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虛熱的中藥方劑盤點
平時吃的上火的食物多了,身體難免會不適,這是就要有清虛熱的中藥方劑來調(diào)試身體了。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虛熱的中藥方劑,希望大家喜歡!
清虛熱的中藥方劑之青蒿
【中藥名】青蒿 qinghao
【別名】草蒿、臭蒿、臭青蒿、香絲草、酒餅草。
【英文名】Artemisiae Annuae Herba。
【來源】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nuaL.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具縱紋,多分枝,光滑無毛。葉互生,無毛,常為3回羽狀分裂。裂片短而細(xì),先端尖,表面深綠色,有極小的粉末狀短柔毛,背面淡綠色,具細(xì)小的毛或粉末狀腺狀斑點;葉軸兩側(cè)具狹翅;葉柄基部稍擴大抱莖;莖上部的葉向上逐漸細(xì)小呈線形,無柄,基生葉在開花時凋謝。頭狀花序細(xì)小球形,具細(xì)軟短梗,排列成圓錐狀;總苞的苞片2~3層,無毛,外層卵形,綠色;內(nèi)層橢圓形,邊緣膜質(zhì),背面中央為綠色?;ㄍ虚L橢圓形,無毛;花皆為管狀花,黃色;雌花較少,圍于外層,雌蕊1枚,柱頭2裂,呈長叉狀開展;內(nèi)為兩性花,花冠先端分裂;雄蕊5枚,聚藥,藥先端呈三角形,基部兩側(cè)下延呈一短尖。瘦果橢圓形。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產(chǎn)地分布】生于山坡草地、荒地、河岸、路旁、村邊。分布于廣東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花盛開或結(jié)果時采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老莖,陰干或曬干。
【藥材性狀】莖圓柱形,上部多分枝;表面黃綠色或棕黃色,具縱棱線;質(zhì)略硬,易折斷,斷面中部有髓。葉互生,暗綠色或棕綠色,卷縮易碎,完整者展平后為3回羽狀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圓形或長橢圓形,兩面被短毛。氣香特異,味微苦。
【性味歸經(jīng)】性寒,味苦、辛。歸膽經(jīng)、肝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除骨蒸、截瘧。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虛熱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6~12克,煎服,入煎劑宜后下。用治溫病、暑熱、骨蒸勞熱、暑邪發(fā)熱、瘧疾、痢疾、陰虛發(fā)熱、瘡癢、濕熱黃疸等。
【藥理研究】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蟲、抗腫瘤、解熱作用;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可減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縮力,降低冠脈流量,降低血壓,且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尚能保護(hù)肝臟,防護(hù)輻射,縮短戊巴比妥睡眠時間等。
【化學(xué)成分】主含多種倍半萜內(nèi)酯、黃酮類、香豆素類、揮發(fā)油等。另含青蒿素、青蒿醇、青蒿酸、青蒿酸甲酯、槲皮素、小茴香酮、蒿屬香豆精等成分。
【使用禁忌】產(chǎn)后血虛,內(nèi)寒作瀉,及飲食停滯泄瀉者,勿用。
【相關(guān)藥方】①治中暑:青蒿嫩葉搗爛,手捻成丸,黃豆大。新汲水吞下,數(shù)丸立愈。(《本草匯言》)
?、谥问疃緹崃。呵噍锶~30克,甘草3克。水煎服。(《圣濟總錄》)
?、壑螠丿懱瞪?,但熱不寒:青蒿60克(童子小便浸,焙),黃丹15克為末。每服6克,白湯調(diào)下。(《仁存堂經(jīng)驗方》)
?、苤伪侵恤呵噍飺v汁服之,并塞鼻中。(《衛(wèi)生易簡方》)
?、葜温姸撗霾恢梗呵噍飺v末,綿裹納耳中。(《圣惠方》)
?、拗窝例X腫痛:青蒿一握,煎水漱之。(《濟急仙方》)
?、咧勿樱盒录乘辞噍镏?,調(diào)蛤粉敷之。(《百一選方》)
⑧治蜂螫人:嚼青蒿敷之。(《肘后方》)
清虛熱的中藥方劑之銀柴胡
【中藥名】銀柴胡 yinchaihu
【別名】銀胡、銀夏柴胡、牛肚根、沙參兒、白根子。
【英文名】Stellariae Radix。
