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項橐的故事_項橐考孔子的故事
項橐,春秋莒國人,被稱為神童。孔子曾經拜項橐為師,關于孔子和項橐的故事有很多。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搜集孔子和項橐的故事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師項橐的故事
孔子名丘,字仲尼,設教于魯國之西。一日率諸弟子御車游赴秦國之地,路逢數兒嬉戲,中有一兒不戲??鬃玉v車問曰:“獨汝不戲,何也?”小兒答曰:“凡戲無益。衣破難縫,上辱父母,下及門中,必有斗爭。勞而無功,豈為好事,故乃不戲。”遂低頭以瓦片作城。
孔子責之曰:“何不避車乎?”小兒答曰:“自古及今,為當車避于城,不當城避于車。”
孔子乃勒車論道,下車而問焉:“汝年尚幼,何多詐乎?”小兒答曰:“人生三歲,分別父母,兔生三日,走地畎畝,魚生三日,游于江湖。天生自然,豈謂詐乎?”
孔子曰:“汝居何鄉(xiāng)何里何姓何名何字?”小兒答曰:“吾居敝鄉(xiāng)賤地,姓項名橐,未有字也。”
孔子曰:“吾欲共汝同游,汝意下如何?”小兒答曰:“家有嚴父,須當事之,家有慈母,須當養(yǎng)之,家有賢兄,須當順之,家有弱弟,須當教之,家有明師,須當學之,何暇同游也?”
孔子曰:“吾車中有三十二棋子,與汝弈博,汝意下如何?”小兒答曰:“天子好博,四海不理,諸侯好博,有妨政紀,士儒好博,學問廢馳,小人好博,輸卻家計,奴婢好博,必受鞭撲,農夫好博,耕種失時,是故不博也。”
孔子曰:“吾欲與汝平卻天下,汝意下如何?”小兒答曰:“天下不可平也,或有高山,或有江湖,或有王侯,或有奴婢,平卻高山,鳥獸無依,填卻江湖,魚鱉無歸,除卻王侯,民多是非,絕卻奴婢,君子使誰?天下蕩蕩,豈可平乎?”
孔子曰:“汝知天下,何火無煙,何水無魚,何山無石,何樹無枝,何人無婦,何女無夫,何牛無犢,何馬無駒,何雄無雌,何雌無雄,何為君子,何為小人,何為不足,何為有余,何城無市,何人無字?”小兒答曰:“螢火無煙,井水無魚,土山無石,枯樹無枝,仙人無婦,玉女無夫,土牛無犢,木馬無駒,孤雄無雌,孤雌無雄,賢為君子,愚為小人,冬日不足,夏日有余,皇城無市,小人無字。”
孔子曰:“汝知天地之綱紀,陰陽之終始,何為左,何為右,何為表,何為里,何為父,何為母,何為夫,何為婦,風從何來,雨從何至,云從何出,霧從何起,天地相去幾千萬里?”小兒答曰:“九九還歸八十一,是天地之綱紀,八九七十二,是陰陽之終始,天為父,地為母,日為夫,月為婦,東為左,西為右,外為表,內為里,風從蒼梧,雨從郊市,云從山出,霧從地起,天地相去有千千萬萬余里,東西南北皆有寄耳。”
孔子問曰:“汝言父母是親,夫婦是親?”小兒答曰:“父母是親,夫婦不親。”孔子曰:“夫婦生則同衾,死則同穴,何得不親?”小兒答曰:“人生無婦,如車無輪,無輪再造,必得其新,婦死更索,又得其新,賢家之女,必配貴夫,十間之室,須得棟梁,三窗六牖,不如一戶之光,眾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父母之恩奚可失也。”
孔子歡曰:“賢哉賢哉。”小兒問孔子曰:“適來問橐,橐一一答之,橐今欲求教夫子一言,明以誨橐,幸請勿棄。”小兒曰:“鵝鴨何以能浮,鴻雁何以能鳴,松柏何以冬青?”孔子答曰:“鵝鴨能浮皆因足方,鴻雁能鳴皆因頸長,松柏冬青,皆因心堅。”小兒答曰:“不然,魚鱉能浮豈皆足方,蝦蟆能鳴豈因頸長,綠竹冬青豈因心堅。”小兒又問曰:“天上零零有幾星?”孔子答曰:“適來問地,何必談天?”小兒曰:“地下碌碌有幾屋?”孔子曰:“且論眼前之事,何必談天說地。”小兒曰:“若論眼前之事,眉毛中有幾枝?”孔子笑而不答,顧謂諸弟子曰:“后生可畏,焉能求者之不如今也。”于是登車而去。
項橐考孔子的故事
項橐,春秋莒國人,被稱為神童。自小聰明伶俐,常常一語驚人。項橐考孔子的典故出自《三字經》:“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被孔子拜為老師的項橐,以自身的智慧和天賦讓后世尊稱為圣公。
項橐考孔子的故事發(fā)生在孔子周游列國期間。孔子聽聞莒國的人民淳厚善良,學習風氣極佳。于是率領一眾弟子前行,去感悟當地的文化智慧。經過碑廊地境,映入眼簾的是山清水秀的風景,地勢平擔五谷豐登,呈現一片祥和安定的景象,這果然是個寶地啊!正當孔子與弟子感慨之際,有一個孩子不躲避他們的馬車,站在道路中央一動不動。這個孩子就是項橐。子路呵斥他,他不為所動,孔子出面詢問,稱他“無知頑童”。項橐看子路無禮和孔子出言不遜的樣子,便決心耍弄他們一番。
于是二者展開了一番激論,孔子的問題項橐都一一回應,但項橐的提問孔子皆啞口無言,一行人都在驚嘆項橐的智慧。最后,孔子還拜項橐為師。
圣人千慮必有一失,雖然孔子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世界那么大也無奇不有。盡管孔子被項橐的問題給為難,但他并沒有惱羞成怒,破口大罵,而是極具謙遜的人知道自己的不足,并拜項橐為師。此后,這段故事被傳為一段佳話。既稱贊項橐的智慧,有佩服孔子的勇氣大度。學識不分你我,只要是對的,有道理的,都要虛心學習和接受。
孔子和項橐的故事_項橐考孔子的故事
上一篇:孟子原名叫什么_孟子的思想主張
下一篇:孔子師傅叫什么_孔子師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