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歷史事件有哪些_兩晉歷史事件介紹
兩晉朝廷及民間禮家熱衷于議禮,由此而形成了幾大焦點性主題。這些焦點性主題可稱之為禮學議題。從學術史與文化史相結合的角度對兩晉宗法、今天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砹藘蓵x歷史事件,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兩晉歷史事件一: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亦作衣冠南度。語出唐史學家劉知幾《史通》“邑里”篇。該文原僅指西晉末天下亂,中原士族相隨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權南遷。后衣冠南渡逐漸演化為熟典,代指縉紳﹑士大夫等避亂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之事件。
中國歷史上有3次因動亂而發(fā)生的大規(guī)模人口南遷現象,分別是:西晉末晉元帝渡江,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唐 "安史之亂"后,中原士庶避亂南徙;北宋末,宋高宗渡江,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其中,史學界亦有只認可西晉末與北宋末這兩次為“衣冠南渡”,但在文學應用上,三次都冠以“衣冠南渡”者比比皆是。
西晉末,晉元帝渡江,建都建業(yè)(今江蘇南京),中原士族相隨南逃,史稱"衣冠南渡"。
唐劉知幾《史通•邑里》:"異哉,晉氏之有天下也!自雒陽蕩覆,衣冠南渡,江左僑立州縣,不存桑梓。"后用以借指唐"安史之亂"后,中原士庶避亂南奔之事。也指北宋末,宋高宗渡江,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中原士庶南遷之事。
西晉末年,中原地區(qū)大亂。周邊部族內徙建立割據政權,釀成永嘉之亂,建興四年(316年)匈奴王劉曜攻陷長安,俘虜晉愍帝,西晉亡。中央朝廷受到威脅,晉建武年間,建武元年(317年)晉元帝司馬睿準備到建康(今南京)建都,任王導為丞相軍咨祭酒。東晉渡江后,中原漢族士族等臣民相隨南逃,史稱“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guī)模南遷。王導依賴南渡的北方士族,團結江東豪強,協助司馬睿建立了東晉政權。
“衣冠”,晉時士族峨冠博帶,風度翩翩,相對于普通人蓬頭短襖。隨晉室南遷的盡是巨家大戶,官宦士紳,其中以王,謝,袁,蕭,最為龐大,然而普通人家無力負擔搬遷費用,謂之“衣冠南渡”。又有說法云“衣冠”,代表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遷,晉朝首都遷至江東建康(今南京),自此史稱東晉,這是中國首都遷至江南的開始。
兩晉歷史事件二:三定江南
西晉末年,江東士族大地主鎮(zhèn)壓農民起義和平定割據勢力的軍事活動。江東世家大族勢力自三國時期以來一直不衰,對穩(wěn)定江南有舉足輕重之勢。西晉惠帝太安二年(303年)江漢間爆發(fā)張昌起義。義軍別帥石冰率部東攻,占據江、揚二州。義興(今江蘇宜興)世族大地主周玘糾合士族武裝配合晉軍攻滅石冰,一定江南。永興二年(305年)晉右將軍陳敏乘內亂據有吳越之地,企圖建立割據政權。西晉派兵討伐,周玘又和江東世族顧榮等起而響應,俘陳敏,后斬于建康(今江蘇南京),再定江南。永嘉四年(310年)晉建武將軍錢(王會)奉命北援洛陽,行至廣陵(今江蘇揚州)懼敵不敢前進,殺晉官吏,自稱平西大將軍、八州都督,率兵南攻義興。周玘又糾合鄉(xiāng)里地主武裝,與晉將軍郭逸詩平錢(王會),三定江南。
西晉末年,江東世族大地主鎮(zhèn)壓農民起義和平定割據勢力的軍事活動。江東世家大族勢力自三國時期以來一直不衰,對穩(wěn)定江南有舉足輕重之勢。西晉惠帝太安二年(303年)江漢間爆發(fā)張昌起義。義軍別帥石冰率部東攻,占據江、揚二州。義興(今江蘇宜興)世族大地主 周玘糾合地主武裝配合晉軍攻滅石冰,一定江南。永興二年(305年)晉右將軍陳敏乘內亂據有吳越之地,企圖建立割據政權。西晉派兵討伐,周玘又和江東世族顧榮等起而響應,俘陳敏,后斬于建康(今江蘇南京),再定江南。永嘉四年(310年)晉建武將軍錢(王會)奉命北援洛陽,行至廣陵(今江蘇揚州)懼敵不敢前進,殺晉官吏,自稱平西大將軍、八州都督,率兵南攻義興。周玘又糾合鄉(xiāng)里地主武裝,與晉將軍郭逸詩平錢(王會),三定江南。
兩晉歷史事件三:郝散起兵
元康四年(294年)于谷遠(今山西沁源)起兵反晉,攻上黨,殺長吏。不久降晉,為馮翊都尉所殺,其弟郝度元率馬蘭羌、盧水胡諸部族再次起事,推動關中氐羌人民悉起反晉。
郝散(?-294) 西晉時匈奴族起義首領。元康四年(294年)于谷遠(今山西沁源)起兵反晉,攻上黨,殺長吏。不久降晉,為馮翊都尉所殺,其弟郝度元率馬蘭羌、盧水胡諸部族再次起事,推動關中氐羌人民悉起反晉。
看過“兩晉歷史事件”的人還看了:
3.歷史時間怎么記
5.中國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