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顏氏圖騰
百家姓顏氏,曾在廣東省連平縣的清代曾以“一門三世四節(jié)鉞(督撫),五部十省八花翎。”的顯赫家世成為當時全國“二十八世家”之一。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百家姓顏氏圖騰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百家姓顏氏圖騰
顏氏圖騰是由“彥”和“火”組成,彥的上方是危屋,在危屋的至高處觀測天象,面頰被太陽曬得紅彤彤,下邊的三撇(彡)是“彤”字的縮寫,顏氏因此又有“紅顏”之稱。三代以后的郳城稱小邾城,此后又演化為土城、土城村。20世紀80年代,這里再度恢復舊名稱小邾城村,今名小邾城街。
1938年日軍侵占滕縣之前,這里尚有兩個自然村南土城和北土城,南土城今稱邾崗巷,北土城今稱小邾城街。當?shù)厥来鄠?,北土城的最高處是國君顏友的觀星臺。史載滕國故都(今東滕城村)有靈臺,今為滕文公廟舊址;郳國有觀星臺,今在小邾城街內(nèi)的最高處,《滕縣地方史志資料》記載的文字為“最高隆起處”。顏氏圖騰今被載入《中華姓氏》一書,《〈滕州顏氏〉資料匯編》刊載在書中的扉頁。
另外,專家考證還標明文指出:“危屋觀日,炎炎顏公”。
此外,“巴蜀顏氏宗親網(wǎng)”載文,版主顏曉亞考證得也很準確,實屬難得。
顏氏起源
一、尋根溯祖
1、出自曹姓,源于西周。黃帝之孫叫顓頊,顓頊的玄孫叫陸終,陸終生有六子,之中第五子叫安,周武王時分封前代圣王后代,把安的后代苗裔邾子挾封于邾,建立邾國。邾子挾的五世孫名夷父,字顏,又稱邾顏公。邾國被楚國滅掉后,顏公的支庶子孫有人以祖父的字為姓,稱顏姓。 2、出自姬姓,起源于春秋時魯國公族,是周公旦的后代。周公的長子伯禽被封于魯。伯禽的子孫有人被封在顏邑,遂以封邑為姓,稱顏姓??鬃拥哪赣H徵在就是魯國顏氏之女。
二、郡望堂號 【堂號】"復圣堂":孔子的弟子顏回,春秋時魯國人,勤儉好學,樂道安貧??鬃淤潎@他說:"顏回真難得啊!吃的是一筐子飯,喝的是一瓢子水,住在僻陋的環(huán)境中,要是別人,必將憂煩難受了,顏回卻安然處之,并沒有改變他向道好學的樂趣啊!"顏回29歲時,頭發(fā)就全白了,32歲時就去世了,他死后,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你的弟子誰最好學?"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他發(fā)了怒,很快就消解,從不把憤怒轉移到別人身上;有了過錯馬上就改正,絕不再犯。可惜他短命死了,現(xiàn)在嘛,就沒有這樣好學的了。"這說明他是孔門72賢人中最賢的一個,以德行著稱。后世儒家尊他為"復圣"(孔子至圣,孟子亞圣,顏子復圣)。
【郡望】魯郡:西漢初年置魯國,三國時魏晉改為魯郡。相當于現(xiàn)在山東省曲阜、泗水一帶。瑯邪郡:秦始皇時置郡,相當于現(xiàn)在山東省諸城、臨沂、膠南一帶。
三、歷史名人
顏真卿:唐朝開元年間進士,累官至監(jiān)察御史。因忤逆楊國忠被貶魏平原太守,他預料安祿山必反,早為之備。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反,他與從兄果卿共起兵,附近17郡響應。亂平后,他入京為官,連遭讒言,屢被貶黜。后為刑部尚書,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肅宗、代宗時,他數(shù)次為正義而言,為大臣所不喜。德宗時,李希烈自稱天下都元帥,攻陷汝州,顏真卿受命前往勸諭,后持節(jié)不屈,終被李希烈殺害,終年76歲。顏真卿善正、草書,筆力沉著雄渾,為世所寶,稱為"顏體"。故宮博物院藏有其66歲作《竹山連句》墨跡。著有《顏魯公文集》。
