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察舉制對后世的影響有哪些
察舉制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那么你了解漢朝察舉制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朝察舉制的影響,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漢朝察舉制的影響
漢朝察舉制是我國官制發(fā)展中的一個創(chuàng)造性成果,與漢朝以前各朝的官吏選拔中的世襲制度相比是一大進步。實行了300多年的兩漢察舉制,對后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從實際情況觀察,察舉制度確實為漢朝選出了許多人才。究竟什么原因令察舉制度能如此成功呢?
總括而言,有以下幾點:一、察舉科目多,涵蓋了國家所需的各種人才,選拔的范圍也較廣,為有才干的士人提供了較多晉身仕途的機會;二、相對而言,察舉制度執(zhí)行嚴格,對舉主和被舉者均有賞罰,特別是舉主,不得不謹慎行事,因而減少了濫竽充數的情況發(fā)生;三、最重要的是選拔與考試相結合,為被舉者提供了公平競爭的舞臺,使真正優(yōu)秀的人才有脫穎而出的機會。
此外,漢代察舉之得人,還要歸功漢武帝。在此之前,有漢初的文景之治,加上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求賢若渴,于是大力推行察舉制度,呈現(xiàn)出“群士慕向,異人并出”的勃勃生機,造就了漢王朝成為當時的文明大國。
但由于漢朝選才之權集中在皇帝以及中央和地方官員之手,人為因素對選才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也是這一制度的根本弊端。當時被舉者占四分之三是現(xiàn)任官吏,造成平民儒士中之優(yōu)秀人才被拒之門外。特別在東漢后期,任人唯親、唯財、唯勢,權門勢家把持察舉的結果,令流弊百出,察舉制度的根本缺陷暴露無遺。
漢朝察舉制的特點
在西漢長達四百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中,出現(xiàn)過多種不同的管理選拔方法,大多曇花一現(xiàn),被歷史所淘汰,而察舉制卻是其中最為重要且影響最為深遠的選官方式,代秦而起的兩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強盛統(tǒng)一,且較長時間保持穩(wěn)定的封建朝代,可見建立以察舉制為代表的玄關制度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察舉制度是根據最高統(tǒng)治者的詔令所規(guī)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級官吏負責考察和推薦人才給朝廷,以滿足政府對補充官員的需要。這項制度的實行對兩漢實行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察舉制度相較于先秦時期的世官制與隋唐時期之后的科舉制,最大的特點在于由地方長官在轄區(qū)內隨時考核、選取人才并推薦給上級或中級,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漢代的察舉科目可分為常科與特科兩大類,??萍皻q科,包括孝廉、茂才、察廉、光祿四行;特科則分為常見特科與一般特科。上述科目中以歲科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最為重要;特科則以賢良方正最為重要??梢姴炫e制的推薦標準以仁德為先,但此標準并非具體化的表現(xiàn),故而在察舉制的推行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徇私舞弊的現(xiàn)象,隨著時間的推遲,這種弊病愈演愈烈。因而察舉制退出歷史舞臺是發(fā)展中的必然。
漢朝察舉制的弊端
兩漢時期,舉賢思想很好地付諸實踐,形成了系統(tǒng)化的察舉選官制度。在漢武帝的大力提倡下,察舉制逐步確立和發(fā)展,成為漢代選拔官員的主要方式,當時更是出現(xiàn)了“群士慕向,異人并出”的文化思想盛世局面。
但凡事都有利弊,察舉制雖然在當時的官制發(fā)展的進程中有著一定程度上的進步意義,但也被封建社會的弊病所限制,因而其本身包含了利弊兩方面。
一、在察舉制下,雖然察舉制科目眾多,但天下之大,賢人眾多,朝廷的耳目有限,仍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賢才被埋沒在鄉(xiāng)村野氓中,終其一生都未得重用,造成了人才的流逝與浪費。更為嚴重的是,眾多賢能不及之人,通過投機倒把的途經,賄賂或者攀附關系使自己成為被察舉的對象,而這一類人,因私情走上仕途,必定對其察舉者抱有伯樂之恩,并為之效命,如此地方勢力便會形成宗派行為,成為虎踞一盤的地方集團。
二、察舉制最為重要的標準是以賢德作為最高標準的,但這并非是具體化的表現(xiàn),不易作出明確的判斷。人的道德品質須通過對其言行的長期考察才能得出比較客觀的評價,而且所觀察到的言行也有可能是表面功夫,實則暗藏禍心,抑或是在今后走上仕途的道路中意志不夠堅定,沽名釣譽,同流合污。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三、察舉制的廣泛推行,在地方出現(xiàn)了評議之風,市井之人對他人妄加評論,清議之士好品評藏否人物,不重實際,空發(fā)議論。這類清議現(xiàn)象到了魏晉時期尤為嚴重,清議名士中有許多都是“刻情修客,依倚道藝,以就聲價”者,清議成了這些偽君子攫取名利、撈取政治好處的資本。
四、察舉制在其后期,弊端愈演愈烈。任人唯親、唯財、唯勢,權門勢家把持察舉的結果,令流弊百出,察舉制度的根本缺陷暴露無遺。
猜你喜歡:
3.漢代歷史勵志故事
4.漢朝著名歷史人物
漢朝察舉制對后世的影響有哪些
上一篇:開皇之治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下一篇:夜郎自大的歷史事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