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傳說3則
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征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系,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那你知道中國民間故事傳說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中國民間故事傳說3則,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民間故事傳說3則之五子登科
竇燕山,原名竇禹鈞,因他居住在燕山(北京),故稱竇燕山。
竇燕山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為人心術不正,專用大斗進,小稱賣,費盡心機坑蒙拐騙,以勢壓人。貧民百姓痛恨他的為富不仁,卻沒有力量主持公道。竇燕山昧良心、滅天理的行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歲了還膝下無子。
在一個夜晚,他做夢。夢到他去世的父親對他說:“你心術不好。品行不端,惡名已經被天帝知道。以后你命中無子,并且短壽。你要趕快悔過從善,大積陰德,廣行方便于勞苦大眾,才能挽回天意、改過呈祥。”竇燕山醒來,歷歷在目,于是決定重新做人。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竇禹鈞到延慶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寶殿的拜墊旁,拾到了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遺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個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語的人,竇禹鈞問他何故哭泣,那人說:“我父親給綁匪擄去,將被處死,我好不容易向親友們東借西湊,得到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預備把這筆金銀贖回我父親的死。哪知我一摸錢袋,黃金白銀都沒有了,這樣我的父親就難免一死,剛才我到這里來進香拜佛,不知是否遺失在寺中。”禹鈞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誤,就將黃金白銀如數(shù)歸還,并且還贈給他一筆路費,失主歡天喜地的道謝而去。
有個仆人偷了他很多錢,就自己寫了賣女契約,系在幼女背上,說:“永賣此女,以償還所偷的錢。”然后就逃跑了。竇公可憐他,燒了契約,養(yǎng)育這個女孩,養(yǎng)大后還為她擇婿出嫁。
他家鄉(xiāng)有不少窮人,娶不起媳婦,女兒因為沒有錢買嫁妝而嫁不出去,竇燕山就把自己的銀兩送給他們幫助他們。親戚當中有不能辦喪事的,他就出錢幫助辦喪事;有無錢嫁女兒的,他就出錢幫助嫁女兒。一年的收入除了日常開支,全部用來救濟別人。
同時,竇燕山還在家鄉(xiāng)設立學堂,收集上千卷書,請有學問的老師來教課。把附近因貧窮而不能上學的孩子招來免費上學。自己家里則節(jié)儉樸素,沒有金玉飾品,也沒有華麗衣服。竇燕山如此周濟貧寒,克己禮人,因此隨之積了大陰德。
此后一個晚上,竇燕山又夢見自己的父親。老人告訴他:“你現(xiàn)在陰功浩大,美名遠揚,天帝已經知道了。以后你會有五個兒子,個個能金榜題名,你自己也能活到八、九十歲。”當他醒來,發(fā)現(xiàn)也是一個夢。但從此更加修身養(yǎng)性,廣做善事,毫不怠慢。
后來,他果然有五個兒子。由于自己重禮儀、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竇家終于發(fā)達了。他的長子名儀,在后晉時中進士,入宋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是宋初一代名臣,他去世后太祖趙匡胤曾悲傷地感嘆:“天何奪我竇儀之速耶!”次子名儼,也是后晉進士,歷仕漢、周,宋初任禮部侍郎。三子名侃,為后漢進士,曾任宋起居郎。四子名,竇偁為后漢進士,入宋任左諫議大夫。竇僖是后周進士,曾任宋左補闕。當時人們美稱他們?yōu)?ldquo;竇氏五龍”。當五個兒子均金榜題名時,侍郎馮道贈他一首詩:“竇燕山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竇禹鈞還有八個孫子,也都很貴顯。最后,竇禹鈞做到諫議大夫的官職,享壽八十二歲,臨終前談笑風生,向親友告別,沐浴更衣,無病而卒。
