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柏遼茲是誰
柏遼茲,法國作曲家,法國浪漫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作曲家柏遼茲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曲家柏遼茲的簡介
艾克托爾·路易·柏遼茲(HectorLouisBerlioz,1803年12月11日-1869年3月8日),出生于法國柯特·圣·安得烈,畢業(yè)于巴黎音樂學院,對肖邦、柏遼茲,尤其是李斯特等人的音樂創(chuàng)作產生了強烈影響。艾克托爾·路易·柏遼茲的代表作品有《特洛伊人》、《比阿特麗斯和本尼迪克》、《哈羅爾德在意大利》,戲劇交響曲《羅密歐與朱麗葉》和《紀念亡靈大彌撒曲》等。1869年3月8日逝于法國巴黎,終年66歲。
帕格尼尼對肖邦、柏遼茲尤其是李斯特等人的音樂創(chuàng)作,產生了強烈的影響。柏遼茲還應帕格尼尼之邀寫了一首突出中提琴的交響曲《哈羅爾德在意大利》獻給他。而帕格尼尼雖從未演奏此曲(可能是嫌技巧不夠輝煌),但仍然慷慨地贈送給在生活困境中苦苦掙扎的柏遼茲2萬法郎。
作曲家柏遼茲的音樂經歷
1803年生于格勒諾布爾的拉科特-圣安德烈,早年學過長笛和豎笛,后來又學吉他,但從未學過鋼琴;
1821年他遵從父命赴巴黎進醫(yī)科學校;
1822年申請學習音樂并開始創(chuàng)作歌劇;
1823年成為勒絮爾的私人學生后,又創(chuàng)作了一部清唱劇;
1826年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師從雷哈和勒絮爾;
1827年在奧德翁劇院觀看英國肯布爾劇團上演的《哈姆雷特》;進而迸發(fā)出對劇中扮演奧菲利婭的愛爾蘭女演員哈里特·史密森狂熱的愛情;
1830年創(chuàng)作的《幻想交響曲》,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它體現了音樂與文學、音樂與戲劇結合的理想,副標題為“一個藝術家生涯中的插曲”,自傳式地描敘他對于史密森小姐的愛情,此交響曲于同年12月5日演出;這部交響曲的獨特之處在于它追隨標題的五個樂章,交響曲提供了一個代表所愛的人的“固定樂思”,它以不同的形式貫穿于整部交響曲的各個樂章之中。
1832年12月他終于見到了史密森小姐,10個月后同她結了婚。在此后的幾年中創(chuàng)作了一些他筆下最偉大的作品,其中包括《哈羅爾德在意大利》(是柏遼茲在游學意大利期間構思創(chuàng)作的交響曲,它同樣運用了“固定樂思”的手法)、《葬禮與凱旋》、戲劇交響曲《羅密歐與朱麗葉》和《紀念亡靈大彌撒曲》等;
1841年他的婚姻破裂后,與歌唱家瑪麗·雷西奧同居。隨后的幾年中他經常旅行,訪問過俄國、英國、意大利;
1856年開始了歌劇《特洛伊人》的寫作,是晚期最重要的做作品;
1858年完成,這部歌劇是柏遼茲的杰作,因規(guī)模過于龐大,在劇院上演的種種努力未能實現;
1860-1862年完成他的最后一部歌劇《比阿特麗斯和本尼迪克》后就再沒寫作;
1869年柏遼茲在巴黎去世。
作曲家柏遼茲的音樂風格
標題交響樂
在柏遼茲的音樂遺產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交響樂。他寫了四部交響曲,其它管弦樂作品也不少。理論方面他的《管弦樂配器法》很有影響。在他的作品里,直接繼承了貝多芬交響樂的傳統(tǒng),同時又表現了他的大膽革新,創(chuàng)作了自己新型的交響曲即在交響曲的開頭和每個樂章都加上標題(有時標題寫得很詳細),使 音樂與文學更為接近,力圖將文學中所描寫的生動而具體的形象,用音樂語言表達出來,使器樂的表現力更加具體和深刻,這就是常被人們稱道的“標題交響樂”。
標性內容
柏遼茲以標題交響樂與古典交響樂相區(qū)別,強調音樂的標性內容,他認為標題是一種民主的要求,能使音樂得到普遍的理解。對他來說,沒有內容,沒有標題的音樂是沒有的。為此,他以進步的藝術思想對狹隘、庸俗的藝術見解進行斗爭,以新穎的藝術形式深刻反映了當時法國激進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復雜而矛盾的精神面貌,表現了他們的“叛逆精神”,他大膽地擴大了樂隊的配備,使交響樂獲得新的音色和樂隊效果,并在旋律、和聲上踏出了一條新的道路。這一切,對日后歐洲的音樂文化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
作曲家柏遼茲是誰相關文章:
作曲家柏遼茲是誰
上一篇:關于門德爾松的故事
下一篇:柏遼茲的一生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