獨特的白馬,這不是刻意把龐統(tǒng)往火坑里推嗎?果然龐統(tǒng)因為目標明顯被亂箭射死,至此劉備借口也有了。
猜你喜歡:
3.劉備成語故事
5.歷史著名成語典故
劉備的著名典故有哪些
上一篇:管仲相齊的典故大全
下一篇:隋文帝不赦子的典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