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婚嫁習(xí)俗
中國各地婚嫁習(xí)俗都比較繁復(fù),而且地區(qū)差別很大。大家對于漳州婚嫁習(xí)俗了解多少呢?下面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漳州婚嫁習(xí)俗相關(guān)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漳州婚嫁習(xí)俗
漳州婚嫁習(xí)俗:常規(guī)婚嫁
古時,漳州的婚嫁基本按傳統(tǒng)的“六禮”進行。曾任漳州知州的朱熹主張刪簡古禮,清代漳州宿儒蔡世遠謂“吾閩昏(婚)禮由納采、納幣、請期而親迎”??梢娖鋾r已將六禮中的“問名”并入“納采”之中,并將“納吉”與“納征”合而為“納幣”。據(jù)蔡氏所輯《朱子家禮》,婚禮的程序為:“將昏,主人告于祠堂,遂以酒醮其子而誡之,子受酒跪聽訓(xùn)誡……”此當為詩書之家所設(shè)。民間嫁娶較側(cè)重于物質(zhì)形式,禮俗極繁復(fù),而且地區(qū)差別很大。
漳州完婚的儀式大致包括古代的拜堂和合巹。男方要請一個內(nèi)行人來主持儀式,稱為“管事”。
新娘進門后,管事手捧圓斗,邊走邊唱好話邊撒斗里的谷粒,引導(dǎo)新娘走上廳堂。管事高聲唱禮,新夫婦先拜天地,再拜父母,然后夫妻交拜成禮。
拜堂后在送嫁姆引導(dǎo)下新郎以紅緞牽新娘入洞房,雙雙坐在床沿上,同時廳堂鳴炮,開始大宴賓客。
新娘進洞房時,新郎的家人要把帶路雞放進床底下,然后撒米引誘,想方設(shè)法使公雞先走出來,預(yù)兆新娘頭胎生男孩。帶路的母雞在一兩天內(nèi)下蛋也被視為新娘早生早育的吉兆。送嫁姆在進洞房的前后都不停地唱好話,她教新郎用秤桿挑去新娘頭上的紅色或黑色綢蓋帕,并指導(dǎo)新夫婦食用洞房里由12道菜組成的“新娘桌”。送嫁姆先將酒倒在一對以紅線聯(lián)系在一起的酒杯里,讓新夫婦互遞酒杯,同飲合巹酒。接著,送嫁姆要為新郎、新娘搛菜,每吃一道菜她就唱一句與這道菜有關(guān)的吉利話,12道菜寓意12個月,月月美滿。“好命人”點燃洞房里的一對紅燭。自是夜起,洞房里要連續(xù)13夜徹夜燈火不熄。
廳堂的宴席上由新郎舅父坐首席,新郎的父親作為主人向來賓敬酒。酒過三巡,新郎新娘要出來敬酒,席終鳴炮送客,至門而止。有些地方新娘要一直呆在洞房里,僅由新郎和家長出面敬酒。在客家的婚宴上,由新娘的叔父或兄弟坐首席。
清代,漳州就有看新娘和鬧洞房之俗。“于初婚之日,親戚朋友擁擠而至,索見新婦,嘲謔新婿。”新婚宴席散后,新夫婦端坐床沿,男左女右,中間插坐一個男孩,送嫁姆和其他人以次就坐,一兩個男孩上床翻騰跳躍嬉鬧一番,象征新娘早生貴子。新娘要向眾人分發(fā)糖果、花生、蜜餞等,眾人邊吃邊念歌謠式的吉利話。為增加喜慶的熱鬧氣氛,任何人都可以隨意與新娘逗樂戲謔,新娘必須端坐任親友觀看、笑鬧,由送嫁姆來應(yīng)付一切。鬧洞房時參加者不必拘泥于自己的輩分和地位,故有俗諺:“鬧洞房,無大細。”但鬧洞房者不得站到門檻上,也不得將雨傘帶入洞房。
鬧洞房的人走后,小叔捧進甜湯圓,稱“合房圓”,新娘要賞給紅包,然后與新郎一起吃合房圓。有的地方合房圓要由新郎新娘親自搓成。吃過合房圓,送嫁姆退出,新夫婦即可安歇。