《三字經》中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歌頌此事,并形成了“五子登科”的成語,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家五子那樣,聯(lián)袂獲取功名、擁有大富大貴錦繡前程的理想。
中國民間故事傳說3則之王母娘娘的傳說
傳說一:《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原本是天上、人間,天各一方的天仙和凡人,織女偷偷下到凡間玩時,被憨厚、勤勞的牛郎所感動,兩人成了夫妻,成就了一段美好的愛情童話。而當王母娘娘知道后,因為織女違反了天庭的律法:”禁止天仙擅自與凡人婚配“。在天兵天將把織女押回天庭的路上,牛郎緊追不舍,眼看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為保天條尊嚴,拔出頭上的神簪,憑空一劃,便劃出了一道無邊無際的天河,把織女和牛郎拆開。后來,兩人情比金堅,感動了王母娘娘,使她動了惻隱之心,于是法外施恩,下法旨讓二人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天上一天人間十年),在鵲橋上相會一次,算是法理之外的人情,給這一對艱辛的戀人有了個期望,也給了凡間的人類對美麗愛情的一絲向往與追求的動力。
傳說二:《西游記》
王母娘娘的仙桃威力更大: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成道;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長生不老;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與日月同庚。王母娘娘舉辦盛大的蟠桃會,邀請各路神仙前來赴會,只單單遺漏了自稱是齊天大圣的孫悟空,孫悟空不僅偷吃了頂好的仙桃,一怒之下,他竟然視天規(guī)、天條如兒戲,大鬧蟠桃會,把王母娘娘精心策劃起來的盛會攪亂得一塌糊涂,從而驚怒了天庭之主玉皇,使得天兵天將下凡,與孫悟空好一番大戰(zhàn)。
傳說三:涇川回山
1999年亞細亞民俗研究學會、中國民俗學會在涇川舉辦了海內外西王母民俗文化學術研討會,來自國內外的120多名專家學者對涇川西王母文化進行了全面考察和科學定位,命名涇川為”中國西王母文化名城“,使西王母文化遺存成為涇川聯(lián)系國內外的一個安全紐帶。2005年在涇川舉辦的首屆海峽兩岸西王母論壇,又一次將西王母文化發(fā)祥地和西王母故里定位到涇川,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確定”臺灣涇川西王母之旅·涇川回山西王母祖祠“為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考察基地,會長到會授了證書。這足以說明涇川是西王母故里,已成為聯(lián)系海峽兩岸兒女同根文化的重要紐帶,成為華夏兒女不爭的事實。2006年,論壇即將在臺灣召開,并逐年在臺、涇兩地輪流舉辦。
西王母是我國三皇五帝時代之先的一個原始部落的名稱,也是中國西部的地域概念,《爾雅·釋地》中有”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的記載,后來又成為西戎母系氏族部落女酋長的專用名,因此西王母確有其人。吳晗說:”西王母,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活躍在陜、甘高原一帶的戎族或西戎的別名。從《史記》、《漢書》等古書的記載可以看出,在秦漢以前,中國西部的涇、渭、洛三河的上游一帶,有“回城”、“回中宮”、“回中道”等一系列與“回”字有關的地名和建筑。《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十七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雞頭山即今平涼崆峒山,涇川古稱回中,王母宮之山因名回中山,簡稱回山。秦始皇所經過的“回中”,應是指今天的涇川一帶。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諾記上》中寫道:“西王母姓楊,諱回,治昆侖西北隅。”這句話,是地望在地名中的反映,可以說明為什么涇川稱為回中,山也被稱為回山?!妒酚?middot;趙世家》中記載“穆王使造文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而忘歸”的地方,應該也是涇川回山。據(jù)《漢武帝年譜》統(tǒng)計,漢武帝劉徹從45歲到67歲的22年間,曾11次到涇川,其目的就是為了會見西王母。唐代詩人胡曾的《回中》詩中寫道:“武皇無路及昆丘,青鳥西沉隴樹秋。欲向生前躬祀日,幾煩龍駕到涇州。”這首詩不但指明了回中與涇州是一個地方,而且道出了漢武帝在涇川回山拜訪王母的歷史事實??梢?,至遲在唐代,涇川回中山已成為全國公認的西王母圣地。唐代詩人沈亻全 期、盧照鄰、陳子良、李白、李賀及宋代詩人陸游、元代劇作家湯顯祖等以《樂府詩集》鐃歌十八曲之四《上之回》的名稱為題,寫了不少詩作,都提到了回中。當然,最為著名的是唐代詩人李商隱于開成三年落榜后游歷涇川回山瑤池時所作的《瑤池》一詩:“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這些足以說明唐代的人們認定涇川回山就是西王母的發(fā)祥地。除此之外,阮籍、陶淵明、杜甫、韓愈、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有詠西王母的詩句。