顏師古:唐代訓詁學家,官至中書舍人。著有《五經(jīng)定本》等。
顏延之:南朝宋詩人。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文章之美,冠絕當時,與謝靈運齊名。
顏之推:北齊文學家。有《顏氏家訓》傳世。
西漢有經(jīng)學家顏安樂,唐代有衛(wèi)尉顏杲卿,明代有賢良顏伯瑋,清代有思想家顏元。
大約公元前27世紀,中國中原地區(qū)的華夏民族開始建立起最早的國家政權——一種酋邦,并產(chǎn)生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位君主。這位君主的稱號,就叫做“黃帝”。黃帝本姓公孫,他的父親原是統(tǒng)治今河南省新鄭一帶的有熊國的君主,名叫少典。少典娶有蟜氏部族的女子附寶為妻。 傳說附寶與少典成婚后,某夜在郊外田間散步,抬頭仰望天空,欣賞滿天星斗。突然天空發(fā)出一道萬丈光芒,如閃電,似銀蛇,繞著北斗七星旋轉不停。最后,這道光芒由天而降,竟落到附寶身上。附寶只感到腹中忽然一動,后來就因此有了身孕。與一般女性懷孕不同,附寶足足懷胎24個月,才在一個叫軒轅的地方(在河南新鄭西北,一說在山東曲阜)產(chǎn)下一位圣嬰,他就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黃帝。
黃帝最初隨父親少典姓公孫,并繼承了有熊氏的稱號,因生在軒轅,就取名叫“軒轅”。后來,黃帝成為部族首領,他的部族主要活動在姬水流域,他因此又以姬為姓。 黃帝的姬姓部族興起之日,正值原來統(tǒng)治中原、與黃帝有血緣親屬關系的炎帝部族走向衰落之時。黃帝利用這一大好時機,聯(lián)合其他中原部族,“振德修兵”,組織了一支強大的軍隊,然后向炎帝部落發(fā)動了——次猛烈的進攻。經(jīng)過一場空前血戰(zhàn),黃帝打敗了西方的炎帝部落,“誅炎帝而兼其地”。緊接著,黃帝又率部消滅了東夷蚩尤部落,并經(jīng)過一系列南征北戰(zhàn),第一次統(tǒng)一了中國大地上的大部分原始氏族、部落和民族,建立了中原華夏民族最早的原始國家政權——酋邦。黃帝自然成為這個新興的早期國家政權的君主,被尊為帝。當時被征服的各氏族和部落,都遵從黃帝的號令,成為黃帝統(tǒng)治下的子民。而黃帝又把自己的眾多兒子、親信、貴族分派到四方,去監(jiān)督、管理天下臣民。久而久之,黃帝與酋邦內(nèi)務原始部族的關系,便由領袖與臣屬關系演變?yōu)楦缸佑H屬關系。各部族的成員,都認黃帝為父,他們的后裔子孫和分衍的各個姓氏,便也遠溯黃帝為始祖。這樣,黃帝不僅成為姬姓,而且也成為包括朱姓在內(nèi)的整個中華民族的大始祖。黃帝的酋邦統(tǒng)治著當時天下近萬個小邦國,實際上是很多原始的部族。他制訂了許多制度,他統(tǒng)治的時代是幾千年來被中國歷代政治家們所歌頌的文明典范。據(jù)《淮南子》等書記載,黃帝時代,中原華夏地區(qū)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人民幸福長壽;社會安定,強不凌弱,眾不欺寡,貴賤平等相待;法律簡明不繁,官員公正無私,君臣上下同心;甚至出現(xiàn)了道不拾遺,夜不閉戶,城郭不關,邑無盜賊,人們互相謙讓,各族和平共處的太平景象。傳說黃帝在位100年,活了111歲才去世,葬在橋山,其墓即今陜西省黃陵縣北橋山的黃帝陵。
