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明
19世紀60~70年代是俄國經濟的轉型時期。大規(guī)模的鐵路建設激活了整個國民經濟,對全俄市場的形成,勞動的地域分工,生產力配置和工業(yè)生產布局都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今天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19世紀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9世紀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明一:珍妮紡紗機
18世紀中期,英國商品越來越多地銷往海外,手工工場的生產技術供應不足。為了提高產量,人們想方設法改進生產技術。在棉紡織部門,人們先是發(fā)明了一種叫飛梭的織布工具,大大加快了織布的速度,也刺激了對棉紗的需求。18世紀60年代,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fā)明了“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一次可以紡出許多根棉線,極大的提高了生產率。
珍妮機的出現(xiàn)是英國工業(yè)革命開始的標志。珍妮機的出現(xiàn),使大規(guī)模的織布廠得以建立。
珍妮機比舊式紡車的紡紗能力提高了8倍,但仍然要用人力.
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英國工業(yè)革命,是被一個男子“一腳踢出來”,然后才開始的。這個故事還是真實的呢!
事情要從1764年里的一天說起。英國蘭開郡有個紡織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那天晚上他回家,開門后不小心一腳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紡紗機,當時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趕快把紡紗機扶正。但是當他彎下腰來的時候,卻突然愣住了,原來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紡紗機還在轉,只是原先橫著的紗錠現(xiàn)在變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幾個紗錠都豎著排列,用一個紡輪帶動,不就可以一下子紡出更多的紗了嗎? 哈格里夫斯非常興奮,馬上試著干,第二年他就造出用一個紡輪帶動八個豎直紗錠的新紡紗機,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1764年制成以他女兒珍妮命名的紡紗機。這是最早的多錠手工紡紗機,裝有8個錠子,以羅拉喂入纖維條,適用于棉、毛、麻纖維紡紗。珍妮紡紗機的出現(xiàn)引起當時人數(shù)很多的手工紡紗者的恐慌,他們沖進哈格里夫斯的家里搗毀機器。1768年J.哈格里夫斯在諾丁漢與別人合資開辦一家紡紗作坊,用珍妮紡紗機生產針織用紗。由于當年他沒能申請到專利,因此只能自己生產“珍妮機”來賺錢。“珍妮機”不但效率高,而且紡出的紗質量也比較好,因此哈格里夫斯的生意不錯,“珍妮機”也漸漸流傳開來了。
這天夜晚,哈格里夫斯夫婦晚餐后正在談論“珍妮機”給他倆帶來的日漸富裕。突然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出現(xiàn)在他家門口,然后,門被粗暴地撞開,一群怒氣沖沖的男男女女沖進來。他們不由分說,將房里制作好的“珍妮機”通通搗毀:“你制作的害人機器見鬼去吧!”甚至有人還放火,點燃了哈格里夫斯的房屋。他們夫婦倆被趕出了蘭開郡的小鎮(zhèn)。
原來,英國工業(yè)革命發(fā)生后,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涌入城市,為工場主打工謀生。當時英國占領了印度作為殖民地,印度生產的棉紡織品價廉物美,熱銷一時,引發(fā)了英國本土棉紡業(yè)的繁榮。但是,織布機械由于機械工人凱伊發(fā)明飛梭技術,生產率大大提高。織布需要的棉紗,卻還是依靠眾多家庭手工業(yè)的紡車慢慢紡出來。所以棉紗供不應求,收購價格較高。“珍妮機”的發(fā)明使棉紗產量上升,于是,織布廠收購棉紗價格下跌。那些沒有使用“珍妮機”的紡紗工人不但產量低,而且棉紗又賣不出好價錢。日子久了,他們的怒氣爆發(fā),才有搗毀機器那一幕的發(fā)生。
哈格里夫斯夫婦不得不流落諾丁漢街頭,但他倆還是努力改進“珍妮機”。
1768年,哈格里夫斯獲得了專利;到了1784年,“珍妮機”已增加到八十個紗錠。四年后英國已有兩萬臺“珍妮機”了。
工業(yè)革命不斷地催生出新的發(fā)明。1769年,理查德·阿克萊特發(fā)明了卷軸紡紗機。它以水力為動力,不必用人操作,而且紡出的紗堅韌而結實,解決了生產純棉布的技術問題。但是水力紡紗機體積很大,必須搭建高大的廠房,又必須建在河流旁邊,并有大量工人集中操作。于是,1771年,他建立起有三百名工人的工廠;十年后工人增加到六百名。紡織業(yè)就這樣逐漸從手工業(yè)作坊過渡到工廠大工業(yè),到1800年,英國已有這樣的工廠三百家。但這種機器紡出的紗太粗,還需要改進。
童工出身的塞繆爾·克隆普頓于1779年發(fā)明了走錠精紡機。它結合“珍妮機”和水力紡紗機的特色,又稱“騾機”。這種機器紡出的棉紗柔軟、精細又結實,很快得到應用。到1800年,英國已有六百家“騾機”紡紗廠。
英國紡紗業(yè)的大發(fā)展,使織布業(yè)反倒顯得落后了。1785年,牧師卡特賴特發(fā)明水力織布機,使織布工效提高了四十倍。到1800年,英國棉紡業(yè)基本實現(xiàn)了機械化。
19世紀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明二:平版印刷術
由于平版印刷印版上的圖文部分與非圖文部分幾乎處于同一個平面上,在印刷時,為了能使油墨區(qū)分印版的圖文部分還是非圖文部分,首先由印版部件的供水裝置向印版的非圖文部分供水,從而保護了印版的非圖文部分不受油墨的浸濕。然后,由印刷部件的供墨裝置向印版供墨,由于印版的非圖文部分受到水的保護,因此,油墨只能供到印版的圖文部分。最后是將印版上的油墨轉移到橡皮布上,再利用橡皮滾筒與壓印滾筒之間的壓力,將橡皮布上的油墨轉移到承印物上,完成一次印刷,所以,平版印刷是一種間接的印刷方式。
19世紀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明三:抽水馬桶
抽水馬桶是英國一位名叫約翰·哈林頓的教士設計的。馬桶利用放水旋鈕和水塞控制放水和儲水,使用時,旋轉放水旋鈕,利用連接水塞的金屬繩或者是尼龍繩拉起水塞,水塞向上拔出出水管端口,出水管將水放進便池利用水的重力和由勢能轉化成的動能將排泄臟物沖入下水管道。抽水馬桶由以下主要部分組成:進水管、出水管、滲水管
看過“19世紀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明”的人還看了:
19世紀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明
上一篇:2次工業(yè)革命
下一篇:19世紀工業(yè)革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