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村的古代歷史傳說
大寨村是山西省昔陽縣的一個小山村。那你知道大寨村的古代歷史傳說有哪些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大寨村的古代歷史傳說,歡迎大家閱讀。
大寨村的古代歷史傳說 篇【1】
大寨是太行山深處的一個不大的村莊。
按照中國古典名著《列子》的說法,太行山原在今天河北省的南部,與它并排著的還有一座王屋山。相傳很久以前在山北住著一位叫愚公的老人,見兩座大山擋住了他家的出路,便率領他的兒子和孫子要把這兩座大山搬走。有個叫智叟的人看到他的這種行為,感到不可思議,就對他講:這兩座山太大了,你怎么能搬得走呢?愚公回答說:你這人怎么這么糊涂!你難道不知道,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不會再增長,搬一點就會少一點,為什么搬不走呢?于是,愚公一家老小每天挖山不止。后來這件事感動了“天帝“,他派了兩個神仙把兩座大山給背走了。太行山這才被移到了今天河北、山西兩省交界的地方。
《列子》一書講述的很多故事屬寓言性質。寓言主要用來說明道理,故事本身卻不可以太當真。
大寨村,就位于愚公當年曾試圖遷移過的太行山的深處。而大寨人所做的事情,竟真的與愚公移山相似。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陽縣城東南5公里的虎頭山下,地處太行山腹地,平均海拔1000米,總面積1.88平方公里,全村現(xiàn)有居民約220戶,500多口人。
關于大寨村的形成,由于缺乏史料記載,只能根據(jù)傳說推測。相傳在北宋年間,宋軍為抵御金兵,曾派兵把守距今天的大寨東北方約5公里的虹橋關,大寨就是宋軍的一個駐軍營寨。據(jù)說當時守軍建有兩個營寨,大的叫大寨,小的叫小寨。這便是大寨村名的由來。據(jù)當?shù)厝酥v,小寨村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還存在,但住戶已經(jīng)很少,再后來就沒有了。
山西自古戰(zhàn)事多,因此叫“關”、“堡”、“寨”的地方也就多。在山西,有名的大寨就有兩個,除了昔陽縣的大寨,榆社縣也有一個叫大寨的地方,一度也較有名。因為那里也出過一個有名的農(nóng)業(yè)勞動模范,叫張志全。還在1950年,張志全就成了全國勞模,而陳永貴當時還少有人知。
大寨村村情簡介
中華第一村——大寨村,是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的一個小山村。大寨地處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城東南部,全村有220多戶人家,510多口人,1.88平方公里,海拔為1162.6米。這里屬太行山土石山區(qū),由于長期風蝕水切,地域形成了七溝八梁一面坡的形貌。這里窮山惡水,七溝八梁一面坡,自然環(huán)境惡劣,群眾生活十分艱苦,后進行治山治水,在七溝八梁一面坡上開辟層層梯田,并通過引水澆地改變了靠天吃飯的狀況。因此,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肯定和表揚,并于1964年發(fā)出了“農(nóng)業(yè)學大寨”的號召,從而成為全國農(nóng)業(yè)的一面旗幟。
“農(nóng)業(yè)學大寨”以來,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周恩來、李先念、葉劍英、鄧小平、陳毅等曾相繼視察大寨,國外有國家元首,政界要人和友好知名人士,
國內有各行各業(yè)的人士,共有上千萬人次前來參觀學習大寨,來自海外地區(qū)13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達2.5萬多人。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大寨已經(jīng)成為一個優(yōu)美的公園山村。層層梯田莊稼蔥綠,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郁郁蔥蔥,處處果園碩果累累。大寨村窯洞整齊,街道干凈、清潔,人民熱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訊等基礎條件已經(jīng)大有改善,是一個成熟的農(nóng)業(yè)旅游區(qū)。大寨相續(xù)開發(fā)了民族團結林、知青林、軍民池、周恩來休息廳、支農(nóng)池、聯(lián)建池、陳永貴墓地、老英雄墓地、郭沫若詩碑、孫謙紀念地、大寨展覽館、陳永貴雕像、團結溝渡槽、大寨文化廣場、大寨文化展示館、大寨梯田(狼窩掌)、大寨生態(tài)園,開放了陳永貴故居、大柳樹、火車皮式窯洞、大寨新居、周恩來住址等旅游景點,為大寨增色不少。
猜你感興趣:
1.古代歷史傳說故事
2.古代歷史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