【來源】石竹科植物銀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lanceolata Bge.的干燥根。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株高20~40厘米,密被腺毛或柔毛。主根圓柱形,粗1~3厘米。莖直立,細(xì)長,節(jié)略膨大,節(jié)間長1~2厘米,由基部明顯多次二歧分枝,密被短柔毛。葉對生,無柄,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0.5~3厘米,寬1.5~4厘米,全緣?;▎紊谌~腋,直徑約3毫米,花梗長約2厘米,萼片5,長約4毫米,綠色,邊緣白膜質(zhì),花瓣5,白色,全緣,頂端2裂,雄蕊10,排成2列,花絲基部連合,黃色,子房上位,花柱3。蒴果近球形,成熟時頂端6齒裂,種子常1~2,橢圓形,黑褐色?;ㄆ?~7月。
【產(chǎn)地分布】生于干燥草原及山坡懸崖石縫中。分布于甘肅、陜西、內(nèi)蒙古等地。
【采收加工】春、夏間植株萌發(fā)或秋后莖葉枯萎時采挖,栽培品于種植后第三年9月中旬或第四年4月中旬采挖,除去殘莖、須根及泥沙,曬干。
【藥材性狀】呈類圓柱形,偶有分枝,長15~40厘米,直徑0.5~2.5厘米。表面淺棕黃色至淺棕色,有扭曲的縱皺紋和支根痕,多具孔穴狀或盤狀凹陷,習(xí)稱“砂眼”,從砂眼處折斷可見棕色裂隙中有細(xì)砂散出。根頭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狀突起的芽苞、莖或根莖的殘基,習(xí)稱“珍珠盤”。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黃、白色相間的放射狀紋理。氣微,味甘。栽培品有分枝,下部多扭曲,直徑0.6~1.2厘米。表面淺棕黃色或淺黃棕色,縱皺紋細(xì)膩明顯,細(xì)支根痕多呈點狀凹陷。幾無砂眼。根頭部有多數(shù)疣狀突起。折斷面質(zhì)地較緊密,幾無裂隙,略顯粉性,木部放射狀紋理不甚明顯。味微甜。
【性味歸經(jīng)】性微寒,味甘。歸肝經(jīng)、胃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清虛熱,除疳熱。屬收澀藥下屬分類的斂肺澀腸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3~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用治陰虛發(fā)熱,骨蒸勞熱,小兒疳熱。
【化學(xué)成分】銀柴胡根中含有菠菜甾醇,7-豆甾烯醇,銀柴胡環(huán)肽Ⅰ,豆甾醇,α-菠菜甾醇-葡萄糖甙,7-豆甾烯醇葡萄糖甙,β-谷甾醇、α-菠菜固醇、β-谷固醇、3,4-二甲氧基肉桂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外感風(fēng)寒及血虛無熱者忌服。
【相關(guān)藥方】①治骨蒸勞熱:銀柴胡4.5克,胡黃連、秦艽、鱉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3克,甘草1.5克。水二鐘,煎八分,食遠(yuǎn)服。(《證治準(zhǔn)繩》清骨散)
?、谥文袐D虛勞發(fā)熱,或咳或不咳:銀柴胡、沙參各等分,每服6克,水煎服。(《本草匯言》)
?、壑螠刈C潮熱,身體枯瘦,皮膚甲錯,消瘦而不潤者:銀柴胡6克,鱉甲9克。水煎服。(《溫病指歸》銀甲散)
清虛熱的中藥方劑之浮小麥
【中藥名】浮小麥 fuxiaomai
【別名】浮麥。
【英文名】Fructus Tritici Levis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干癟輕浮的干燥穎果。
【植物形態(tài)】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稈直立,通常6~9節(jié)。葉鞘光滑,常較節(jié)間為短;葉舌膜質(zhì),短小;葉片扁平,長披針形,長15~40厘米,寬8~14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方圓形。穗狀花序直立;長3~10厘米;小穗兩側(cè)扁平,長約12毫米,在穗軸上平行排列或近于平行,每小穗具3~9花,僅下部的花結(jié)實;穎短,第1穎較第2穎為寬,兩者背面均具有銳利的脊,有時延伸成芒;外稃膜質(zhì),微裂成3齒狀,中央的齒常延伸成芒,內(nèi)稃與外稃等長或略短,脊上具鱗毛狀的窄翼;雄蕊3;子房卵形。穎果長圓形或近卵形,長約6毫米,淺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產(chǎn)地分布】全國各地大量栽培。
【采收加工】夏至前后,成熟果實采收后,取癟瘦輕浮與未脫凈皮的麥粒,篩去灰屑,用水漂洗,曬干。
【藥材性狀】干癟穎果呈長圓形,兩端略尖,長約7毫米,直徑約2.6毫米。表面黃白色,皺縮。有時尚帶有未脫凈的外稃與內(nèi)稃。腹面有一深陷的縱溝,頂端鈍形,帶有淺黃棕色柔毛,另一端成斜尖形,有臍。質(zhì)硬而脆,易斷,斷面白色,粉性差。無臭,味淡。
【性味歸經(jīng)】性涼,味甘。歸心經(jīng)。
【功效與作用】除虛熱、止汗。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虛熱藥,或?qū)偈諠幭聦俜诸惖墓瘫碇购顾帯?/p>
【臨床應(yīng)用】內(nèi)服:煎湯,用量15~30克,或研末;止汗,宜微炒用。主治陰虛發(fā)熱、盜汗、自汗。
