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祛寒濕的中藥方
很多產后得濕寒的媽媽,那么有什么中藥方可以治療呢?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產后祛寒濕的中藥方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產后祛寒濕的中藥方
寒濕神應藥酒
【處方】肉桂2錢,枸杞子2錢,大熟地2錢,全當歸2錢,羌活2錢,益智仁2錢,川牛膝2錢,漢防己2錢,宣木瓜2錢,杜仲2錢(米泔水洗凈炒斷絲),龍骨3錢(酥炙)。
【制法】上藥裝入細夏布袋內,用高汾酒5斤,同入瓷瓶內,封固,隔水煮1炷香取出,放土中退火氣3日。
【功能主治】諸般風寒濕氣,半身不遂,血氣凝滯,步履艱辛,足膝疼痛。
【用法用量】每早、晚飲2杯。
【摘錄】《集驗良方》卷二
寒濕煎
【處方】紫蘇、川芎、花椒、雨前茶。
【功能主治】因風濕而頭痛者。
【用法用量】加蔥白5寸,水煎,熏頭一刻,熱服,蓋暖出汗。
【摘錄】《仙拈集》卷二
寒濕相連湯
【處方】黃耆1錢,白術1錢,蒼術1錢,干姜8分,木瓜1錢,防己1錢,豬苓8分,腹皮1錢。
【功能主治】寒濕相兼證。
【摘錄】《脈癥正宗》卷一
寒濕產生原因
濕寒多為脾虛導致。若體外空氣潮濕寒冷便會導致人體脾虛并且出現濕寒之證,人體內便會有濕寒之邪了。
1、寒濕之邪停留在經絡,關節(jié)部位,要用祛風濕通絡的藥物。中藥藤類多具有此種功效;還要根據身體上下肢的不同,選用不同的中藥,如羌活一般用于上肢,獨活多用于下肢。
2、寒濕之邪停留于臟腑,要選用入臟腑的化濕或者燥濕藥。如藿香、陳皮、半夏、厚樸等。
3、寒濕之邪用藥,還要看引起寒濕的具體病因。寒濕分為外濕和內濕,外濕多由于外感六淫之寒濕;內濕多由于臟腑陽氣不足,尤其是脾腎陽虛導致的內濕。外濕宜祛邪,內濕要溫補臟腑之陽氣。
若要解決濕寒之邪,便需祛濕溫中。在飲食上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傷脾加重濕寒。用山藥50克、薏米250克、茯苓30克熬粥,在上午9:00服用,可健脾益氣、祛濕升陽。堅持服用可令人體內濕寒之邪消失。[2]
寒濕癥狀:
面色發(fā)白、發(fā)青、發(fā)暗、發(fā)黑代表體內可能有寒。顏色越是發(fā)暗,就代表寒濕越重。
1、舌苔發(fā)白,代表體內有寒濕。
2、反復的口腔潰瘍,代表體內有寒。
3、口臭時舌苔發(fā)白,代表體內有寒。
4、咳嗽時痰是稀白的,代表體內有寒。
5、流清鼻涕,代表體內有寒。
6、流出的汗是涼汗,代表體內有寒。
7、愛打噴嚏,特別是早上起來,遇風噴嚏不斷,代表體內有寒。
8、感冒發(fā)熱時渾身感覺冷,代表體內有寒。
10、臉上長痘和斑,代表體內有寒。
12、手、腳長年冰冷,代表體內有寒。
13、腳踝浮腫,代表腎虛、腎寒。
14、四肢關節(jié)疼痛、頸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癥狀,代表體內有寒濕。疼痛部位越多,時間越長,代表體內寒濕越重。
祛除身體內部寒濕的方法
1、血足是祛寒濕的根本
只要身體內血液充足,腎氣就足,就如身體內部總是陽光明媚,自然就能保證血液循環(huán)的通暢,全身就會感到溫暖舒適;“血行風自滅”,寒濕在血液充足、血流暢快的情況下是無立足之地的;氣血充足的時候,人體內的能量大,能抵御寒涼對身體的傷害,就如一陣寒風吹來,身體內氣血充足的人并沒太大的感覺,而氣血兩虧的人則會感到寒風刺骨,直入身體內部,很快就會引起身體的不適。
2、運動后全身感到溫暖
經常運動、從事體力勞動或做家務的人,會感到體內的熱量大。這是因為運動生熱,起到了驅散寒濕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注重運動而體內的血液不足,運動后就會疲乏,抵抗力下降,寒濕就會乘虛而入,身體就會虛弱多病。
3、適當出汗是祛寒的好方法
適當出汗可以祛寒。不管是運動后出汗、吃了溫熱食物后出汗還是泡腳后微微發(fā)汗,都可以達到祛寒的效果。
4、飲食祛寒
常吃辛辣、溫熱的食物可以祛寒。由于地理、氣候的不同,各地區(qū)都有適合當地的祛寒飲食習慣。如北方人喜歡吃蔥、姜、蒜、辣椒、牛肉、羊肉這些溫熱和高熱量的食物來排寒;四川人喜歡麻辣;貴州人喜歡酸辣;湖南人喜歡炸辣;還有的人喜歡喝祛寒的藥酒等。雖然食物各有不同,但作用都是祛寒、祛濕、保暖。
5、熱療祛寒
熱療祛寒以來是自古以來人們就使用的一種古樸、自然、有效的祛寒方法。有的用熱水袋或加熱后的沙、石、鹽、石蠟熱敷;有的用艾條熏疼痛的部位,或在疼痛的部位或穴位上貼姜片或蒜片后再用艾熏;有的用祛寒的中藥液煮水泡、熏身體等;有的用各種理療儀照射祛寒;有的用刮痧、火罐等方法祛寒。無論是醫(yī)院還是民間,都有一些祛寒的方法,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緩解和治療因寒濕引發(fā)的各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