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時期的文字獄是怎么回事
文字獄歷代都有,可是到了明太祖時期,就不一樣了。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明太祖時期的文字獄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明太祖時期的文字獄
有明一代,太祖朱元璋因出身寒微,疑心極重,群臣往往因為一兩個字,而被認為訕笑他的過去,因而招致殺身之禍。
明代的所謂文字獄,在正史中基本都查無實據(jù),只有一些稗官野史、筆記小說中提到。
如祝允明寫《野記》稱文人高啟因寫作了《上梁文》與蘇州知府魏觀同案處斬。
高啟有詩才,其詩清新超拔,雄健豪邁,尤擅長于七言歌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擬漢魏似漢魏,擬六朝似六朝,擬唐似唐,擬宋似宋,凡古人所長,無不兼之。”與楊基、張羽、徐賁合稱“吳中四杰”。賦詩作《題宮女圖》詩:“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朱元璋以為是諷刺他,記恨在心。退休后長住蘇州,洪武六年(1373年)姑蘇太守魏觀案發(fā):魏觀將府衙修建在張士誠宮殿的遺址上,被御史張度污為“興滅王之基,開敗國之河”;魏被斫殺,高啟曾為魏觀撰寫《郡治上梁文》,其中“龍盤虎踞”等句觸怒朱元璋,一并被腰斬于南京,截為八段。高啟事件是明初文人不依附朝廷而付出的代價[2] ,可以說是朱元璋殺雞儆猴的犧牲品。
高啟學生呂勉回憶高啟和王彝被執(zhí)送京師時,“眾洶懼喪魄,先生獨不亂。臨行在途吟哦不絕。有‘楓橋北望草斑斑,十去行人九不還’,‘自知清徹原無愧,盍請長江鑒此心’之句。”景泰元年(1450年),徐庸搜集《缶鳴集》等遺篇,編為《高太史大全集》18卷。《鳳臺集序》保存在《珊瑚木難》中,是現(xiàn)存唯一評論高啟在金陵的詩歌論文。
明太祖興起文字獄的原因
朱元璋文字獄的誘發(fā)原因還得從朱元璋的身世說起,朱元璋小時候家境貧苦,家里的兄弟姐妹又多,朱元璋幼時的時候父母就身亡,家庭散裂,兄弟姐妹們也都安了家,只剩下年齡最小的朱元璋,為了一口飯吃,朱元璋只好去寺廟當起了和尚。
因為曾經有過這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這在朱元璋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疤,在朱元璋的朝代來到后,曾經的小和尚就開始放出了命令,不準別人說或者寫關于“禿頭”、“僧”、“寺廟”之類的詞匯,朱元璋認為誰說了這些詞匯就是對他的身世一種藐視,就是在揭他朱元璋的傷疤,就是在嘲笑他。
再加上朱元璋曾經身戰(zhàn)沙場整整十七年,經歷了太多的事情,使得其身心多疑,別人無意的一首詩他都認為是在嘲笑諷刺他,就算無意間寫錯了一個字,他也瞎猜,然后把別人殺掉斬頭,明朝很多文人墨客死在他的手下。
而這樣的一場猶如“焚書坑儒”般的文人浩劫卻在歷史中無從記載,這也是從野史中才得知的,可見朱元璋的懷疑心是有多大了。但是也有史記專家說到恐怕文字獄并沒有那么的嚴重,純屬當時反明朝人所胡亂編造的謠言。
不過朱元璋文字獄具體是因為什么,后世人也不得而知了,只能進行一些沒有證據(jù)的猜測。
明太祖朱元璋的文學成就
朱元璋雖然出身貧民之家,但是他在文化學習方面卻獲得了很高的成就,朱元璋詩詞寫的還是很有水平的。
他的文化學習是從他當了義軍統(tǒng)帥之后開始的,那時他雖然已經三十多歲了。但是并不影響他的學習,他堅持每天晚上都讀書,并且常常與手下的一些文人學士講經論史。經過他不斷地努力,個人修養(yǎng)不斷提高,而且還能進行寫作、評論文學作品的好壞。
相傳朱元璋登基的那一天,突然傳來一陣嘹亮的雞鳴聲,以為是非常好的兆頭,高興的詩興大發(fā),便以《詠雞鳴》為主題寫了一首詩。
詩的第一句:“雞叫一聲撅一撅”,眾大臣聽了,都覺得出語太俗,但都不敢笑出聲來,只好忍著往下聽,只聽得第二句:“雞叫兩聲撅兩撅”,有的大臣實在忍不住了,慌忙扭過臉去掩住嘴巴偷笑。朱元璋看到了大臣的反應,但他并不以為意,也覺得開頭兩句實在是非常平淡,難怪讓人偷笑。當說出詩的第三句:“三聲喚出扶桑日”,大臣們便不在偷笑了。“掃退殘星與曉月”待朱元璋念完后面這句后,眾大臣驚得目瞪口呆,再也不敢小看他的詩作了。
朱元璋雖然沒有讀過多少書,但朱元璋的詩詞總能以十分樸素的語言表現(xiàn)出非凡的氣勢!朱元璋詩詞中有種睥睨天下、臣服萬物、砥柱中流、舍我其誰的魄力!
看了“明太祖時期的文字獄是怎么回事”的人還看了:
1.清朝的文字獄
2.康熙時期的文字獄
3.雍正時期的文字獄
4.清代文字獄簡介
5.乾隆時期的文字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