【化學(xué)成分】主要含淀粉、蛋白質(zhì)、糖類等成分。
【使用禁忌】無汗而煩躁或虛脫汗出者忌用。
【相關(guān)藥方】①治盜汗及虛汗不止:浮小麥不以多少。文武火炒令焦,為細(xì)末,每服6g,米飲湯調(diào)下,頻服為佳。(《衛(wèi)生寶鑒》獨圣散)
②治盜汗:用浮小麥一抄。煎湯。調(diào)防風(fēng)末6克服。(《衛(wèi)生易簡方》)
③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麥加童便炒為末,砂糖煎水調(diào)服。(《奇方類編》)
?、苤闻K躁癥:浮小麥30克,甘草15克,大棗10枚。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清虛熱的中藥方劑之胡黃連
【中藥名】胡黃連 huhuanglian
【別名】胡連、割孤露澤。
【英文名】Picrorhizae Rhizoma。
【來源】玄參科植物胡黃連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莖。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4~12厘米。根莖粗達(dá)1厘米,根自節(jié)上生出。葉柄短,葉匙形或卵形,長3~6厘米,干燥后變黑色,基部下延,邊緣有鋸齒或重鋸齒?;ㄝ阌凶厣倜?,穗狀花序長1~2厘米,花梗長2~3毫米,花萼長4~6毫米,果時達(dá)1厘米,萼裂片披針形或倒卵狀長圓形,花冠暗紫色,長8~10毫米,外表面被毛,花冠下唇片約為上唇片的1/2,3裂,側(cè)裂片頂端2或3小齒,上唇片鉤狀,頂端下凹。花絲無毛,前對花絲長約7毫米,后對花絲長約4毫米。子房長1~1.2毫米?;ㄖL為子房的5~6倍。蒴果狹卵圓形,長8~10毫米?;ㄆ?~8月,果期8~9月。
【產(chǎn)地分布】生于海拔3600~4400米的高寒地區(qū)的巖石上及石堆或草地。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東南部。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干。
【藥材性狀】呈圓柱形,略彎曲,偶有分枝,長3~12厘米,直徑0.3~1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較密的環(huán)狀節(jié),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鱗片狀的葉柄殘基。體輕,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10個類白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環(huán)。氣微,味極苦。
【性味歸經(jīng)】性寒,味苦。歸肝經(jīng)、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
【功效與作用】退虛熱,除疳熱,清濕熱。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虛熱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3~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浸汁點眼。用治骨蒸潮熱,小兒疳熱,濕熱瀉痢,黃疸尿赤,痔瘡腫痛。
【藥理研究】具有保肝利膽、抗真菌作用;抗糖尿病活性;降血脂;抑制鹽酸-乙醇誘導(dǎo)的大鼠胃潰瘍;抗腫瘤;對心臟有保護(hù)作用。
【化學(xué)成分】胡黃連根莖中含有環(huán)烯醚萜糖甙,另含胡黃連苷Ⅰ、胡黃連苷Ⅱ、桃葉珊瑚苷、巖白菜素、11- 0-(4’-甲氧基沒食子?;?-巖白菜素、云杉苷等。
【使用禁忌】脾胃虛弱者慎服。
【相關(guān)藥方】①治骨蒸勞氣煩熱,四肢無力,夜臥虛汗,唇口干焦,面無血色,日漸贏瘦:胡黃連60克,柴胡(去苗)60克,鱉甲(生用)60克。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用生姜酒調(diào)3克。每日早晨、日午、臨臥各一服。(《圣惠方》三圣散)
?、谥伟b腫瘡腫,已潰未潰者皆可用之:胡黃連、穿山甲(燒存性)等分為末。以茶或雞子清調(diào)涂。(《易簡方》)
?、壑涡彛汉S連研細(xì)末,麻油調(diào)搽。(《外科證治全書》)
?、苤慰诿樱汉S連1.5克,細(xì)辛、胡黃連各9克,藿香3克。上四味為末,每用1.5克,干摻口內(nèi),漱千漱吐之。(《衛(wèi)生寶鑒》胡黃連散)
?、葜窝。汉S連、烏梅肉、灶下土,上等分為末,臘茶清調(diào)下,空心溫服。(《普濟方》黃連丸)
猜你喜歡:
1.中藥方劑分類
2.藥材植物大全
3.清熱方劑
5.補氣血中藥方
清虛熱的中藥方劑盤點
上一篇:中藥炮制方法炙法詳細(xì)介紹
下一篇:麻黃湯的方劑詳細(xì)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