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弟子子張_關(guān)于子張的典故
子張,即顓孫師(前503-?),字子張,孔門弟子之一。春秋末陳國陽城(今河南登封)人。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搜集孔子的弟子子張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子張簡介
子張好學(xué)深思,喜歡與孔子討論問題。在忠、信的思想上深受孔子教育極深,把孔子關(guān)于忠、信的教導(dǎo)寫在大帶上,以示永遠(yuǎn)不忘,并在實踐中收到明顯效果,他卑視品德修養(yǎng)低下者,認(rèn)為缺乏道德,行為不堅強,信仰不堅的人有了不為多,沒有不為少。他隨孔子周游列國,曾被困于陳、蔡。他提出,士應(yīng)該看見危險便肯豁出生命,看見所得便考慮是否該得,祭祀時考慮是否嚴(yán)肅認(rèn)真,居喪時則應(yīng)悲痛哀傷。
他與人交注寬宏豁達(dá),他喜歡同比自己賢能的人交朋友,主張"尊賢容眾"。他在與朋友相處過程中能做到不計較過去的恩怨,就是受到別人的攻擊、欺侮也不計較,故被稱為"古之善交者"。他又辦事勇武。在孔門弟子個是忠信的楷模,后人稱有"亞圣之德"。他生活上不拘小節(jié),不講究外觀禮儀,不追求衣冠整潔美觀;隨和從俗,與墨家相近,在觀點上與墨家有相通之處?!洞蟠鞫Y記·千乘》即子張氏之儒的文獻(xiàn)。本篇記載:"下無用則國家富,上有義則國家治,上有禮則民不爭,立有神則國家敬,兼而愛之則民無怨心,以為無命則民不偷,昔者先王立此六者而樹之德,此國家所以茂也。"章太炎解釋為"下無用即墨之節(jié)用,上有義即墨之尚同,立有神即墨之明鬼,兼而愛之即墨之兼愛,以為無命即墨之非命,蓋施政之術(shù)不盡與修己同也。"
《用兵》認(rèn)為"圣人之用兵""以禁殘止暴于天下","貪者之用兵以刈百姓危國家"。與《墨子·非攻》中的"誅"和"攻"實為同義。"誅"即"圣人之用兵";"攻"即"貪者之用兵"。東漢畫像石孔子見老子圖中,眾多孔門弟子注名者不多,他是注名者之一。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72)即以其配祀孔子。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封為"陳伯"。
關(guān)于子張的典故
有一天顓孫師問了自己的老師孔子一個問題,他說一個人怎么樣才能在天下通行無阻,孔子很是詫異他為什么會問這個問題,但是他什么都沒有問,緊接著就回答說,一個人如果做到尊重事實,不說假話,言而有信,為人謙卑,對人無論身份都恭敬謙卑,做事認(rèn)真,那么即使他是在原始部落也可以讓那里的人受到教化,如果一個人假仁假義,帶著偽善的面具,辦事情的時候敷衍潦草,對待人也是傲慢無理的,那么這個人即使在人山人海的地方也不會有人理他的,無論什么時候都寸步難行。那么你怎么樣才能做到這樣呢,那就是在你站著的時候心里要有“忠信誠實”這幾個字,坐著的時候也要將它放在你的面前,總之就是,時時刻刻將它記住,并且按照它的標(biāo)準(zhǔn)來判斷你的一言一行。這樣你將來就可以在天下通行無阻了。顓孫師當(dāng)時聽過之后覺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就想將這些都記錄下來,但是他的身邊沒有紙和筆,情急之下,他就撕下了自己的衣服,然后用篆書在上面工工整整的寫下了當(dāng)時孔子的話。這就是顓孫師的典故。
顓孫師典故告訴我們,要善于學(xué)習(xí),虛心求教,同時更要做到忠信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