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有哪里故事
陶淵明是田園派詩人,是我國文學歷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也是一位芳名流傳千古的隱士。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陶淵明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陶淵明的故事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出自《晉書陶潛傳》,故事主要發(fā)生在陶淵明最后一次出仕時期。公元405年的秋天,陶淵明為了家中的生計,前往距離家鄉(xiāng)不遠的彭澤縣當縣令。就在這年的冬天,陶淵明在彭澤縣上任八十一天時,恰逢潯陽郡的督郵前來彭澤縣巡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是個名叫劉云的人,他兇殘狠厲的為人以及貪婪的個性在附近非常有名,每年兩次都以巡視為借口向各縣索要賄賂,如果不給賄賂的話,他就會栽贓陷害那個人,因此,他每次巡視完畢后都是滿載而歸的。
這次前來彭澤巡視的督郵是個非常傲慢又庸俗的人,他一到達彭澤的旅館,就命縣吏叫縣令去見他。陶淵明雖然相當瞧不起那些貪圖富貴、狐假虎威的人,但是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就立馬動身去了。沒想到的是卻被縣吏阻攔,而且還被告知參見督郵需要身穿官服,并且要束上大帶,不然是失禮的表現(xiàn),會被督郵趁機大做文章的。這下子,陶淵明再也不能忍受了,長嘆一聲后說自己怎么能為了五斗米的俸祿而低聲下氣地向那些小人獻殷勤呢。
說完之后,陶淵明就取出自己的官印,并且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彭澤,而彭澤縣令這個官職陶淵明只做了短短八十多天。
郡將前來看望陶淵明時,陶淵明正在釀酒。正好就煮熟了,陶淵明隨意將頭上戴的葛布取下來漉酒,漉完之后又戴回腦袋上,弄得頭發(fā)滿是酒星子。陶淵明也不在意,隨后接待了郡將。
陶淵明與人家交往,不分貴賤。只要是來拜訪他的,他都會以酒待客。若是在客人先前醉了,他就會說》“我已經醉了,想睡覺休息一下,你可以離去了”
陶淵明自號什么
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在他的自傳《五柳先生傳》中就有記載陶淵明自號的來歷。
陶淵明自號取自隱居時屋邊的五棵柳樹,而陶淵明本身性子也像柳樹那般飄逸自然,以樹木為號,也足以彰顯陶淵明自然剔透的性情。陶淵明在年輕的時候也曾追逐過功名利祿,從江州祭酒開始,到彭澤縣令為止,在擔任彭澤縣令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陶淵明就拋下了自己的仕途,選擇了另一條歸隱田園之路。
陶淵明從小便喜歡閱讀一些儒家經典,喜歡安靜的環(huán)境,喜歡自然萬物,不愿像個平常人一般生活。眾人的志向都是為了當官為了功名利祿為了錢財滿盈,而陶淵明從小便想著過上恬靜無為的生活,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卻總是事與愿違。陶淵明有一個比他小三歲的妹妹,他們的父親還有一個小妾,因此陶淵明小時候的家境還是蠻不錯的。但是他們的父親在陶淵明八歲的時候便去世了,之后更是家道中落,為了謀生便只能去做官。
陶淵明同時受著儒家與道家的影響,信奉儒家,因此想要在官場一展宏圖,信奉道家,因此也向往無為無欲的生活。但是很多時候都是事與愿違的,陶淵明一生都沒有做過什么大官,在公元405年的時候,陶淵明出任了他為官生涯中的最后一個官職,不到三個月便辭官回家,正式開始了自己的隱居生涯。也就是在這段隱居歲月里,陶淵明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辭賦詩篇,盡管之后也有多人勸他出仕,但早已習慣田園生活的陶淵明統(tǒng)統(tǒng)拒絕了。陶淵明死后,人們私謚他為“靖節(jié)”。
陶淵明歸隱原因是什么
陶淵明于二十歲時踏入官場,為求生計的同時也是為了一展抱負,然而在官場沉浮十余后,他便辭官隱退,歸隱田園。而陶淵明辭官歸隱的原因一是出于陶淵明自身喜好自然、淡泊名利的個性有關,二則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促使他作出辭官歸隱的決定。
陶淵明本就向往追求心靈上的自由以及悠閑優(yōu)雅的生活狀態(tài),充滿利益與算計的官場生活并不符合他那喜愛閑逸的本性。陶淵明所處的時代是個崇尚自由、玄學盛行的年代,再加上政治官場的黑暗使得諸多文人士大夫為了避免被迫害紛紛選擇隱退山林,而陶淵明隱逸性情的形成與這種現(xiàn)象有很大關系。而就是陶淵明的這種崇尚自然與自由、隱逸的性情使得他厭惡充滿利益算計的官場,最終辭官歸隱。
除了陶淵明的本性之外,他的入仕與辭官也與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有關。年輕時期,受儒家的教育,陶淵明也曾有著濟世之志,渴望建功立業(yè)。更何況,他的家庭中曾有做過朝廷官員的家人,可以說陶淵明是出身于官宦家庭,因此他的家庭背景也會影響到他,使他有期望在政治仕途上有所作為。但是陶淵明那個時代,政局動蕩不安,社會也相當動亂,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有壯志雄心的陶淵明也不得不被消減了一番想要建功立業(yè)的熱情,而黑暗無比的官場與混亂充滿血腥的權力也使得本性良善的陶淵明非常厭惡。因此,陶淵明作出了辭官歸隱山林的選擇。
陶淵明有哪里故事相關文章:
1.陶淵明有什么故事
3.陶淵明的簡介
6.陶淵明為官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