黃帝娶了4位夫人,生了25個兒子。其中,正妃累祖生2子:昌意、玄囂。昌意一支,居住在若水——今青海墨曲、四川若爾蓋和岷江上游—帶。 帝顓頊,姓姬,名顓頊,號高陽,屬于黃帝、昌意一支。 傳說當年黃帝長子昌意因才德低下,不足繼承帝位,被降職到西南若水流域做諸侯。昌意被調(diào)派若水后,娶當?shù)赝林裆绞锨蹰L之女昌仆為妻,在這里成家、立業(yè)、定居?!洞蟠鞫Y·帝系》和《帝王世紀》都說,昌意的正妃昌仆又名女樞,某晚看到天空有“瑤光之星貫月如虹”的異象,并因此心有所感而懷了身孕,后來便生下了朱姓血緣遠祖顓頊。但《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對此又有不同的記載,認為顓頊是黃帝曾孫、昌意之孫,并說顓頊之父為韓流?!渡胶=?jīng)》為上古南方人記南方事的奇書,所記當更為真實可信。顓頊像他的祖先黃帝一樣,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圣大賢之人。他出生在若水,少年時隨著部族不斷順黃河流域東遷,后加入少昊東夷部落,定居于窮桑(今山東曲阜縣)一帶,因此又號窮桑氏。顓頊少負大才,年僅10歲,便成為東夷部落首領少昊的得力助手,20歲時,便繼承少昊的帝位,成為東夷部落酋邦的首領,建都窮桑。此后,顓頊又率領他的部族向西遷徙,挺進中原。在這里,顓頊先與來自西北的共工部落大戰(zhàn)一場,打得“天柱折,地維絕”,終于將共工氏趕到南方。接著,顓頊又兼并了大批中原華夏集團’的小邦國,最后統(tǒng)一了四方,繼承了他祖先黃帝的帝位,做了中原華夏酋邦的君主,遷都中原的帝丘(今河南濮州市西南顓頊城)?!兜弁跏兰o》、《皇覽》等書記載,顓頊于公元前2514年登帝位,執(zhí)政78年,享年98歲時才去世,葬在東郡濮陽頓丘城南廣陽里(今河南內(nèi)黃縣梁莊鄉(xiāng))。而《山海經(jīng)》則說葬于漢水上游的鮒魚山(或作務隅、附禺)?!洞呵锩鼩v序》還記載,顓頊高陽氏曾傳位20代,統(tǒng)治中原350年。 顓頊死后,被尊為中國上古五帝之一,又被尊為五方之神中的北方之神,故典籍又稱他為北帝、黑帝。從顓項到晏安——倪姓的遠古祖先當年北帝高陽顓頊娶鄒屠氏、騰隍氏兩位夫人,生了很多子女,見于史書記載的就有姒鯀、駱明、窮蟬、季禺、‘罐頭、瘦約、伯服、禱杌等。其中,顓頊的次妃騰隍氏又名叫女祿,她生了2個兒子:稱、禺。稱,有的史書上也寫作“伯稱”,字伯服。稱的兒子叫老童,有的史書也寫作“卷章”。老童娶根水氏部族的女子驕福為妻,生了重黎和吳回。 顓頊的這一支后裔,自稱至吳回,因系庶出,沒能承繼顓頊的帝位,并逐漸向南遷徙,到重黎和吳回兄弟時,已遷徙至我國南方。在中國遠古時期,部族首領的名字也往往就是部族的名字。老童的大兒子重黎,就是因為擔任了重黎部族政權的酋長,才以部族名取名。作為顓頊的一個分支后裔,重黎被當時的中原華夏酋邦君主帝嚳任命為火正——遠古時期為酋邦政權掌管火的官職。遠古時火官官名叫祝融,所以人們又以官代名,稱重黎為祝融。但重黎經(jīng)常受到帝嚳集團的排擠。當時,帝嚳派祝融重黎到南方去鎮(zhèn)壓強大的反叛部落共工氏,后卻以平亂不力為借口,殺了重黎,另改任重黎的弟弟吳回接任火正祝融一職。這樣,吳回也被稱為祝融氏。吳回代兄為祝融氏,繼續(xù)率他的部族南下與共工氏作戰(zhàn)。后來終于鎮(zhèn)壓了共工氏的叛亂,但吳回卻也死在南方,葬在南方衡山之陽的祝融峰(今湖南衡山)。祝融去世后,被尊為傳說五方帝中南方炎帝的輔佐——火神。在朱姓歷史上,祝融的地位遠遜于黃帝、顓頊、晏安、曹俠。 祝融吳回死后,他的子孫和部族成員大都北返中原。后來,祝融部族不斷裂變出眾多分支,形成歷史上著名的“祝融八姓”。