至于清代,譚嗣同過涇川,留下了“為訪瑤池歌舞地,飄零黃竹不堪聽”的詩句。1942年,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到涇川,為王母宮題寫了一副對聯(lián):“千年氣接文孫駕,萬里云開王母宮。 推薦閱讀:春節(jié)的傳說故事
中國民間故事傳說3則之醫(yī)藥之祖神農嘗百草神話故事
在女媧補天之后,不知過了多少年,在烈山的一個石洞里,出生一個小孩,就是神農氏,長大后成為部落首領。有一天,神農到一個靠近山林的部落去,見那里把獵獲的野獸隨地亂拋。一問,才知道這一帶野獸很多,獵獲的獸肉多的吃不掉。又有一次。他走到另一個部落去,見他們正把大批的高梁、谷子拋棄掉。炎帝覺得太可惜了。當?shù)厝诵χf:“有什么可惜的,過幾天,新谷又要熟了!”(這是南方一年收三茬糧呀)
回來后,神農成天想著這兩件事。他正在想時,忽然一群孩子吵吵鬧鬧地走了進來。他問孩子們?yōu)槭裁礌幊场:⒆觽儬幹嬖V他說,他們中間有一個孩子有兩張弓,一個有兩支箭,兩個人原說好互相交換的,后來有弓的一個反悔了,因此就吵起來了。神農一聽,頓時開了竅。他想,肉多的部落不是可以和谷子多的部落互相交換嗎?(這是在原始社會初期數(shù)十萬部落個體人少時期,后來部落聯(lián)盟多了,人也多了,食物多了,首領私心也多了,私有制也產生了??梢娮怨胖两竦娜祟悜?zhàn)爭都是為了爭奪食物和生存權,不管多么現(xiàn)代化都是如此。)他來不及招呼孩子們,欣喜地向外奔去。他和幾個部落的酋長一商量,決定每隔十天,到日中的時候,大家把多余的東西,拿到一個指定的地點(集市),向別人換取自己所需的東西。人們都很贊成,高高興興地拿著自己多余的東西,來到指定地點。這時候,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非常熱鬧。他們互相交換自己所需要的東西。這就是以物易物、日中為市的開始。也是原始社會人們心地純樸,生活簡單的一種自由貿易,可惜后來被游牧部落為主的以強盜搶劫行為改變了人們的純樸簡單的生活,為了保護自己的部落和領地,于是國家和階級產生了。
那時候,人們得病根本不知道怎么辦,只能靠自己體力抵抗,有的只好等死。神農想到天帝的花園有奇花異草,說不定可以治病。便決定上天去。那時候上天有兩條路:一條從昆侖山上去;另一條從都廣之野順著一株叫建木的大樹爬上去。神農選擇了從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庭。他選了一大捧瑤草,在走出花園時,碰到了天帝,天帝說這點瑤草治不了多少人的病的,給了他一根神鞭,可以鞭打識別草藥有毒無毒,中國草藥即由此稱。神農拿著這根神鞭從都廣之野走一路鞭一路,據(jù)說在中國湖北西部,至今都可以找到神農鞭藥的地方,那山就叫神農原。
有一天,看到一種樹葉,正好他口渴了,順手摘了幾片放在嘴里咀嚼。這一嚼,還真解渴,神農又扯了幾把咀嚼著。他感覺肚子里上上下下有東西在摩擦。他肚子是透明的,看到小葉兒把他的胃擦洗得干干凈凈。這一發(fā)現(xiàn)。使他大大高興。他斷定這小葉兒既解渴,又能解毒,他決定改鞭藥為嘗藥,如果遇毒,就用它來解救。他把小葉叫“查”(查巡的意思)。后世人讀白話了,叫成了“茶”。神農就這樣一路走著,一路嘗著百草?;氐搅肆疑?。神農嘗百草,經常要中毒,都多虧了“查”解救了他。據(jù)說被他嘗過的花、草、根、葉,就有三十九萬八千種。他下決心要嘗遍所有的草。
這一天,他忽然發(fā)現(xiàn)一株攀在樹上的藤狀植物,開著一朵朵黃色的小花,那葉子還會一張一縮,他奇怪極了,就采了一些葉子放在嘴里咀嚼著。誰知這是一種有劇烈毒性的藥草,叫斷腸草。神農就這樣死去了。在山西太原神釜岡上至今還留著神農嘗藥的鼎。(神農時只有陶器,早已損壞,后世人為了紀念這位為民而死的部落領袖,重新用金屬做了鼎。)人們?yōu)榱思o念他的恩德和功績,奉他為藥王神,并建藥王廟,每逢農歷四月二十六神農生日(當然是傳說的日期,估計是建廟紀念落成祭祀時的那天),人們紛紛來到藥王廟祭祀。在我國的川、鄂、陜交界的天然中草藥庫,傳說是神農嘗百草的地方,人們?yōu)榱思o念他的功績,把這帶地方稱為神農架山區(qū)。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