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婚戀詩
《詩經》中的婚戀詩
一、《詩經》中的《邶風·靜女》、《鄭風·野有蔓草》、《豳風·伐柯》、《鄭風·將仲子》、《衛(wèi)風·氓》等都屬于婚戀詩。
二、比如《邶風·靜女》、《鄭風·野有蔓草》,表現出了青年男女還有自由擇偶的自由;比如《豳風·伐柯》等詩則反映出平民的婚姻已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婚禮的約束。
三、《詩經》是產生于中國奴隸社會末期的一部詩集。它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古代詩歌305首,除此之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六篇。沒有內容的是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和由儀。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对娊洝纷髡哓瑐鳛橐Σ杉?、孔子編訂。最初只稱為“詩”或“詩三百”,到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才稱為《詩經》?!对娊洝钒础讹L》、《雅》、《頌》三類編輯?!讹L》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詩經》中的婚戀詩的現代意義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會風俗的詩,其中關于婚戀方面的尤多,幾乎涵蓋生活的各個方面。“婚戀”指以戀愛、婚姻為主題的詩篇。特點是“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這些詩對于我們了解、研究當時人們的婚戀生活,是極為珍貴的史料。愛情是詩歌的主體,而在《詩經》中婚戀詩是其精華所在,婚戀詩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締結雖然受社會的種種制約,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如自由戀愛風氣、對愛情的追求與忠貞、美滿歡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變等等,它幾乎囊括了人類愛情生活的各個側面和所有階段,猶如一幅巨軸畫卷展示著古代人們的婚戀生活,也為我們研究古代的風俗歷史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詩經》中的婚戀詩廣泛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男女愛情生活的幸??鞓放c婚姻家庭的不幸遭遇的種種,為后世文學記錄下了中國古代人們美好的愛情生活和人們純樸的民俗風情,同時也記錄了當時社會婚姻制度下勞動婦女的種種遭遇,為我們研究古代的風俗歷史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詩經》中的婚姻詩分類
《詩經》中的婚姻詩又可分為賀婚詩、棄婦詩、思婦詩、抗婚詩、愛情諷刺詩等幾類。
1.賀婚詩。祝賀婚禮之詩首推《周南·關雎》,身材窈窕、性情善良之少女恰是有能力有德行男子的好匹配。寤寐反側狀思之深,琴瑟鐘鼓繪周人婚禮之狀之盛也。“寤寐思服”“輾轉反側”抒發(fā)了求之而不得的憂思;“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寫求而得之的喜悅,同時描繪出周人婚禮之盛?!蛾P雎》寫出了婚姻之一般,但這日常情感生活中實在的諧美和欣欣之生意,卻是那風雅最深厚的根源。
2.棄婦詩。有結合,就有拋棄。這些詩篇真實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即婦女被欺凌壓迫的悲慘事實?!睹ァ肥菞墜D詩的代表作,把女主人公同“氓”的戀愛、結婚、被虐待、被遺棄的全部過程淋漓盡致地敘寫出來,它揭示了這樣一個生活真諦:人格與道德品質是維系婚姻家庭的一個支柱。“氓”的忘恩負義、背信棄義是造成這場婚姻悲劇的直接原因。像這類棄婦詩在《詩經》中尚有很多,棄婦詩的存在說明男女之間經濟地位不同,女性只是男子的附屬物。所以恩格斯痛切地說:“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回到公眾的勞動中去。”
3.思婦詩。動蕩的社會、頻繁的戰(zhàn)爭及連綿不絕的徭役使夫妻離別,相互思念,這是思婦詩產生的社會背景。思婦的主題多是婦人對征戰(zhàn)和服役的丈夫的懷念,即所謂“怨女思曠夫”。而表現方式則各有各的特色,寫“首如飛蓬”不梳妝不打扮的哀怨,直訴自己“甘心首疾”的刻骨相思,這都成為中國古代情詩最典型的表達方法。
4.抗婚詩。著名的《鄘風·柏舟》是此類詩的代表作。女主人公愛上一個“髧彼兩髦”的年輕英俊的男子,然而卻受到母親的無理干涉和阻撓,激憤中她大聲疾呼“之死矢靡它”,“母也天之,不諒人只”,這種怨天恨母的極度激憤的悲嘆,是對“父母之命”包辦婚姻制度的蔑視和反叛。此詩開創(chuàng)了女性爭取婚姻自主之先河,為后代女性爭取婚姻自由樹立了光輝榜樣。
5.悼亡詩。悼亡詩是配偶或夫或妻一方早逝,活著的一方對逝去者的深切悼念。據此,可以尋繹到周人愛情之純潔忠貞,伉儷之情之深厚融洽。《邶風·綠衣》是首悼念亡妻之作,主人公見物傷情,看到“綠衣”“黃裏”“黃裳”,引起綿綿不盡的哀思;而治衣糾過兩個情節(jié)則突現了亡妻之才德和賢惠。本詩亦為悼亡詩之鼻祖、悼亡詩之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