祝融吳回生子陸終。陸終在朱姓歷史上也有重要地位,《邾公幼鐘》銘文即說:“陸終之孫邾公(全力)作厥和鐘”,因而邾國、朱氏都自稱為陸終的后裔。 陸終娶了一位奇特的夫人,名叫女媸(也作女賾),她來自一個叫鬼方氏的西南部族。這位奇特的女人懷了一胎,孕3年 (有的說是11年)之久還沒生出,于是做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剖腹產(chǎn),竟取出6個兒子。3個從左脅下取出,3個從右脅下取出。陸終的6個兒子分別是:樊、惠連、(竹錢)、萊言、晏安、季連。六兄弟后采都封疆立國開姓,其中樊封昆吾,后裔形成己姓;惠連封參胡,后裔形成董姓;筏封大彭,后裔形成彭姓;萊言封鄶,后裔形成壇姓;晏安封曹,后裔形成曹姓;季連封楚,后裔形成羋姓。歷史上把這6個姓再加上從彭姓分出的禿姓和從曹姓分出的斟姓,合稱“祝融八姓”。 朱氏,便源出“祝融八姓”中的曹姓一支。所以,今天的絕大部分朱姓,又稱為曹姓朱氏;朱姓與今天中國的曹姓,在血緣上屬于同宗。曹姓的鼻祖晏安,又名安,也作安斟?!蹲详栔焓辖ò沧V·姓氏》上記載,作為祝融吳回的后裔,晏安曾在中原華夏民族的虞舜王朝任職,為舜帝的輔佐之臣。后來,晏安因輔佐舜帝有功,被舜帝封于曹地,建立曹國,賜姓曹。舜帝約公元前2255年(丙戌)至前2206年(癸酉)在位,則曹姓大約形成于公元前23世紀晚期。曹字與棗有關,曹地即以盛產(chǎn)紅棗得名。據(jù)專家研究,晏安最初所封曹地,正在以盛產(chǎn)紅棗聞名于世的今陜西省靈寶縣東曹陽。大約到夏代,曹人因受到夏朝的征討,被迫東遷到今河南滑縣南的古曹城;到商代,更東遷國于今山東定陶縣西北,即西周曹國之地。晏安之后所建曹國,頑強地生存了1000多年,幾經(jīng)遷徙,大約在商末滅國。曹國滅亡之后,晏安的后裔——曹國王族仍以故國名稱也即晏安的封地名稱為姓,姓曹氏。后世的曹氏、邾氏、朱氏、鄒氏、倪氏、顏氏、等姓,就都源于夏商時期的曹姓即曹國王族。
以國為姓 邾——蜘蛛的傳人。早在遠古時代,今山東半島上生活著一支氏族。他們因種種說不清的原因而崇拜蜘蛛,認為全氏族成員都是這種神圣的蜘蛛的后裔,并受其庇佑。于是,他們把蜘蛛當作自己氏族的祖神來祭祀,用它來做氏族的圖騰和徽志,而稱呼本氏族為“邾”。 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東省鄒縣一帶。他們將自己所居之地也稱為邾。因而在今山東鄒縣一帶留下了邾城(今鄒縣南26里)、邾嶧山(又名鄒山、邾山,在鄒縣南32里)等地名。 總之,古人因為崇拜蜘蛛,才有了邾氏族、邾山、邾水、邾城、邾國之名,也才有后世的朱姓、鄒姓、倪姓、顏姓主體,而且曹封邾后,也承襲了古邾人的蜘蛛圖騰,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今日大部分朱姓、鄒姓、倪姓、顏姓宗族,都是蜘蛛的傳人。
開國大始祖——邾俠。 邾俠是曹姓始祖晏安的第27代孫。晏安生均連,均連生彩白,彩白生季札,季札生主廷,主廷之后傳21代,就到邾俠。公元前11世紀,中國歷史上發(fā)生了周武革命,西方的周政權消滅了中原商帝國,建立起周王朝。武王滅商后,實行一項著名的政策,即在封同姓貴族的同時,又廣封異姓諸侯。當時,晏安后裔所建曹國早已滅亡,武王克商,奪得曹國舊地,改作他的弟弟姬叔振的封邑,即為西周曹國(今山東定陶縣)。同時,武王又尋找古曹國遺族,得到晏安苗裔曹俠,遂將他封到邾(今山東鄒縣),以繼顓頊、晏安的香火。邾國本是原東夷邾氏族的故地,這里原采生活著一個崇拜蜘蛛圖騰的氏族。商周鼎革后,邾地為周朝奪得。曹俠封邾后,在這里建立氏族國家。當年曹俠封邾時,率領他的曹姓族人同遷邾地,但當?shù)赝林ナ献迦詾橹黧w。此后曹姓與土著邾氏族通過長期的融合,形成一個新的民族——邾國民族。他們繼承了邾人的蜘蛛圖騰,故以邾為國名,以邾為氏,同時又繼承了曹人的血緣標志——曹姓,此即成為后世中華民族主體成員之一的曹姓朱氏。 