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時代服飾的簡介
奈良時代始于日本天皇遷都于平城京(今奈良)的710年,止于遷都于平安京的794年,歷經(jīng)八代天皇,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關于奈良時代服飾的簡介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你。
奈良時代服飾的簡介
奈良時代,白江口之戰(zhàn)以后日本朝廷大力引進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日本對中國文化大規(guī)模的模仿。這個時期的和服基本上完全是模仿當時期中國服飾。
后來貴族階級穿的服裝樣式也留存下來,還有的是大寶律令和養(yǎng)老律令將朝廷的制服定義為禮服(らいふく)和朝服(ちょうふく)兩種。
不同的官位,場合,身份什么的的衣服各自有不同的部件,顏色和剪裁后來和服右衽的傳統(tǒng)也由經(jīng)政令制定。
奈良時代根據(jù)養(yǎng)老令創(chuàng)制的文官禮服 即是根據(jù)唐代服飾創(chuàng)制的服飾 。
人偶身上所穿為大寶元年(701)制定并在養(yǎng)老2年(718)經(jīng)過修改的“衣服令制”中規(guī)定的文官在朝賀和即位等儀式上穿著的大禮服。服制完全依照中國唐代服制,而唐朝的服制則沿承漢代。
諸臣正從2位的服飾,冠帽鑲嵌玉石,正面飾有金麟,上衣為淺紫色并有織文樣的大袖,里面穿著筒袖的內(nèi)衣,右衽。朝服右側(cè)懸有玉佩,穿綿襪著烏皮鞋,用綺帶系著唐式大刀,手持牙笏。
奈良時代 根據(jù)養(yǎng)老令創(chuàng)制的命婦禮服
人偶身上所示為養(yǎng)老時期衣服令所規(guī)定的二位(即冠位)也就是女官的禮服。
頭發(fā)上飾有鑲嵌金銀珠玉的寶髻,化妝為臉上抹白粉,在眉間和嘴唇涂上紅色,身著和4位相當?shù)纳畈厍嗌珟в写笮涞呐圩?,?nèi)穿同色內(nèi)衣。
裙子上用纐纈(奈良時代的一種染色方法)通過蘇芳、淺綠、淺紫、深綠等色調(diào)來描繪文樣。裙下有淺藍色的褶,穿錦襪著“鼻高沓”。
奈良時代的經(jīng)濟
646年正月,孝德天皇宣布大化改新詔書,正式宣布實行“班田收授法”即班田制。班田制仿照唐朝的均田制而制定,是律令制土地制度的根本法。班田制從它頒布到消亡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其頒布至742年,第二階段從743年墾田永世令頒布至800年,第三階段從801年一紀一班令頒布至902年。
班田制實行班田收授,首先須編定全國的戶籍。正倉院所存8世紀初的戶籍詳細地記述了姓名、年齡、受田額、家屬關系、人口數(shù)、疾病、貧富等級、租稅的課與不課等。戶籍每六年編制一次。班田的具體作法是:凡六歲以上公民,由政府班給口分田,男子二段(一段約1983.4平方米),女子為男子的三分之二。官戶奴婢與公民相同,家人、私奴婢則給公民的三分之一。有位、有職、有功者,按位的高低,功的大小,班給相應的位田、職分田、功田等。除口分田之外,還相應給以若干宅地和園田,為世業(yè)田,若絕戶還公。班田每六年一次。所受之田不準買賣,若受田者死亡,由國家收回。
班田制在實施之初還算順利,從646年至713年,共班田十二次。但此后越來越難以維持。這是因為:首先,沉重的租庸調(diào)和徭役負擔,使大多數(shù)公民無法承受而拋棄戶籍和口分田逃亡;其次,由于土地不能私有,因此無人墾田,而人口卻不斷增加,致使無田可班;另外,貴族和官吏營私舞弊,利用掌管班田之權(quán),大量侵占公田,并使自己獲得的位田、職田、賜田等變成私有土地。
為了鼓勵荒地的開墾,增加收入,723年,政府制定了《三世一身法》。規(guī)定凡新修溝池開墾的土地,多少不限,允許開墾者三代占有;凡利用原有溝池開墾的田地,只準一代占有。由于農(nóng)民倦怠,收效不大。但此法的實施卻成為國有土地私有化的契機。
743年,政府又頒布了《墾田永世私財法》。規(guī)定按位階限定開墾土地面積。一品及一位準墾500町,二品及二位準墾400町,三品、四品及三位準墾300町,四位準墾200町,五位準墾100町,六位至八位準墾50町,初位至庶人準墾10町,郡司大領、小領準墾30町,主政、主帳準墾10町。申請獲準后,三年內(nèi)必須結(jié)束開墾。在以上規(guī)定下的墾田,永世歸開發(fā)者私有。有勢力的寺社、貴族、地方豪族均利用此令,大肆墾殖擴大領土,促進了莊園的發(fā)展。
奈良時代服飾的簡介
上一篇:日本奈良時代的第一位女天皇
下一篇:日本德川幕府時期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