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美德關(guān)于孝的故事
圣人的教學,是以孝道為根本,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chǔ)上。那你知道傳統(tǒng)美德關(guān)于孝的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傳統(tǒng)美德關(guān)于孝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傳統(tǒng)美德關(guān)于孝的故事:蔡順拾椹
西漢末年,河南有個叫蔡順的人,小時候就失去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因躲避王莽兵禍戰(zhàn)亂逃難來到了椹澗。誰知這里也因連年兵禍,土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母子二人日子過得很艱難。為了能活下去,蔡順留母親在家,自己天天外出討飯,討到好一些的食物帶回家讓母親吃,自己只吃些野菜剩粥充饑。
后來,樊②崇率領(lǐng)的赤眉軍打到許昌,當時,老百姓害怕軍隊搶掠,逃的逃,躲的躲。本來就以要飯為生的蔡順生活更加艱難了,經(jīng)常是跑了很遠,也討不到一口吃的。太陽落山了,蔡順還沒有返家,母親惦念兒子,就坐在村頭等候,故而今椹澗鄉(xiāng)菜園村西的山岡上還存有“等子寺”遺跡。
又是一年青黃不接的時候,蔡順饑腸轆轆地跑到下午,還是沒能討到吃的。忽然,他發(fā)現(xiàn)一片桑林。看到地上落著不少桑椹,他如獲至寶,趕忙撿拾。他把黑紫色和青紅色的桑椹分開放入籃中,歡歡喜喜地往家趕。不料在回家途中遇到一隊赤眉軍,士兵們見他籃內(nèi)的桑椹按顏色分開放置,感到奇怪,問其緣故。蔡順說:“黑紫色的是成熟的果子,味道甜,帶回家給母親吃;青紅色的發(fā)酸,留著自己吃。母親年紀大了,眼睛不好使,分開來母親好拿。”
好人總有好報。赤眉軍憐憫蔡順人好心誠,沒有傷害他,而且還要把搶來的米、谷、牛、羊送給他。但蔡順明辨是非,不義來的東西絲毫都不接受。
駐守在熊耳山上的赤眉軍士兵們看到蔡順如此孝敬母親,不禁思念起家鄉(xiāng)的親人,也就不想再四處征戰(zhàn),都想回到父母身邊,以盡孝道。于是,士兵們就在營寨旁的小河邊洗掉眉毛上涂的紅顏色,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因此,當?shù)厝罕娋徒羞@條河為“洗眉河”。
等盜賊平定后,生活也安定了,母親卻不幸去世,還沒有來得及辦理喪事,不幸的事情又發(fā)生了,鄰居家發(fā)生火災(zāi),眼見火臨近,他就抱著母親的靈柩號啕大哭,這時火竟然繞過他家,這是孝子感動天地的證明!母親活著時怕打雷,每到下雨打雷,他都跑到墓地,抱著墓碑哭著說:“兒子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蔡順不僅母親活著的時候孝順,去世后仍然事父母如活著一樣,確實做到了“事死者,如事生”。
傳統(tǒng)美德關(guān)于孝的故事:庭堅滌穢
北宋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善書法,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他自小就非常聰明,秉賦過人,而且讀書速度非常快,記憶力比一般小孩都強。歷史記載,他看了幾遍書,就能過目成誦。他的舅舅每次到他家里,就會順手拿起書架上的書來問庭堅,每次提問,他都能對答如流,所以舅舅非常喜歡他,也特別愿意到他的家里,每次去都發(fā)覺他學問一日千里。黃庭堅二十三歲就考上了進士,很快就做了太史。雖然他貴為太史,但是他奉養(yǎng)母親非常盡孝,對母親的生活仍照顧得體貼入微。黃母生病多年,庭堅日夜守護在母親身邊喂湯喂藥、端屎端尿,衣不解帶。因母親愛干凈,他每夜必親自為母親洗涮便桶,以安母心,絲毫沒有松懈盡兒子的孝道,從來不用家里仆婢來做,他認為這是為人子女應(yīng)該盡的本分。當時,蘇東坡贊嘆黃庭堅的為人和文章:獨立萬物之表,巍立于文壇,萬世不滅奇光。
傳統(tǒng)美德關(guān)于孝的故事:郭巨埋兒
【原文】
漢郭巨、字文舉。家貧。子尚幼。母減食與之。巨因貧難供母。子又分甘。乃乘子出。進食。一日、子溺斃。妻惶泣。巨曰。毋驚母。子可再有。母不可復得。盍埋之。妻不敢違。遂掘坑三尺。雷震子蘇。見黃金一釜。上有字云云。
姜履曰。埋兒事。諸儒皆非之。得林縣人所傳。始知子可再有。母不可復得之言。割慈忍愛、曲體母心者至矣。所以驚天地。泣鬼神。一釜黃金。得自凄愴之頃。而雷蘇其子。破涕為笑。孰謂皇天無眼耶。
【白話解釋】
漢朝的時候。有個姓郭名巨的人。表字文舉。家里窮苦得很。他有個兒子還很幼小。郭巨的母親常常把自己吃的東西。分給孫兒吃。郭巨因為家里窮得不能夠奉養(yǎng)母親。現(xiàn)在兒子又要分母親的食物。如何是好呢。于是總等著兒子走出的時候。再到母親里去進食物。有一天。兒子跌在水里死了。郭巨的妻子驚慌得了不得??拗?。郭巨說。你不要驚動了母親。兒子可以再有的。母親是不可以再得的。何不把兒子埋葬了。郭巨的妻子不敢違背他丈夫的話。就在地上掘坑。掘到三尺多深。忽然一個霹靂。把兒子震活了。并且地里有一釜的黃金。上面有字寫著。說是上天賜給孝子郭巨的。
猜你感興趣:
4.德孝文化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