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老子的一生是怎樣的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那么你對這位古代名人的一生有所了解嗎?如果你不清楚,那么你就更加不能錯過這篇文章了,趕緊和小編我一起來了解吧!
人物生平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陽,謚號聃,又稱李耳(古時“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義),出生于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關于的老子出生地有多種說法,包括河南鹿邑說、安徽渦陽說。
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思想主張“無為”,《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guī)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独献印窌邪ù罅繕闼剞q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并能由對立而轉化,是為“反者道之動”,“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tǒng)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他關于民眾的格言有:“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chuàng)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中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關于他的身份,還有人認為他是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跟孔子同時,曾著書十五篇宣傳道家之用。
老聃長壽,一百零一歲仙逝,鄰里皆來吊唁。老人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念老子順民之性、隨民之情、與世無爭、柔慈待人的大德大恩,皆悲不自勝。老聃好友秦佚來吊唁,至老子靈旁,不跪不拜,拱手致意,哭號三聲即止。待其欲轉身回去時,鄰人攔住問道:“汝非老子好友乎?”秦佚答道;“當然。”鄰人道:“既為老子好友,如此薄情少禮,可乎?”秦佚道;“有何不可?”鄰人聞言,由怒轉,大聲責問道:“其理何在?”秦佚笑道:“吾友老聃有言,生亦不喜,死亦不悲。汝可聞乎?昔日老聃之生也,由無至有,聚氣而成,順時而來,合自然之理,有何喜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歸無,散氣而滅,順時而去,合自然之理也。有何悲哉?生而喜者,是以為不當喜而喜也;死而悲者,是以為不當悲而悲也,放生時貴生,死時怕死,皆是以己之意愿而強求生來、強求死去也,皆背自然之理而任己之情也。如安時而處順,則哀樂不能入也。而背自然、違天理,合于道乎?不合于道,可為老聃好友乎?老聃好友者,遵其言而動、順于道而行者也。吾既為老聃之友,故能以理化情,故不悲。”
鄰人聞之,似有所悟,又問:“汝既不悲,何以哭號三聲?”秦佚笑道:“吾哭號三聲,非因悲也,是與老聃辭別也。一號,言其生而應時,合自然之理也。二號,言其死而應時,合自然之理也;三號,言其在世傳自然無為之道,合自然之理也。老聃舉足而應時,動止而合道,吾有何悲哉?”眾鄰聞之,皆言秦佚乃老聃真友,故推其為主葬之人。合土之時,秦佚頌悼文道:“老聃大圣,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主要著作
《辭?!?1989年版)1391頁記載:“老子春秋時思想家,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一說即老聃,姓李名耳,陳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圖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后退隱。著《老子》”。
老子在出函谷關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jīng)》或《道德真經(jīng)》。《道德經(jīng)》、《易經(jīng)》和《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兜赖陆?jīng)》分為上下兩冊,共81章,前37章為上篇道經(jīng),第38章以下屬下篇德經(jīng),全書的思想結構是: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計五千字左右。
《道德經(jīng)》是后來的稱謂,最初這本書稱為《老子》而無《道德經(jīng)》之名。其成書年代過去多有爭論,至今仍無法確定,不過根據(jù)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老子”年代推算,成書年代至少在戰(zhàn)國中前期。楚簡《老子》校注,參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等書。
《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老子》一書中還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并能由對立而轉化,此外,書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fā)展具有深刻影響。
經(jīng)典名言
1)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3)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4)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5)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6)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7)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8)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9)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10)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11)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12)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13)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猜你喜歡:
4.老子的中國畫圖片
文化名人老子的一生是怎樣的
上一篇:老子的祭祀祠廟太清宮在哪里
下一篇:老子文學的思想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