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為什么離開劉備
徐庶對于劉備是有重要的意義的,起碼他推薦了諸葛亮,但是徐庶不能由始至終輔助劉備,在曹操的威脅下不得意進入曹營。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徐庶離開劉備的原因,希望你喜歡。
徐庶離開劉備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劉備這個人物,他是三國時期蜀國的開國皇帝,他早年起兵參加過平定黃巾起義,跟隨過各路諸侯討伐董卓,可以說是立下了很大功勞的,他自己也非常有抱負,立志匡扶漢室,而且禮賢下士。雖然在早年屢戰(zhàn)屢敗,但并沒有灰心,終于他得到了一位賢才,這個人就是徐庶,在徐庶的幫助下,他打退了曹軍大將曹仁李典的進攻,面對這樣一位大才,劉備自然喜愛至極。但好景不長,最后徐庶還是離開了劉備。既然徐庶投奔了禮賢下士的劉備為什么要離開呢?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徐庶為什么離開劉備。
徐庶在小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是母親把他撫養(yǎng)長大的,所以徐庶是個非常孝順的人。在曹操得知曹仁李典打敗是因為劉備得到了謀士徐庶的幫助,所以在程昱的建議下派人抓了徐庶的母親,并模仿徐母的字跡給徐庶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到,如果徐庶不來,母親就會被殺害。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自然不會丟下母親不管,于是急忙從新野趕到許昌,投奔了曹操;從這之后徐庶一直呆在曹營在沒有回到劉備帳下。這也就是徐庶離開劉備的原因。
眼看著兒子棄明投暗,徐母非常憤怒和難過,于是上吊自盡了。徐庶雖然待在了曹營,但終其一生沒有為曹操獻過一條計謀,一方面是因為痛恨曹操用他母親最為要挾致使母親喪命,另一方面也因為他仍想為劉備效力。所以也才有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和“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的歇后語。
徐庶的結(jié)局
后人對徐庶的評價是頗高的,徐庶的整體表現(xiàn)還算是正直又重孝道,《三國演義》中沒有提到徐庶的歸宿,徐庶之后再也沒有進入政治舞臺,留給了讀者懸念。
在徐庶最后一次出場中,初看之下,龐統(tǒng)和徐庶的江邊相遇似乎只是一個孤立事件,既使刪除這段情節(jié),好像對故事的發(fā)展也不會有什么影響。在第五十回“云長策馬刺顏良”中,曹操請關(guān)羽赴宴,席中,曹操問關(guān)羽的胡子有多少根,似乎曹操的問題很無聊,實則別有用心。羅貫中不會安排沒有用意的情節(jié),龐、徐江邊相遇也是如此。
龐統(tǒng)剛剛騙得曹操把戰(zhàn)船連鎖起來,徐庶就立即來揭穿龐統(tǒng)的把戲,羅貫中的用意在于點示讀者,徐庶都看得穿的把戲,曹操就更能看得穿,曹操的用兵經(jīng)驗和對人情世故的熟諳遠非徐庶可比。類似手法屬羅貫中的慣用伎倆。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后,黃蓋就說這是無用功;草船借箭剛回來,就立即要火燒戰(zhàn)船。徐庶巴巴地跑到江邊來見龐統(tǒng),主要目的想表現(xiàn)一下自己的不凡。
徐庶以為自己能夠發(fā)現(xiàn)龐統(tǒng)的詭計,是一個了不得的高明見識,這樣高明的見識又偏偏在曹營里不能對任何人講。不能聽到贊美,不能表現(xiàn)自己,會讓徐庶郁悶死的,所以徐庶一定要找一個人來證明自己的高明。極強的表現(xiàn)欲本身就是不成熟和膚淺的標志。徐庶也許是真的沒有脫身之計,也許是要考驗龐統(tǒng)的智力、和龐統(tǒng)一較高下,無論是哪種情形都無關(guān)緊要。
當龐統(tǒng)講出脫身之計后,二人大笑。二人之所以大笑,是認為這脫身之計太高明了,高明得人皆莫及,表現(xiàn)的是自命不凡后的得意。關(guān)鍵是二人自命不凡的計策,其實愚蠢透頂。 對于二人江邊見面的情節(jié),羅貫中多處使用暗示性的筆法提示讀者。“(龐)統(tǒng)聞是故人,心下稍定,回顧左右無人。”曹操已經(jīng)明白龐統(tǒng)是騙子,肯定要暗中派人監(jiān)視龐統(tǒng);既使曹操真的相信了龐統(tǒng),以曹操的多疑性格,也一定會派人監(jiān)視龐統(tǒng)。曹操自己尚派蔡中、蔡和到江東臥底,自己怎么可能不做防范。
“(徐)庶大笑而拜曰:‘吾命全矣!……’”徐庶的小命難保了。 曹操雖然可能知道徐庶曾去江邊和龐統(tǒng)見面,但不一定知道二人的談話內(nèi)容,也不一定知道徐庶派人散播謠言。所以,當聽到“西涼州韓遂、馬騰謀反”的消息時,曹操“大驚”,曹操是真的擔心韓遂、馬騰謀反。
