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家曼施泰因的簡介
曼施泰因是一名終身從軍的職業(yè)軍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脫穎而出,成為納粹德國德意志國防軍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他從未成為納粹黨的一員,他卻被授予了陸軍元帥的軍銜。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軍事家曼施泰因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軍事家曼施泰因的簡介
曼施坦因(1887-1973),德國軍事家、戰(zhàn)略家,與隆美爾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馮·曼施坦因的構想最終成為制訂征服法國的“鐮刀收割”(Sichelschnitt)計劃的依據。在蘇德戰(zhàn)爭中,他先后指揮了位于克里米亞和列寧格勒的德意志國防軍軍隊,并隨后擔任南方集團軍群的司令官。在此崗位上,曼施坦因取得了現(xiàn)代戰(zhàn)爭史上最偉大的勝利,面對于人數和裝備都占據優(yōu)勢的蘇聯(lián),他成功地阻止了蘇聯(lián)紅軍自天王星行動和土星行動勝利之后的進攻勢頭,并成功地發(fā)動反擊,奪取了哈爾科夫。與那些制造屠殺的納粹德國政客們和黨衛(wèi)軍首腦相比,他雖在希特勒的戰(zhàn)爭中策劃指揮,卻反對納粹的屠殺和滅絕政策,更沒有參與屠殺暴行,也正因為如此,加上他令人驚嘆的軍事造詣,使他贏得了對手的尊敬和歷史學家、軍事學家的客觀評價。
軍事家曼施泰因的生平簡介
曼施坦因出生于柏林,剛出生時,全名叫做弗里茨·埃里希·馮·萊文斯基。是普魯士貴族、炮兵、愛德華·馮·李文斯基(1829-1906),和海倫·馮·希普林(1847-1910)的第十個孩子。赫德韋格·馮·希普林,埃里希的母親海倫的小妹妹,和步兵喬治·馮·曼施坦因(1844-1913)結婚。這對夫婦很不幸沒有子嗣,所以孩子還沒有出生前就決定過繼給他的姨父。埃里希剛出世,李文斯基就就給老曼施坦因發(fā)了電報:“你今天得到了一個健康的孩子。母子平安。恭喜。”
埃里希·馮·曼施坦因不僅僅其父是普魯士,他的兩個爺爺也是普魯士(其中一個在1870/71年的普法戰(zhàn)爭中率領一個軍),他的舅舅也是;大名鼎鼎的陸軍元帥兼德國總統(tǒng)、保羅·馮·興登堡也是他的伯父。他命中注定要以軍人為職業(yè)。曼施坦因在斯特拉斯堡接受中學教育(1894-1899),這里在1870/71年的戰(zhàn)爭后就成為了德意志帝國的一部分。然后他在位于普倫和格羅斯利希費爾德的少年候補軍官團度過了6年時光(1900–1906)。1906年3月曼施坦因作為一名見習軍官參加了近衛(wèi)軍步兵第3團(Garde zu Fuß)。1907年1月晉升為。1913年10月他進入柏林軍事學院學習(也叫戰(zhàn)爭學院或戰(zhàn)爭大學)。
一次大戰(zhàn)
1914年曼施坦因畢業(yè)于軍事學院。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他在西線(比利時/法國 1916:進攻凡爾登,1917/18:香檳區(qū))和東線(1915:波蘭北部,1915/16:塞爾維亞,1917:愛沙尼亞)都服役過。1914年11月曼施坦因在波蘭受重傷,1915年重返部隊,升為并以參謀軍官的身份直到1918年11月戰(zhàn)爭結束。1918年他以參謀人員的身份志愿參加布雷斯勞的“前線自衛(wèi)軍”(Frontier Defence Force)并服役到1919年。
大戰(zhàn)之間
