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紀念地觀后感優(yōu)秀范文
為重溫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牢固樹立宗旨意識,革命烈士紀念館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革命先烈的愛國情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革命紀念地觀后感作文,歡迎參閱!
革命紀念地觀后感例文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縣西部山區(qū)的一個小山村,50多年前,一代偉人毛澤東和他的戰(zhàn)友們在這里縱橫捭闔,運籌帷幄,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zhàn)役,迎來了共和國的黎明,她是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這是一片紅色的美麗的讓人深深眷戀的熱士,是和井岡山、遵義、瑞金延安齊名的五大革命歷史紀念地之一,它的名字是早己連同一個偉大的政黨,一個強盛不衰的共和國,震徹寰宇.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東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嶺下一個極為普通的小山村.在新中國的歷史上,西柏坡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地方.正是西柏坡見證了中國革命最重要的一個轉折時期,也正是在西柏坡產生了偉大的西柏坡精神.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曾在這里領導了席卷全國的土地改革運動,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召開了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偉大的革命實踐產生精髓的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博大精神,內涵豐富.西柏坡精神體現的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歷史必然;包涵著的是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與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展現著是實事求是和努力奮斗的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西柏坡精神產生在一個特殊的革命時期,是被實踐證明過的真理,因此她的生命力是永恒的.在新時代的發(fā)展形勢下,我們有必要進一步宣傳和弘揚西柏坡精神.將永葆青春的西柏坡精神的寶貴結晶付諸于現實工作中去,有助于我黨在新形勢下更好的緊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完成祖國的現代化建設,經受作為執(zhí)政黨所面臨的各種考驗和挑戰(zhàn),推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
盡管黨中央駐守于西柏坡的時間不長,劉少奇、朱德率領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落戶在這里前后不到兩年,毛澤東轉戰(zhàn)于此也只有短暫的10個月.我們在這里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泥磚壘砌的平房,簡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清貧而節(jié)儉的生活,但中國共產黨人在這個偏僻的農村卻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偉業(yè),雕刻在中國歷史年輪上的則是閃爍著時代光芒的深刻痕跡.更可貴的,是人們在這里還可以從留存的文字和資料中聽到一些巨人曾經發(fā)出過的聲音,就像先輩們諄諄的歷史叮嚀,始終縈繞于耳,久久難以磨滅.
今日西柏坡,己經變得相當美麗,那么在今后將會如何呢?我想,不容置疑,這顆全國人民的掌上明珠,一定會更加璀琛絢艷,更加光華四射,而我們偉大的祖國,也必將以更加昂揚的步伐飛躍前進,以更加光輝的成就,矚目于世界,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當我們離開了西柏坡,坐在飛馳于現代化高速公路的大客車上,學生和老師們陷入了沉思.西柏坡的叮嚀,哺育了千千萬萬具有鋼筋鐵骨的戰(zhàn)士,至今還昂首挺胸地在神州大地戰(zhàn)斗著;歷史和現實也無情地告訴我們,那些視西柏坡的囑托為“耳旁風”而背叛事業(yè)的匆匆過客們,已經或將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當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回顧共和國走過的不平坦道路時,深深地感到,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兩個務必”,永遠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排除萬難,不斷奪取新的勝利的保證.
革命紀念地觀后感精選范文
延安,鑲嵌在西北黃土高原的一顆璀璨明珠,由于歷史長河在這里綻開過絢麗的浪花,從而為世人所瞻目、敬仰、懷念.這次,我參加“革命圣地延安行”夏令營,來到了令人神往的延安,并有機會參觀了延安革命紀念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位于延安城北三華里處,背靠垴畔山,面對延河水,門前2.5萬平方米的廣場中矗立著一尊高8.15米的“毛澤東在延安”的銅像. 紀念館正面墻上是革命圣地——延安的大型浮雕.我們一看到如擎天柱似的巍巍寶塔和一城而過的滾滾延河,黨中央、毛澤東在此戰(zhàn)斗生活過的十三個火紅歲月,就會展現在眼前.頂部的十三枚勛章,象征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創(chuàng)建的豐功偉業(yè),如日月經天、光輝華夏.紅色大理石地面,寓意中國共產黨人在這里進行過一場改天換地,扭轉乾坤的紅色革命.左、右兩幅浮雕,形象地說明了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qū),既是紅軍萬里長征的落腳點,又是抗日民族斗爭的出發(fā)點.