一些地方,婚禮中“新娘桌”的陳設(shè)與祭死人的供桌類似,婚床上要鋪的草席也屬葬死人的用品,這些寓意兩人要白頭偕老,至死不渝。新郎新婦的褻衣以白布制成,婚后三日洗凈珍藏,以備死時再貼身穿上,此俗也與貞操和互相忠誠的觀念有關(guān)。
漳州婚嫁習(xí)俗:婚禮后習(xí)俗
完婚之后,喜事并不算辦完,此后4個月內(nèi)不得參與他人的紅白事活動。同時也忌家庭內(nèi)的喜事“相沖”。一年之內(nèi)家中不能有兩個喜事,如兒女之中有兩個嫁娶,或一個嫁娶一個生育;遇到這種情況必須設(shè)法再增加一個喜事,俗稱“三打散”,就沒有忌諱了。
1、出 廳
新婚的第二天,新娘在雞鳴時就要出洞房,盥洗修容,準備正式參與婆家的家庭生活。
新娘先要煎四果湯,或者以桂圓干或蜜金棗沏成甜茶,準備“拜茶”。待到全宅的上輩上堂,新婦便到廳堂祭祀祖先和神明,然后端甜茶敬奉尊長,并把自娘家?guī)淼男泳传I給公婆,隨后公婆引新娘與全家大小見面。拜茶即古代“廟見”之遺禮,長輩接受新婦拜奉甜茶時要在茶盤內(nèi)壓上紅包。拜茶所得的紅包錢照例盡歸新娘私有。
拜茶后新娘由送嫁姆陪同下廚初掌炊事。新娘要下廚做第一次飯菜,顯示自己的身手;此外還要喂豬、飼雞、舂米,顯示自己的勤快。后者有時只是象征性的,新娘只舂幾下米,撒一把谷子,攪一下泔水缸。
新娘每做一件事或做一個動作,送嫁姆就要在旁邊唱一句針對這種家務(wù)事的吉利話。如新娘攪泔水缸時要說:“攪潘(泔水)攪會浮,飼豬恰大牛(比牛還大)。”
2、探 房
迎娶的第三天,新娘的弟弟要坐轎到姐夫家探望,俗稱“舅子探房”,是古代“?`女”的遺俗。
舅子帶糖、餅、香粉、抹頭發(fā)的茶籽油和一籃鮮花或紙制石榴花,徑直走進新房,將禮物放在床上,并邀請姐姐回娘家作客。婆家應(yīng)設(shè)宴隆重招待阿舅。
3、歸 寧
完婚后過一定時間新娘要“回門”(回娘家),俗稱“做客”。新婿有時應(yīng)陪同前往,俗稱“回禮”。送嫁姆也同時伴新娘回門,至此完成她的任務(wù)。
迎娶后的第四天(有的地方是第七天)新娘首次歸寧,俗稱“做頭擺(次)客”,客家人則稱“轉(zhuǎn)朝”。依禮新婿要陪同并備香燭、禮炮、禮餅、豬腳等禮物。上路時如有小舅子同行,則舅爺轎在前,新夫婦在后。若步行則新郎要跟在新娘后面,俗稱“趁(跟隨)某(妻)吃”。
抵娘家時岳父母到門前歡迎,入門后新娘徑入舊閨房和女眷們話家常,新郎則留在廳堂上接受甜茶的款待。岳父要引女婿與親友相見。有的地方禮俗,新郎要以紅包分贈岳家親屬。按例,中午岳父母要宴請姑爺,廳堂上新婿坐首席;新娘則在內(nèi)室坐首席,其他女眷作陪。
宴席散后新夫婦休息片刻即應(yīng)告辭回歸。回程時要男轎在前,女轎在后。首次歸寧的新夫婦不得在岳父母家過夜,如確因歸途遙遠需要留宿,也不得同床,否則對娘家大不利。
女兒做客返回婆家時,娘家要贈送布料、上插石榴花枝的甜糯米飯、一對連根帶葉箍上紅紙的甘蔗、一對或一窩腳上綁紅布的雛雞。雛雞用小竹籠裝,掛在轎(或車)前,俗稱“帶路雞”。有的地方還贈一對豬崽,稱“帶路豬”。有的地方娘家要派小舅子捧一瓶花生油伴送新娘回婆家;花生油是添燈的油,寓意盡快添丁。
按舊俗,新娘婚后12天和婚后一個月還各應(yīng)歸寧一次,來回都要攜帶禮品。但夫婿就不一定再陪同,而且新婦可以在娘家留宿幾天。以后新婦回娘家就習(xí)以為常,無須遵守特別的禮儀。
漳州婚嫁習(xí)俗
上一篇:張家港婚嫁習(xí)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