1920年,曼斯坦和一個西里西亞地主的女兒,尤塔·西貝麗結婚,婚姻一直維持到1966年她去世時為止。他們有三個孩子:一個女兒名叫吉賽拉,兩個兒子,長子吉羅生于1922年12月31日,1942年10月29日死于東線的北方戰(zhàn)場,次子名叫呂迪格。
曼施坦因戰(zhàn)后繼續(xù)留在軍隊,在1920年代,他參與了創(chuàng)建德國國防軍的進程,1919年5月的《凡爾賽條約》限定魏瑪共和國只能擁有最多10萬人的軍隊。1920年他被提升為連長,1922年提升為營長。1927年晉升為,并且在參謀本部工作,并出訪國外了解軍事情況。直到1933年納粹黨獲取權力,結束了魏瑪共和時期,開始擴充軍隊,撕毀《凡爾賽條約》。
1935年7月1日,曼施坦因升任德國陸軍參謀本部主管作戰(zhàn)的第一廳廳長(Generalstabs des Heeres)。在這個職位上,他提議研制“突擊炮”(Sturmgeschütz),一種自行推進的突擊火炮,為步兵提供直接的重火力支援,從而將坦克力量從這項傳統(tǒng)任務中解放出來。這項提議導致了" StuG"系列突擊火炮的誕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被證明是最成功而且最價廉物美的武器之一。
1936年10月1日,他被提升為德國陸軍總部首席副總參謀長(Oberquartermeister I),受德國陸軍總參謀長貝克的直接領導。貝克和曼施坦因一起抵制納粹黨對軍隊的滲透。他們同時建議陸軍在新的國防軍最高統(tǒng)帥部應該具有超越其他軍種的優(yōu)先權,以此來對抗德國空軍司令赫爾曼·戈林。
這些沖突加上他不是納粹黨的一員,曼施坦因被希特勒認為不合作,從而被調離柏林的陸軍總部,到西里西亞的李格尼茲的陸軍第十八師任師長。
軍事家曼施泰因的社會評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弗里茨·埃里希·馮·曼施泰因被認為是德國陸軍中“最優(yōu)秀”的將領。他的戰(zhàn)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劃的每一次戰(zhàn)役幾乎都是杰作,總是令對手驚惶失措,膽戰(zhàn)心驚。他是那種能夠將一代代的機動觀念和傳統(tǒng)的運動戰(zhàn)思維巧妙地融為一體的專家,同時對于各種戰(zhàn)術運用自如。
曼施泰因具有極高的戰(zhàn)略天賦,擅長組織計劃周密的進攻戰(zhàn)。曼施泰因第一個提出建立突擊炮兵種的設想。這使得他高于德軍其他戰(zhàn)場指揮官,事實上他在當時就被同僚認為是“戰(zhàn)略天才”,這在將星云集的德國軍界是極高的榮譽。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評論說他“對作戰(zhàn)的可能性獨具慧眼”。
最能體現(xiàn)他戰(zhàn)略水平的是對法作戰(zhàn)的“曼施泰因計劃”。二戰(zhàn)中,整個法國戰(zhàn)役都是按照這個計劃為藍本執(zhí)行的。“曼施泰因計劃”簡單明了,擊中要害。它針對盟軍的戰(zhàn)略部屬,出其不意的反主攻方向從北方的B集團軍群轉到A集團軍群。因為這就要求主攻裝甲部隊穿越密林覆蓋的阿登山地,而當時坦克部隊從來沒有嘗試過在這種地形前進。而且突破之后主攻部隊的南側翼完全暴露,這里賭的就是法軍主力已經在北方窮于應付,南方則被釘死在馬其諾防線,沒有實力攻擊A集團軍群暴露的南翼。這是典型的“有算計的冒險"。但是曼施 泰因本人并沒有作為A集團軍群參謀長參與與法國戰(zhàn)役的指揮,他在開戰(zhàn)前從A集團軍群參謀長調任步兵第3軍軍長。后來的事實證明,曼施泰因贏了。
曼施泰因一生征戰(zhàn), 不僅親自指揮了無數次戰(zhàn)役,具有高超的指揮藝術,而且參與了德國許多侵略計劃的制定,顯示出卓越的戰(zhàn)略家才能。
軍事家曼施泰因的簡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