紀念館內的陳列室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陳列面積達3500平方米.陳列內容依歷史順序和專題分十個單元展出,共有歷史照片600余幅,各類文物1000多件.這些照片和文物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延安時代的斗爭史,使已逝的歷史畫卷在這里得到了重新展現.置身其中,仿佛把人們又引入延安時代那個令人難忘的火紅歲月.
在第一展廳,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奇特的木制大炮,這就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西北紅軍、游擊隊使用過的重火器——榆木炮.
劉志丹、謝子長領導陜北人民鬧起了紅軍,經過無數次較量,反動民團、惡霸地主被嚇破了膽,便紛紛鉆到設防堅固的寨子里負隅頑抗.這一招確給紅軍和游擊隊、赤衛(wèi)隊出了難題,因為當時沒有重武器,主要靠大刀、長矛、土槍打沖鋒.要擴大根據地,就要攻下寨子,拔除這一顆顆釘子.怎么辦?大家集思廣議,決定用木質堅硬的榆樹制作大炮.
榆木炮,就是把直徑一尺的榆樹砍倒,將靠根的主干截下來,長約二米,鋸成兩半,將樹心掏出10厘米寬的洞,靠根就的一頭是實心,然后合起來,箍上幾道鐵條,再在腰部鉆一個引火的小眼.使用時,將火藥、鐵塊、鏵鐵片從炮口裝進去,在引火的小眼上裝上火繩,炮口瞄準目標后,點著火繩,隨著一聲巨響,膛中的鐵塊就會在火藥燃燒的推力下發(fā)射出去.如果寨墻是土筑的,用不了幾炮,就會倒塌.榆木炮問世后,在攻城奪寨中大顯威風,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同榆木炮裝在一個柜中的還有一只洋鐵桶,里面放著一串鞭炮.這又是什么呢?是假機槍.向敵人進攻時,我赤衛(wèi)隊為了壯大聲勢,使敵人造成錯覺,誤認為是紅軍主力部隊來了,便在鐵桶里燃響鞭炮,聲音震耳欲聾,像打機關槍一樣.伴隨著驚天動地的喊殺聲,仿佛千軍萬馬從天而降.敵人不逃跑就只有繳槍投降了.
革命勝利了,人們沒有忘記榆木炮、假機槍的功勞,便把它們請進紀念館內,讓人們不忘革命歷程的艱難,勝利果實的可貴.
看完了榆木炮、假機槍,我們唱著《東方紅》和《南泥灣》來到下一個展廳.在這個展廳,最令人注目的則是一口破舊的鋁鍋.
1936年11月19日,由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肖克、王震等領導的紅二、六軍團撤離湘鄂川黔根據地,踏上了長征路.擔任二軍團政委的關向應考慮到長途轉戰(zhàn)的需要,出發(fā)時帶上了這口輕便耐用的鋁鍋.
近一年的長征路,這口鋁鍋還真派上了大用場.開始,鋁鍋還能用來煮籌集到的一點糧食.進入藏民區(qū)后,籌糧遇到了困難,只能用它煮一點野菜或拌一些面糊.特別是在過草地時,開始還有野菜,草根充饑,后來連一點可吃的東西都沒有了.萬般無耐中,為了活著走出草地,北上同黨中央會師,關向應和同志們只好強忍痛苦將心愛的坐騎殺掉,因此這口鋁鍋又煮過馬肉.到了最后,實在沒什么可進肚子的了,關向應曾幾次想扔掉這口鍋,可又舍不得.就在這時,任弼時發(fā)明了吃皮帶,吃皮鞋.于是,這口鋁鍋又肩負起煮皮鞋、皮帶的重任.這皮鞋,這皮帶可算是當時關向應和戰(zhàn)士們能夠分享的唯一的“美味佳肴”了.
就這樣,關向應帶領戰(zhàn)士們靠頑強的意志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念,戰(zhàn)勝了一個個困難,戰(zhàn)勝了死亡,終于走出了草地.一、二、四方面軍在西北勝利會師時,關向應又帶著這口鋁鍋來到了延安.關向應病逝后,鋁鍋由延安王家坪白玉堂珍藏,現在被定為國家二級文物.