邾國的名稱,經(jīng)傳又寫作“邾婁”,戰(zhàn)國時又通稱“鄒”或“騶”。專家學者們研究的結果,認為邾婁是當?shù)赝琳Z,邾是正名,而鄒、騶則是戰(zhàn)國后所用的同音通假字,與偃國稱燕之類相同。邾俠開創(chuàng)的邾國,后來又有較大的變化和發(fā)展,并衍生出小邾與濫國。他也因開創(chuàng)之功而被后人尊為朱氏、邾氏、顏氏、鄒氏、婁氏等姓的大始祖。 邾國的“邾”字寫法很多,但總的看起來形狀都很像蜘蛛,由此可知,邾國的先人,這支曹姓部落,曾經(jīng)以蜘蛛作為本族的圖騰。建國以后,便以“蛛”作為國名,后來為了方便起見,改為“邾”字,“邾”字的讀音在古代有兩種讀法。在齊人所作的《公羊傳》一書中,“邾”字讀為“邾婁”,魯人作的《左傳》一書中讀為“鄒”。為什么會有這兩種讀法呢?這是因為古人讀字時有急聲和慢聲兩種。如果讀成慢聲,就是“邾”和“婁”的合音,讀成“邾婁”;如果讀成急聲,就成了“邾”或者“鄒”。這兩種讀法在古籍中被寫成“邾國”或者“鄒國”,其實指的是同一個國家。
史書記載,邾國在西周諸國中只能算作一個小國,當年邾俠草創(chuàng)的邾國,只是一個方圓僅30華里的小部族國家。是魯國的一個附庸國,它的一切內(nèi)政外交、國家大事,實際上都必須聽從北鄰大邦魯國的旨意。它的疆域東到今費縣城西,西到今魚臺縣東北境獨山湖北岸一帶,南到今滕縣安上村一帶,北到今鄒縣縣城附近。邾國建國之初國力實在太弱,無法與其他大國抗衡,因此在史書中沒有留下它的事跡,只有簡單的世系供我們參考。西周時期,自曹俠為第一位國君開始,其世系是:曹俠——非——成——車—輔——將新——訾父——夷父顏。自夷父顏始,邾國的歷史可以零星地見于史書之中,這時已經(jīng)到了春秋時期。經(jīng)過幾代人的努力,邾國已經(jīng)開始強大起來,但它仍是魯國的附庸。繼位的夷父顏是一個昏君,他重用奸臣,把邾國搞得一團糟,政治極為腐敗。后為周宣王所殺之,邾顏的弟弟邾叔術被周天子任命為新的邾國君主。 邾叔術是邾國歷史上一位大仁大義的賢君,他繼位后沒有將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卻主動讓位給侄兒——邾顏的兒子邾夏父。為了感激叔叔的大恩,邾夏父硬是將邾國五分之一的國土劃割出來,送給了叔叔邾叔術,讓他做了一個獨立的國君。叔術的小封國,叫做濫國。封自己的兄弟友到鄖地(今山東滕縣東),建立了小邾國。夏父分封友和叔術建國,使邾國周圍有了兩個附庸國。在歷史上,除曹俠所建邾子國外,另外還有一個小邾子國,它便是由邾國所分離出而由邾友所建的郳國。當年,邾武公夷父顏生有2個兒子,長子叫夏父,次子叫友。邾友,本名邾肥,字友,又字友父,傳世有邾友父鬲等青銅器。據(jù)文獻記載,當年邾顏有功于周王室,于是周宣王封邾顏的小兒子到娜(今山東滕縣東5里處,一說在今滕縣東南50里處),建立另一個附庸小邦。郳在初時本只是邾友的一個封邑,但后來卻逐漸發(fā)展并從邾國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新的小邦國。它既是邾國的支裔和附庸,但同時也是魯國的附庸。邾友所封的郳國,初時未有國名,而邾友子孫仍自稱為邾人,但時人及后日史家認為此邾已非舊邾,且由舊邾所衍生,故加小以為別,稱做小邾,也叫小邾婁;又因國都在即,且為古郎國故地,時人或又仍舊稱為郳國,也寫作倪國。小邾國雖以邾友開國,但奉邾顏為始祖。據(jù)記載,邾友生 2子,后分為兩支:長子繼位為小邾國君;次子邾爽,到魯國任下大夫的官職。邾爽后裔,以祖父邾顏之名為氏,稱顏氏,此即后世中國顏氏的由來。后有復圣顏回、書法家顏真卿。(潁西倪氏倪顯偉敬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