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子是怎么樣化妝的
每個時代都有特定的妝容,尤其是體現(xiàn)在女子身上。對于現(xiàn)代而言,各種妝容爭相斗艷。那么在古代,女子的妝容是怎樣的呢?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唐代女子是怎么樣化妝的,希望你喜歡。
唐代女子化妝介紹
唐代女子盛行畫眉。初唐時期,流行寬而闊的蛾眉;到了唐玄宗時期,則流行細長的眉毛,稱為“細眉”或“柳眉”,白居易在《上陽白發(fā)人》中有“青黛點眉眉細長”之句,在《長恨歌》中還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而倒八字形的短眉是在中晚唐時期才出現(xiàn)。
據(jù)史料記載,在唐玄宗時期,女子的眉毛可謂“多姿多彩”,如鴛鴦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拂煙眉、倒暈眉等。
唐代女子化妝“七步走”
唐代女子化妝有以下七個步驟:敷鉛粉、抹胭脂、涂額黃、畫眉、點口脂、畫面靨、貼花鈿。
發(fā)髻越高身份越尊貴
除了面飾,頭飾也是唐代女子妝容的重要部分。侯振兵告訴記者,唐代女子的發(fā)式分為髻、鬟、鬢三種。
其中,髻一般用于成年和已婚女子。初唐時,發(fā)髻一般都纏得比較緊,立在頭頂上。唐玄宗以后,發(fā)髻的高度成了婦女身份的象征。發(fā)髻盤得越高,表示地位越尊貴。詩人元微之在《李娃行》曾提及“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
鬟,一般是未出嫁的女子梳的發(fā)型。左書僑說:“《武媚娘傳奇》中,媚娘初進宮時梳的就是鬟。”侯振兵介紹,鬟分為雙鬟、三鬟、掃鬧鬟等。
鬢,有點像男子的鬢角。唐代女子的鬢,最初是直的,中晚唐后就有彎、圓等形狀。此外,在唐代,梳子、釵、簪等都作為頭飾,插在發(fā)間裝飾發(fā)型。
唐代婦女的妝容
現(xiàn)代的女性對于個人的整體妝容及服飾越來越重視,愿意花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在自身的裝扮上。而在唐朝,美女如云的朝代女性對于化妝及發(fā)飾更是不亞于今,就讓我們看看與現(xiàn)在的女性有何不同吧。
唐代婦女的化妝順序大致如次:一敷鉛粉;二抹敷脂;三涂鵝黃;四畫黛眉;五點口脂;六描面靨;七貼花鈿。古時婦女常將原來的眉毛剃去,然后用一種以燒焦的柳條或礦石制成的青黑色顏料畫上各種形狀,名叫“黛眉”。唐代婦女黛眉名目甚多,從細而長的“蛾眉”到寬二闊的“廣眉”,應(yīng)有盡有。《簪花仕女圖》中貴族婦女的眉飾,就是一種廣眉。所謂“花鈿”是兩眉之間的裝飾。據(jù)說在南北朝時,一日,壽陽公主臥殿檐下,一朵梅花正落其額上,染成顏色,拂之不去。宮女見之奇異,乃爭相效仿。到了唐代,花鈿除了用顏色染繪之外,還有用金屬制造者。至于面靨,是因為有個貴婦,面頰上有塊斑痕,特點此作為掩飾,眾人覺其妍麗,便競而效之,遂成一時風(fēng)氣。左1圖為“花鈿妝”婦女;左2圖為“黛眉妝”婦女;左3圖為“花黃妝”婦女。左4圖為“面靨妝”婦女;左5、6圖為“花鈿妝”婦女。
唐代婦女發(fā)式有半翻髻、反挽髻、樂游髻、愁來髻、百合髻、蹄順髻、盤桓髻、變環(huán)望仙髻及各種鬟式等。大體看來,隋代發(fā)式比較簡單,變化較少,一般為平頂式,將發(fā)層層堆上,如帽子狀。唐代初期仍有梳這種發(fā)式的,只是頂部不如隋代那樣平整,已有高聳趨勢,大多作成云朵型。到太宗時,發(fā)髻漸高,形式也日益豐富。
唐代女子是怎么樣化妝的相關(guān)文章:
5.唐代女子的禮儀
唐代女子是怎么樣化妝的
上一篇:壽陽公主梅花妝怎么來的
下一篇:明清服飾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