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的歷史典故
楚莊王,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稱霸中原,威名遠揚。歷史上記載著她的成語典故也有很多,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搜集整理的楚莊王的歷史典故,希望對你有幫助。
楚莊王問鼎的典故
“楚王問鼎”這件事情最早出自《左傳》,之后在司馬遷的《史記·楚世家》中也有詳細的記錄,是楚莊王稱霸野心的一次體現(xiàn)。
想要了解這個故事首先要了解“鼎”的含義。西周的時候人所有的鼎的大小以及多少都代表著所用之人他們貴族身份的等級,在《公羊傳》中就有提到說“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從這里我們就能看出來九鼎是象征著帝王的地位和權(quán)利的。
當時楚莊王以朝拜天子的名義,向周王室詢問九鼎的大小和輕重,這明顯就是在向周天子宣戰(zhàn)。但是周王室的王子公孫也不是吃素的,王孫滿就說,統(tǒng)治天下不在意的是德行而不是鼎的大小。楚莊王就很不服氣的說,你們不要以為有九鼎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楚國有的是銅,把兵器上的刀片切下來就能夠做九鼎了。王孫滿又說,楚王你別忘了,當初夏禹時期,他們就是因為自己的德行受到了擁戴,才坐上了首領(lǐng)的位置,各地都貢獻了銅材,所以才鑄造成了象征權(quán)力的九鼎。后來夏桀昏庸,鼎就到了商湯的手中,紂王暴虐這個鼎才轉(zhuǎn)移給了周。所以如果天子有德的話,鼎就算小卻是重的難以轉(zhuǎn)移,但是天子如果無得,那么鼎再大也能輕易移動。周朝的國運還有結(jié)束,鼎的輕重是不可以問的。
楚莊王無話可說,但是這件事情卻被寫進了史書了,也成為了楚莊王野心外露的一次代表,后世也都用“問鼎”來象征奪取最高政權(quán)。
楚莊王一鳴驚人的典故
楚莊王初登王位的時候,為了觀察朝野的動態(tài),也為了讓別國對他放松警惕,于是在三年的時間里沒有頒布過任何一項政令,在朝政上也沒有什么作為,楚國的大臣們都為楚國的將來感到擔憂。
楚莊王不理政事,每天都是打獵和游玩,要么就是和后宮中的妃子們喝酒取樂,而且還不允許任何人勸諫,還下令命令說如果誰敢勸諫,那么就以死罪處置。當時楚國有個右司馬,他看清了當時不利的局勢,想要勸諫楚莊王勵精圖治,但是礙于禁令,于是絞盡腦汁的想辦法進言楚莊王。
有一天他看見楚莊王和自己的妃子們在猜謎語,于是他靈機一動,準備用猜謎語的方式暗示楚莊王。第二天上朝的時候,他就給楚莊王說了一個謎語,說自己在南方的時候看到過一種鳥,它落在南方的土崗上,三年都不展翅不飛翔,也不叫喚,猜這只鳥叫什么名字。
楚莊王知道他是在那是自己,于是就說,鳥不展翅是在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在觀察民眾的態(tài)度。這只鳥如果飛一定會一飛沖天,一叫一定會一鳴驚人。楚莊王覺得時機已經(jīng)到了,于是開始勵精圖治,廢除了許多不利于發(fā)展的法律,誅殺了五個貪贓枉法的大臣,啟用了六個有才能的人,把楚國治理的很好。
之后楚國的國力逐漸強盛,出兵討伐齊國,之后又和晉國爭中原霸主的地位,最后打敗了晉國。
楚莊王聽朝罷宴典故
楚莊王聽朝罷宴是一個出自《韓詩外傳》的一個故事,記載的是一個關(guān)于楚莊王關(guān)心朝政而罷宴的故事。所以這些事情也就能夠解釋,為什么在楚莊王在位的后半階段,楚國的國勢會日漸強盛。
楚莊王有一次上朝,結(jié)果朝散的很晚,于是樊姬就來迎接他,還問,為什么散朝這么晚,是餓了還是疲倦了嗎?楚莊王說,和賢人們在一起,感覺不到疲憊和饑餓。樊姬就好奇了,便問大王說的賢人是誰啊?楚莊王回答說是虞邱子。樊姬就抿嘴笑了起來,楚莊王問樊姬為什么發(fā)笑,樊姬說,虞邱子算是賢臣,但是不能算忠臣。楚王好奇于是詢問為什么。樊姬說,我伺候了大王十一年,大王身邊有很多賢女,比我賢德的有兩個,和我并列的有七個,我也想獨占大王的寵愛,但是我想大王應(yīng)該多見一些人,多了解一些人的才能,不能因為自己的私情蒙蔽了國事。而虞邱子在楚國當了十年的宰相,但是推舉的人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這樣做事堵塞了賢人進身的機會,也蒙蔽了國軍的眼睛。這樣就是不忠了,而且無法分辨賢人這就是不智了,我就笑這個。
楚莊王聽了之后很高興,就把樊姬的話轉(zhuǎn)告給了虞邱子,虞邱子無言以對,讓出了自己的房子,派人去接孫叔敖,把他推薦給了楚莊王,于是楚莊王就出任了令尹,治理楚國三年,為楚國成為春秋的霸主立下了汗馬功勞。
楚莊王的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楚莊王的歷史典故
上一篇:晉文公是怎么死的
下一篇:宋襄公是春秋五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