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試賂的典故_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唐太宗性格多多疑,而且極為討厭大臣不忠,為此就設了賄賂這個局來試探,后來就成了一個典故。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搜集李世民試賂的典故的相關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唐太宗李世民試賂的典故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代圣君,他在位時,國運昌盛,開啟了唐朝最繁華盛世時期,當然明君治天下,自然少不了一批優(yōu)秀大臣輔佐,而唐太宗對大臣也是要求苛刻。唐太宗試賂指的是唐太宗對臣子是否收受賄賂的一種試探。
唐太宗性格還是有些多疑的,而且極為討厭大臣不忠,厭惡官員收受賄賂,不過大臣要收賄賂,也不怎么可能給他知道,為了探查官員有無收受賄賂毛病,唐太宗想了一個法子,派出身邊親信,扮成賄賂的人,去給官員送禮。
后來有個官員經(jīng)不住誘惑,收了一匹絹,唐太宗知道后大怒,要將那個官員殺了,不過這話一說出,就遭到了民部裴距的激烈反對,因為裴距覺得雖然作為官員,有收受賄賂的行為,是不對,該有處罰,但這并不是真正的賄賂,只是唐太宗用計試探人的,要是這樣也殺了那個大臣,反而會讓人不服,和引起其他大臣恐慌,所以要求唐太宗取消旨意,沒想到唐太宗聽了他那番話,反是大喜,還將文武百官都召進宮來,大大表揚了裴距一番,說裴距不懼他高高在上的權勢,敢于進諫,與他力爭對錯,是個不可多得的大臣,還讓群臣都要向他學習,覺得朝中若是每個大臣都不要阿諛奉承,敢將真相和對錯說出來,和他辯論,這樣治理國家就容易多了。
雖是看著只是唐太宗為了想要試探官員受賄情況的,因此讓他找到了肯直言的忠臣,但這也是他肯納忠言,讓文武官員敢勇于直諫。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是個明君,提到他就會想起魏征,這兩人真是絕配,魏征能成為良相,也是多虧了李世民,唐太宗當時就明白“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道理,所以廣開言路,大臣們就敢說,說的多了,太宗自然能從中悟出道理來,很多人的意見,集思廣益,肯定做出的決定更加有利于江山社稷。
據(jù)說有一次,李世民得了一個鷂,很開心的把玩,魏征進來了,他趕緊收起來,魏征知道了,不過一直不說,就故意拖延時間匯報事情,直到最后,這個鷂悶死了,李世民也沒責怪魏征,他心里清楚,魏征是為了國家,為了他能成為一代明君,時時刻刻在鞭策他。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不甚枚舉。“玄武門之變”也是李世民的故事,只是這個故事比較血腥了,他殺了哥哥和弟弟,自己成功的登上太子之位。這種行為跟楊廣差不多,但是他當上皇帝之后是為天下計,為百姓考慮,而不像楊廣只為貪圖享樂。雖然唐太宗手段殘忍了一點,不過他也開創(chuàng)了大唐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還有很多,他和大臣們的故事,和皇后妃嬪的故事,帶兵打仗的故事,都是太宗人生的點點滴滴,大部分故事為后人稱道,也是通過這些故事讓后人更確切的認識了這位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不徇私的故事
唐太宗是歷史唐朝第二代君主,也是唐朝開國功臣,在他統(tǒng)治期間,唐朝是很興榮的,而當時的大臣也都很忠誠,有什么事,都是敢于直言進諫,不會刻意阿諛奉承。李世民在要求群臣時,也是很嚴格要求自己的,不會隨意徇私。
一次,還是他做秦王時,就在門下做事的官員犯了錯,找來求他饒恕,李世民有些為難,念及舊情,想要赦免他的罪,不撤他的官職,可是遭到了魏征反對,覺得他做秦王時,在他手下的人數(shù)頗多,如今都是天下四處都有,要是都犯點事,就找他徇私舞弊,他都要念及舊情,饒過他們,那那些進諫的官員不就無法聲張正義了,所以覺得那樣做可能讓進諫的官員寒心,以后不愿直言提議事情了。
李世民聽了魏征的話,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還很贊成,覺得魏征說的沒錯,自己以前是秦王,只是一個府邸的主子,什么事隨意些,也沒什么關系,可是做了皇上,就是全天下的主子了,就得為天下人做主,做事就不可以為了私人情面,而不估計結果,所以當即就將那個官員撤職,并送了些禮物,將他送出了宮去,讓那個官員只得含淚離去。
當然一批忠臣,就少不了一個明君,如果君主昏庸,作為如同陪伴老虎的臣子來說,為了活命,難免會虛言假話敷衍皇上,所以李世民對自己也是要求嚴格的,只要是忠言,都會采納。
猜你喜歡:
1.李世民的歷史故事
2.歷史人物勵志故事
3.唐太宗李世民簡介
李世民試賂的典故_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下一篇:李世民主張什么_解析李世民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