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的資料簡介
普希金是一位十分著名的作家,其作品也一直有著十分高的贊譽,普希金的詩歌也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贊美。俄國詩人,著作有《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普希金的資料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普希金的資料簡介
普希金,全名: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俄歷5月26日出生于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羅斯著名的文學家、最偉大的詩人及現代俄國文學的始創(chuàng)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他諸體皆擅,創(chuàng)立了俄羅斯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各個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提供了典范。普希金還被高爾基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以普希金詩篇作腳本的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鮑里斯·戈都諾夫》、《黑桃皇后》、《魯斯蘭與柳德米拉》、《茨岡》等等,無一不是偉大的音樂作品;普希金的抒情詩被譜上曲,成了膾炙人口的藝術歌曲;還有的作品還被改編成芭蕾舞,成為舞臺上不朽的經典。
普希金的生平事跡
1811年,普希金進入貴族子弟學?;蚀鍖W校學習,年僅12歲就開始了其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1815年,在中學考試中他朗誦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皇村回憶” ,表現出了卓越的詩歌寫作才能,特別是他詩作韻文的優(yōu)美和精巧得到了廣泛的贊賞。在早期的詩作中,他效仿浪漫派詩人巴丘什科夫和茹科夫斯基,學習17--18世紀法國詩人安德列謝尼埃的風格。在皇村中學學習期間,他還接受了法國啟蒙思想的熏陶并且結交了一些后來成為十二月黨人的禁衛(wèi)軍軍官,反對沙皇專治,追求自由的思想初步形成。
普希金畢業(yè)后到彼得堡外交部供職,在此期間,他深深地被以后的十二月黨人及其民主自由思想所感染,參與了與十二月黨人秘密組織有聯系的文學團體“綠燈社”,創(chuàng)作了許多反對農奴制、謳歌自由的詩歌,如《自由頌》(1817年);《致恰達耶夫》,(1818)年;《鄉(xiāng)村》,(1819年),1820年,普希金創(chuàng)作童話敘事長詩《魯斯蘭與柳德米拉》。故事取材于俄羅斯民間傳說,描寫騎士魯斯蘭克服艱難險阻戰(zhàn)勝敵人,終于找回了新娘柳德米拉。普希金在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民間語言,從內容到形式都不同于古典主義詩歌,向貴族傳統文學提出挑戰(zhàn)。
普希金的這些作品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1820年他被外派到俄國南部任職,這其實是一次變相的流放。在此期間,他與十二月黨人的交往更加頻繁,參加了一些十二月黨的秘密會議。他追求自由的思想更明確,更強烈了。普希金寫下《短劍》(1821)、《囚徒》(1822)《致大?!?1824)等名篇,還寫了一組“南方詩篇”,包括《高加索的俘虜》(1822) 、《強盜兄弟》 (1822)、《巴赫切薩拉依的淚泉》(1824)、《茨岡》(1824)四篇浪漫主義敘事長詩。還寫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抒情詩:《太陽沉沒了》(1820)、《囚徒》和《短劍》(1821)等,這些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強烈憧憬。從這一時期起,普希金完全展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1824至1825年,普希金又被沙皇當局送回了普斯科夫省的他父母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在這里他度過了兩年幽禁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近百首詩歌,他搜集民歌、故事,鉆研俄羅斯歷史,思想更加成熟,創(chuàng)作上的現實主義傾向也愈發(fā)明顯。1825年他完成了俄羅斯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的創(chuàng)作。
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為了籠絡人心,把普希金召回莫斯科,但仍處于沙皇警察的秘密監(jiān)視之下。普希金沒有改變對十二月黨人的態(tài)度,他曾對新沙皇抱有幻想,希望尼古拉一世能赦免被流放在西伯利亞的十二月黨人,但幻想很快破滅,于是創(chuàng)作政治抒情詩《致西伯利亞的囚徒》,表達自己對十二月黨理想的忠貞不渝。
1830年秋,普希金在他父親的領地度過了三個月,這是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豐收時期,在文學史上被稱為“波爾金諾的秋天”。他完成了自1823年開始動筆的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塑造了俄羅斯文學中第一個“多余人”的形象,這成為他最重要的作品。還寫了《別爾金小說集》和四部詩體小說《吝嗇的騎士》、《莫扎特與沙萊里》、《瘟疫流行的宴會》、《石客》,以及近30首抒情詩?!秳e爾金小說集》中的《驛站長》一篇是俄羅斯短篇小說的典范,開啟了塑造“小人物”的傳統,他的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爐火純青。
1831年普希金遷居彼得堡,仍然在外交部供職。他繼續(xù)創(chuàng)作了許多作品,主要有敘事長詩《青銅騎士》(1833)、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1833)、短篇小說《黑桃皇后》(1834)等。他還寫了兩部有關農民問題的小說《杜布洛夫斯基》(1832-1833)、《的女兒》(1836)。
1836年普希金創(chuàng)辦了文學雜志《現代人》。該刊物后來由別林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學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等編輯,一直辦到19世紀60年代,不僅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作家,而且成為俄羅斯進步人士的喉舌。
普希金的文學特點
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國民族意識高漲以及貴族革命運動在文學上的反映。普希金抒情詩內容之廣泛在俄國詩歌史上前無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詩《致恰達耶夫》(1818)、《自由頌》(1817)、《致西伯利亞的囚徒》(1827)等,也有大量愛情詩和田園詩,如《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和《我又重新造訪》(1835)等。普希金一生創(chuàng)作了12部敘事長詩,其中最主要的是《魯斯蘭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虜》(1822)、《青銅騎士》(1833)等。普希金劇作不多,最重要的是歷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1825)。
此外,他還創(chuàng)作了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1831)、散文體小說《別爾金小說集》(1831)及關于普加喬夫白山起義的長篇小說《的女兒》(1836)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時代的重大問題:專制制度與民眾的關系問題,貴族的生活道路問題、農民問題;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義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金錢騎士”、“小人物”、農動領袖。這些問題的提出和文學形象的產生,大大促進了俄國社會思想的前進,有利于喚醒人民,有利于俄國解放運動的發(fā)展。
普希金的優(yōu)秀作品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他的抒情詩內容豐富、感情深摯、形式靈活、結構精巧、韻律優(yōu)美。他的散文及小說情節(jié)集中、結構嚴整、描寫生動簡練。普希金的創(chuàng)作對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及世界文學的發(fā)展都有重要影響,高爾基稱之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普希金的資料簡介相關文章:
1.拜倫簡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