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耳熟能詳的故事
《史記》內容上承傳說中的五帝到漢武帝朝,如作者所言“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是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的重要書籍。那你知道史記中耳熟能詳的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史記中耳熟能詳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史記中耳熟能詳的故事:一鳴驚人
楚穆王死后,他的兒子侶繼承了王位,就是楚莊王。莊王即位三年,從未向國內發(fā)布過任何政令,日日夜夜尋歡作樂,還下了詔令說:“有敢進諫者,格殺勿論!”最后,大臣伍舉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冒死闖入王宮進諫。莊王當時正左手懷抱著鄭姬,右手懷抱著越女,坐在歌舞樂人中間,與各位美女嬉戲。伍舉對楚莊王說:“大王,我要向您進獻一個謎語。”他接著說道:“有一只鳥落在土山上,三年不飛不鳴,這是什么鳥呢?”莊王說:“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叫,一鳴驚人。你下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但過了幾個月,莊王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淫逸放縱,不理朝政。蘇從大夫感到十分生氣,就冒著生命危險入宮進諫。楚莊王說:“你沒有聽到我的詔令嗎?你不怕被殺死嗎?”蘇從毅然回答說:“能夠舍身而使您變的賢明,這正是是我多年的夙愿。”楚王被大臣們的忠心感動了,于是就停止淫逸作樂,開始處理政務。他殺死了幾百個罪人,擢升了幾百個有功之臣,并任用伍舉、蘇從管理政務,楚國很快就發(fā)展壯大起來,舉國上下歡欣鼓舞,對他十分擁護。當年,楚國就滅亡了庸國。隨后,楚國又攻打宋國,得到了五百輛戰(zhàn)車。
史記中耳熟能詳的故事:叔虞建國
晉國的開國之君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兒子、成王的弟弟。當初,武王與叔虞的母親結合以后,她夢見天神對武王說:“我賜給你一個兒子,給他起名叫虞,并且把唐這個地方封給他吧。”不久以后,這名女子便真的為武王生下了一個兒子,而且掌心上果然有一個“虞”字。于是武王便給他起名叫虞。
武王去世以后,成王繼位,這時唐地發(fā)生了叛亂,周公率兵平定了這次叛亂,并將該地納入王室的直接統轄之下。后來,有一次,年幼的成王與他的弟弟叔虞一起玩耍。他把桐樹葉削成圭的形狀,送給叔虞說:“我用它來冊封你吧。”這時在一旁侍候的史官佚便趁機請求成王選擇吉日冊封叔虞。成王卻說:“我是跟他開玩笑的,你不要當真。”而史官佚則說:“天子無戲言。天子的話只要一出口,史官就要記載它,臣下就要用禮儀來完成它,樂師就要用樂章來歌唱它,因此天子說過的話就一定要執(zhí)行。”于是成王便將叔虞冊封在了黃河、汾水東邊,也就是縱橫一百多里的唐地,后世便稱他為唐叔虞。叔虞的兒子燮即位以后,改稱號為晉侯,此后,直到晉靖侯繼位之后,晉國的歷史才有了明確的紀年,并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幕幕精彩、悲壯、傷感的故事。
史記中耳熟能詳的故事:治書教學
孔子回國以后,魯哀公和季康子都曾經向他咨詢過有關政治方面的事情,但是,他們最終沒有重用孔子,孔子也沒有追求功名利祿。他在晚年的時光里,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整理古籍以及教育弟子等方面。
孔子的時代,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詩》、《書》殘缺不全??鬃颖阕匪菹摹⑸?、周三代的禮儀制度,刪釋《書傳》,上起唐堯、虞舜之際,下至秦穆公時期,依照順序整理、編排。他說:“夏代的禮儀制度,我還能講述,只是夏代的后繼杞國沒有足夠的文獻來證實這些制度。殷代的禮儀制度,我還能講述,只是殷代的后繼宋國沒有足夠的文獻來證實這些制度。如果杞國、宋國的文獻充足,我就能以充分的證據來證實這些制度了。”在考察了殷代對夏代禮樂制度的增減以后,孔子說:“即使是往后一百代,增減的情形也是可以預知的。因為一個是重視文采,一個是重視質樸。周代的禮儀制度是借鑒夏、殷兩代的禮儀制度而制定的,它是多么的豐富多彩啊!我遵從周代的禮儀制度。”所以,《書傳》、《禮記》是孔子編定的。
孔子對魯國的樂官太師說:“音樂的演奏規(guī)律是可以通曉的。開始演奏的時候,五音要協調一致,接下去,節(jié)奏要和諧,聲音要清脆,連續(xù)不斷地演奏,這樣,直到整首曲子完成。”孔子又說:“我從衛(wèi)國返回魯國,然后開始考訂殘缺的詩樂,使《雅》、《頌》都能配上原有的曲調。”
古代流傳下來的詩有三千多篇,孔子把其中重復的刪掉,選取可以用于禮儀教化的,上采自殷代的始祖契、周代的始祖后稷,中段述說殷、周兩代的盛世,直到周幽王、厲王時期的政治缺失,而開頭第一篇則是敘述男女夫婦關系和情感的詩。所以說,《關雎》篇作為《風》的開始,《鹿鳴》篇作為《小雅》的開始,《文王》篇作為《大雅》的開始,《清廟》篇作為《頌》的開始。對于三百零五篇詩,孔子都配樂歌唱,以求符合《韶》、《武》、《雅》、《頌》樂曲的音調。從此,先王的禮樂制度才恢復了舊觀而得以稱述,王道完備了,孔子完成了六經的編修。
猜你感興趣:
2.史記中的經典故事
3.史記中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