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齊桓公尊王攘夷的故事
春秋時期,管仲建議齊恒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幟,出兵擊退山戎,齊恒公也采納了建議。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搜集齊桓公尊王攘夷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齊桓公尊王攘夷的故事
尊王攘夷的故事首次出現(xiàn)在中國東周的春秋時期,而“尊王攘夷”這一詞最早見于《春秋公羊傳》中。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維護君王的統(tǒng)治,排斥外族的侵略。而春秋時期執(zhí)行這個尊王攘夷的主人公就是齊國的第一位霸主,齊恒公。
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過廢除太子的動向,但是被齊恒公得知了。于是齊恒公率領諸侯君主在首止同周惠王會盟,齊恒公以天下諸侯的意向,確立了周朝太子的正統(tǒng)地位。第二年,考慮到當初會盟首止時,鄭國不出會,齊恒公率領聯(lián)軍前去討伐鄭國。后來周襄王即位,齊恒公同諸侯一同于周襄王的使者會盟,承認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在葵丘齊恒公和魯國、宋國、曹國等諸侯國會盟,見證了宰孔代表周王封齊恒公為諸侯長,由此春秋出現(xiàn)了一霸。
齊恒公身為春秋諸侯長,有著維護華夏文明的責任。當山戎發(fā)兵攻打燕國的時候,燕國抵擋不住,燕國國君向齊恒公求救。于是齊恒公排兵攻打山戎,一直打到了孤竹,將山戎逐出燕國國境。當山戎攻占了刑國,毀掉了刑國都城后,齊恒公率軍救刑國。齊國軍隊又一次成功擊退山戎,還幫助刑國在夷儀建立了新的都城。另外齊恒公還率聯(lián)軍伐楚,逼迫楚國向中原的周王室進貢,楚國也加入了齊國的聯(lián)盟中,尊齊國為諸侯長。
齊恒公的尊王攘夷一方面成功阻止了外敵對華夏文明的侵襲,另一方面也為齊國的霸業(yè)顯得更加合理合法,后世就很多諸侯王效仿齊恒公。
齊桓公見小臣稷的故事
這個故事原本被記載在呂氏春秋一書之中,書中原文如下:
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見。從者曰:“萬乘之主,見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見,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驁爵祿者,固輕其主;其主驁霸王者,亦輕其士。縱夫子驁祿爵,吾庸敢驁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見。天下聞之,皆曰:“桓公猶下布衣之士,而況國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腹跃藕现T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
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大致是:齊桓公見臣子稷,一天去了三次也不得見,他的隨從就對他說:“一國之君見一介布衣之士,一天三次都見不到,也可以不用再去見他了。”齊桓公卻說:“不是這樣的,那些不在乎功名爵祿的士人自然也不在乎什么國君了,而不在乎霸業(yè)的君王也不會在意那些有才的士人,就算士人不在乎功名爵祿,那我這個國君也不能不在乎天下霸業(yè)吧?”于是第五次前往終于得見小臣稷。天下人聽說了這個故事,都說:“齊桓公對待平明百姓都能如此謙虛退讓,何況是一國之君呢?”所以后來有才之士皆相繼前來朝見齊桓公。齊桓公之所以能九次召集諸侯會盟,匡扶正義,全都是因為他能如此謙虛的對待士人。
齊桓公求賢若渴是眾人皆知,不僅僅是小臣子,就連曾經(jīng)有仇的管仲他都能摒棄前嫌,謙虛的說服管仲來為自己效力,可見齊桓公對于人才的重視和珍惜程度。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賢明之君善于用人,懂得珍惜人才。
扁鵲見齊桓公的故事
首先必須肯定的是,“扁鵲見蔡桓公”的記載是在《東周列國志》上面的,這是一本小說,自然有著虛構的成分,蔡國早在公元前447年就被滅了,而扁鵲出生的時候已經(jīng)是前407年,所以說當時蔡國已經(jīng)被滅了,根本不是有蔡國國君。而齊桓公有兩個,一個是春秋時期的霸主小白,還有一個則是戰(zhàn)國時期的齊桓公田午,而當時的齊國,國都在上蔡,所以也被當時的人叫做蔡桓公,因此扁鵲見的應該是后面的那個齊桓公田午。
據(jù)說當時扁鵲見到齊桓公以后,發(fā)現(xiàn)齊桓公有病,但是齊桓公并不相信,當時這種諱疾忌醫(yī)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之后扁鵲本著治病救人的心態(tài)幾次面見齊桓公田午,每次去扁鵲都發(fā)現(xiàn)他的病情在加劇,到了第三次的時候,扁鵲看到齊桓公一言不發(fā)就走了,齊桓公就派人問扁鵲到底什么原因,結果扁鵲說:“前兩次去看你的時候,雖然生病了,但是還是可以救一下的,而這次來您的病已經(jīng)深入骨髓了,就算天神在世也沒有辦法了。”果然幾天之后,齊桓公身體疼痛難忍,急忙召見扁鵲,但扁鵲已經(jīng)悄悄跑掉了,齊桓公于是不治身亡。
猜你喜歡:
4.齊桓公提出的口號
關于齊桓公尊王攘夷的故事
上一篇:晉文公重耳稱霸的故事介紹
下一篇:齊桓公與易牙是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