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故事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世代相傳并不斷調(diào)整和更新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風(fēng)俗習(xí)慣。那你知道有關(guān)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有關(guān)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guān)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故事:虞舜耕田
【原文】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鳥相助,孝感動天。
虞舜,姓姚,名重華。父瞽瞍頑,母握登賢而早喪。后母嚚,弟象傲,常謀害舜。舜孺慕號泣,如窮人之無所歸。負罪引慝,孝感動天。嘗耕于歷山,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帝堯聞之,妻以二女,歷試諸艱。天下大治,因禪焉。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故不知其他,只求可得父母之歡心,故始終不見父母不是處。人倫之變,至舜而極。然能盡愛敬之誠,則至頑如瞍,尚能底豫允若,況頑不如瞍者乎。
【白話解釋】
虞代的舜帝,姓姚,名叫重華。他的父親叫瞽瞍,沒有知識,又喜歡妄作妄為。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賢德,可是早已亡過了。他的后母呢,口里是不說忠信的言語的。他的弟弟名叫象,性子又很傲慢。
他們常常想了計策,要謀害舜。舜像孩子般的呼號哭泣,同窮苦的人沒有歸處一樣。并且以為父親、母親、弟弟的種種行為,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所以不能夠得到爺娘的喜歡。舜帝這樣的孝順行為,終于感動了上天。
有一次,在歷山地方耕田,大象幫著他耕,飛鳥幫著他耘。堯皇帝得知了,就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屢次用艱難的事情,去試驗舜帝,并不覺得怎么樣。后來天下很太平,堯帝就把皇帝位子讓給他了。
有關(guān)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故事:閔損蘆農(nóng)
【原文】
孝哉閔子,衣蘆御車。感父救母,千古令譽。
周閔損,字子騫。早喪母,父娶后妻,生二子。母惡損,所生子衣綿絮,而衣?lián)p以蘆花。父令損御車,體寒失靷,父察知之,欲逐后妻。損啟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父善其言而止,母亦感悔,視損如己子。
李文耕謂,閔子留母之語,凄然藹然,從肺腑中醞釀而出。雖使鐵石人聞之,亦為惻惻心動,何其天性之厚且純也。卒之全母全弟全父,一家太和之氣,直從孝子一念懇惻中轉(zhuǎn)回,為子者其三復(fù)之。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有個孝子,姓閔名叫損的,表字叫做子騫。生他的母親,早已亡過了,他的父親娶了一個后妻,生了兩個兒子。那個后母很厭惡閔損,冬天的時候,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穿了棉呀、絮呀做的衣裳,給閔損穿的衣裳,里面卻是裝著蘆花的。
有一次,他的父親叫閔損推車子出外??墒且驗橐律褑伪?,身體寒冷,一個不小心,不覺失掉了車上駕馬引軸的皮帶子。他的父親起初很生氣,后來覺察了兒子是穿了蘆花緣故,便要趕出那個后妻。
閔損卻對父親說,母親在此,無非我一個兒子受著寒冷,倘若母親去了,可憐三個兒子都要受著孤單了。他的父親覺得閔損的說話不錯,也就罷了。他的后母,從此也感悟懊悔了,以后看待閔損,就像自己親生的兒子一樣。
有關(guān)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故事:仲由負米
【原文】
子路盡力,負米奉親。親沒仕楚,嘆不及貧。
周仲由,字子路。家貧,常食藜藿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沒,南游于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鐘,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鬃釉唬梢彩掠H,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思者也。
李文耕謂,事親之事,承顏日短,報德思長。如仲氏子者,方樂負米之歡,旋抱銜恤之痛。思藜藿而不得,列鐘鼎而徒然,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蓋千古有同慨也。為子者幸而逮存,可不思孝養(yǎng)之及時也乎。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有個賢人,姓仲,名叫由,表字就叫子路。他的家里窮苦得很,天天所吃的都是些藜呀、藿呀,那一類不好的蔬菜。因為奉養(yǎng)爺娘的緣故,常常出去到百里以外,背了米回來給爺娘吃。
等到他的爺娘都去世了以后,他就往南方游歷,游到楚國地方,楚王就聘他做了官。他跟隨的車騎有一百輛的多,他積聚的谷米,有一萬鐘的富。坐的時候,便茵褥重疊,吃的時候,便鼎食滿前。
他就嘆氣著說,我現(xiàn)在雖然富貴,但是要想像從前一樣吃著藜藿的蔬菜,仍舊到百里以外去背米來養(yǎng)爺娘,這世里,斷斷不能夠再有這種日子了,叫我怎不傷心呢?孔子說道,仲由的服事爺娘,可以說是活著盡了力,死了盡著追思的了。
猜你感興趣:
有關(guān)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故事
上一篇:幼兒園傳統(tǒng)美德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