榆木炮也好,鋁鍋也好,它雖然普通卻彌足珍貴,因為它們都有著自己的革命故事.這些革命故事,將永遠激勵著人們向前.歷史不可忘記,當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的世紀到來時,怎樣為中華騰飛再創(chuàng)輝煌?延安這部歷史教科書,將給我們許多寶貴的借鑒和啟迪.
延安,作為中國革命的圣地,將永遠受到人們的矚目、敬仰、懷念.
革命紀念地觀后感優(yōu)秀作文
延安,我年幼時,在課本里讀到過她,懷著幾分崇拜和期望.長大后,從老紅軍的嘴里了解過她,帶著幾分新奇和幻想.記憶里,年輕的戰(zhàn)士搖著嗡嗡紡線的紡車走進我的夢;毛主席和百姓共坐一個炕頭閑話家常的情景感動過我的心;兄妹開荒的秧歌舞和露天課堂的討論會溫暖過我的記憶;白羊肚手巾唱信天游的人兒趕著羊群向我招過手.土槍對洋炮的日子,紅棗小米稀飯的香味兒,還有黃河大合唱的咆哮,這一切都在深深的牽引著我.我甚至遺憾自己沒有出生在那個崢嶸年代激情燃燒的歲月,去親歷長征的壯舉,傾聽戰(zhàn)馬的嘶鳴,感受這塊滋生著純樸、善良、勤勞、勇敢、平等、友愛、貧困而道德無比豐沃富足的純美圣地.而今,延安這個我向往已久的黃土地已漸漸撩開神秘的面紗,輕輕向我走來……
6月30日早上8點,我們一行19人由局黨組成員羅培平帶隊乘坐大巴車從孝感出發(fā),踏上了奔赴延安接受紅色教育的征程,我們的大巴車行駛在泥土厚重留有芳香而古老的黃土高原上,一路上大家興高采烈唱紅歌,情緒高漲講紅事,笑聲一路歡暢,大家懷揣著無限的憧憬與期待,歷經9個小時后,終于走進了魂牽夢繞的圣地——延安.
7月1日,黨的生日,我們來到寶塔山下,1名新黨員面對巍巍寶塔山和鮮紅的黨旗,舉起右手莊嚴宣誓,18名老黨員重溫入黨誓詞……
延安的寶塔是革命的標志和象征.當年集聚在寶塔山下的人們,得到了一個深刻的啟示:以這里為中心,輻射于全國,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點燃中華民族開創(chuàng)未來的熊熊烈火,焚燒舊世界,催生新中國.“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千聲萬聲呼喚你——母親延安就在這里!”.
此時,我眼含熱淚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走進昔日的楊家?guī)X、棗園,走進毛澤東和他戰(zhàn)友們曾經工作和戰(zhàn)斗過的地方,土墻窯洞,破舊的窗欞、開裂的木頭……我撫摸這些歲月的痕跡,穿梭于一張張珍貴的老照片中,內心激蕩起無限的崇敬.毛澤東住過的簡陋的房屋、周恩來用過的破舊的紡車、朱德睡過的單薄的床鋪、劉少奇用過的熏黃的油燈,還有那小菜園、小石桌……每一件文物都有他那一段段的艱辛而動人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歷史的影像,聽到了時光的對話.這里有“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這里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張思德精神,這里有“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白求恩精神,這里有“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的愚公移山精神.此刻,我深深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延安精神”.
而當我近距離的領略偉人風采,面對豐富的文史資料時,也深感平時積累的黨史黨建知識的匱乏,對黨在延安13年的經驗、延安精神的領會原來是如此的膚淺.于是我暗下決心:一定要認真閱讀偉人原著,把理論與實際工作相結合,踐行入黨誓言,努力增強黨性、信念.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經歷了這次延安之行紅色之旅后,我深刻地感受到延安的一草一木,都散發(fā)著一種神奇的力量,革命圣地給了我一次關于黨性和黨的知識的教育,讓我意識到,只有永保延安精神的本色,踏踏實實地為人民服務,才能把工作切實搞好.
猜你喜歡:
革命紀念地觀后感優(yōu)秀范文
上一篇:參觀江西革命烈士紀念堂感想
下一篇:參加革命紀念地感悟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