曹操急聚眾謀士商議,曹操的話還沒說完,徐庶就急忙搶先發(fā)言,生怕差事派給了別人。以曹操的機敏,立即就明白了“西涼州韓遂、馬騰謀反”的消息是假,曹操最擔心的事情并沒有發(fā)生,曹操怎能不“大喜”。龐統(tǒng)為徐庶設(shè)計的脫身之計,其愚蠢之處就在于搶差事這個環(huán)節(jié)。接下來,曹操派臧霸與徐庶同去。后來曹操征討馬超和漢中時,所帶的眾多將領(lǐng)中,獨獨沒有臧霸。如果臧霸真的去鎮(zhèn)守散關(guān)了,就不會沒有臧霸。
事實上,臧霸一直鎮(zhèn)守青、徐沿海地面,根本就沒有踏足過關(guān)中。所以臧霸可能根本就沒去什么散關(guān),而是直接回了青、徐。徐庶從此銷聲匿跡,阿鴦猜測,是被臧霸奉曹操之命給干掉了。“臧霸”是羅貫中別有用心的安排。徐庶對龐統(tǒng)說:“吾命全矣!吾昔日所許劉皇叔有伏龍、鳳雛,才高天下,以此論之,吾言不虛也。”也是后來龐統(tǒng)投奔劉備時的伏筆。
這里再一次明確,劉備知道龐統(tǒng)就是鳳雛。劉備派龐統(tǒng)去當縣令,是有意搓磨龐統(tǒng),目的是去掉龐統(tǒng)的狂傲。大事業(yè)不是靠某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必須眾人齊心協(xié)力??癜習乐赜绊憟F結(jié)的,最終會毀掉事業(yè)。后來劉備把龐統(tǒng)從耒陽請回來,那一番表演,可謂演技高超。也許正是徐庶的這句話,使得龐統(tǒng)初見劉備時,才表現(xiàn)的那般狂傲。
徐庶北上歸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戀故主劉備和好友諸葛亮。盡管他有出眾的謀略和才華,但不愿為曹操出謀劃策,與劉備、諸葛亮為敵。因此,徐庶在曹魏歷時數(shù)十年,卻從未在政治軍事上有所作為,幾乎湮沒無聞。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魏文帝黃初年間(220——226年),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諸葛亮三出祁山,北伐中原。他聽到徐庶歸曹入魏后的經(jīng)歷,不禁為自己好友的一生而嘆息不已??梢娦焓⒉皇撬烙陉鞍灾帧?/p>
魏文帝黃初年間(公元220-226),徐庶事魏國,官至中郎將、御史中丞。后數(shù)年,病卒。
徐庶的典故
徐庶雖然在三國中沒有大作為,但是他本身具有軍事才敢,最早是劉備底下的人,還推薦了諸葛亮,后來在曹操的威脅下進入曹營,但是,徐庶在曹魏歷時數(shù)十年,卻從未在政治軍事上有所作為,幾乎湮沒無聞。
折節(jié)學問
徐庶畫像徐庶少年時喜歡練劍行俠仗義,后來為人報仇被官府抓,逃脫后改名換姓前往儒家的學舍去學習儒學。但是同舍的學生們都嫌棄徐庶先前做賊,凡事都不肯與徐庶一起。徐庶于是每天都起床的特別早,一個人打掃衛(wèi)生,不管什么事都先問問別人的意見,認真學習儒學,漸漸的,徐庶對于儒家的經(jīng)義學問都非常精通,而且還結(jié)識了同郡的石韜,倆人膠漆相投 ,后來一起在魏國做官。
方寸大亂
建安十三年,徐庶在跟隨劉備逃亡的過程,母親被曹操擄獲,徐庶向劉備辭行,劉備不忍,徐庶對劉備說道:“我本來想和一起創(chuàng)造王霸之業(yè),所憑恃的就是這顆心,但是現(xiàn)在我的母親被曹操抓去,我現(xiàn)在方寸已經(jīng)亂掉了,對也沒什么幫助,所以我請求從此與你告別。”劉備只好答應(yīng),于是徐庶為了保全母親前往曹營,同郡石韜也和他一起前去。
一言不發(fā)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典故出自文學作品《三國演義》。徐庶通過自薦的方式成為劉備的軍師,但被曹操的謀士程昱設(shè)計騙到曹營。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劉備所駐守的樊城,在劉曄的建議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勸劉備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卻告訴劉備大軍將至,讓劉備早作準備。劉備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恥笑,又以劉備有諸葛亮輔佐為由拒絕,并告訴劉備,自己雖然身在曹操營,但發(fā)誓不為曹操獻一謀。
“徐庶進曹營”后與“關(guān)羽降曹”事件演化為成語“身在曹營心在漢”。
隱居仙島
據(jù)說靈山東北海上有一島叫鼓子洋,島上有一種白色的耐冬花,有雙手合圍那么大。有個好事的人前往摘取這種花,回途中遇見一個駕著小船的老人,穿著芒鞋道袍,老人問他:“你是干什么的?”那好事人如實回答,老人隨即呵斥道:“這個不是世間俗物,可以留給人抵御冬天嚴寒。”老人又告訴他:“即墨有個學道學的先生叫胡嶧陽,你可以替我問候他。”說完老人就不見了,好事人非常驚疑,于是架竹筏返回。卻忽然刮起了大風,直到那人把所摘取的耐冬花全部丟系,大風才停止。后來那人去找胡嶧陽,告訴了他的所見所聞,胡嶧陽告訴他:“那個人是三國時的徐庶,在鼓子洋上隱居很久了。”
徐庶為什么離開劉備相關(guān)文章:
2.三國謀士徐庶簡介
3.劉備成功的秘訣
5.高拱為什么被罷官
徐庶為什么離開劉備
上一篇:三國死的最可惜的六大名將有誰
下一篇:怎么樣評價徐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