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句是什么意思
俳句是日本的特色文學,其地位相當于我國的唐詩宋詞。你對俳句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的俳句是什么意思,一起來看看吧。
俳句是什么意思
俳句簡介
俳句俳句是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由十七字音組成,要求嚴格,受“季語”的限制。它源于日的連歌及俳諧兩種詩歌形式。
【詞目】俳句
【拼音】pái jù
【基本解釋】以十七個音為一首的一種日本短詩。要求嚴格,受“季語”的限制。
詳細解釋含義
1. 對偶的詩句?! ∏逯芰凉ぁ稌啊肪矶?ldquo; 徐巨源 曰:…… 蘇 李 、十九首,變?yōu)?黃初建安 ,為選體,流為齊梁俳句,又變至唐近體,而古詩盡亡。”
2. 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以三句十七音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
我國作家鄭振鐸《蝴蝶的文學》:“在日本的俳句里,蝴蝶也成了他們所喜詠的東西。” 艾蕪《地貌的青春》:“腦海中涌起了詩意畫意的漣漪,也就自然地記起日本詩人的俳句和短歌。”
起源
連歌是源于十五世紀日本的一種詩歌,同中國近體詩聯(lián)句相仿,是由多個作家一起共同創(chuàng)作出來的詩。它的第一句為五、七、五句式的十七音,稱為發(fā)句,脅句為七、七句式的十四間,第3、第4句以后為前兩種句式輪流反復,最后一句以七、七句式結束,稱為結句。
連歌是格調高雅、古典式的詩。連歌中承襲了中世的審美意識,其寫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來創(chuàng)作出詩句。其后,連歌漸漸被一種稱作“俳諧”的幽默詩而代替。
俳諧和連歌一樣,也是由十七音和十四音的詩行組合展開的詩。但是,俳諧將連歌諷刺化,加入了庸俗而且時髦的笑話。俳諧較多地使用諧音的俏皮話,而且喜歡使用連歌中沒有用過的富有生活氣息的事物來作為題材。
在俳諧中,開始有人將發(fā)句作為獨立的作品來發(fā)表。這就是“俳句”的起源。
格式
俳句是一種有特定格式的詩歌。俳句的創(chuàng)作必須遵循兩個基本規(guī)則:
第一 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個字母組成,當然了,這是以日文為標準的。
第二 俳句中必定要有一個季語。所謂季語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節(jié)用語。在季語中除“夏季的驟雨”、“雪”等表現(xiàn)氣候的用語外,還有象“櫻花”、“蟬”等動物、植物名稱。另外,如“壓歲錢”、“陽春面”這樣的風俗習慣也多有應用。這些“季語”通常帶著現(xiàn)代日本人民對于幼小時代或故鄉(xiāng)的一種懷念眷戀之情。
代表人物:俳諧三祖
1.山崎宗鑒 (?——1553),近江人,本姓志那,名彌三郎范重。曾以武士身份事足利義尚,義尚陣亡后,辭官為僧,隱居攝州尼崎,時年三十五歲,后移居山崎,即以為姓,改名宗鑒。晚年結庵于贊岐觀音寺附近。卒年一說八十九歲,或云八十五歲、七十二歲。
宗鑒性格飄逸不羈,憧憬自由奔放的境界,對貧困處之泰然,只是埋頭鉆研俳諧。一說室町時代末期,連歌極盛,連歌師飯尾宗祇名滿天下,宗鑒自度在連歌方面總不能勝,乃別創(chuàng)俳諧與之爭衡,因被后世尊為“俳諧之祖”。所編《犬筑波集》為俳書之濫觴,另有《竹馬狂吟集》,今不傳。
宗鑒提倡以口語俗語作諷刺揶揄,他雖主張廢除一切格律,但對季題卻很尊重,這一點被后進諸家加以確認,終于成為俳句一大鐵則。
宗鑒的句作大致可以按內容分成兩部分,一是嘲世的滑稽詼諧之作,例如:
良月若安柄 絕似佳團扇 兩手拄地上 青蛙方詠歌 圓圓春日出 悠悠白日長
另一部分是安貧之作。宗鑒雖然窮愁潦倒,卻從不阿附權貴,只是相當自得其樂地過著隱居生活,這種淡泊自守的節(jié)操也通過句作反映出來,如:
入夜食毛栗 明月出山巔 十月紙窗破 遂識金風寒
據(jù)說他室內環(huán)堵蕭然,只有一只藥罐,門口貼著一張紙,上面寫著:“上客可速退,中客盤桓一日歸,下客請留宿一宵。”臨終時還詠了如下的“辭世”歌:
若問宗鑒何處去 答因俗務他界行
這首歌由于表達了他始終如一超然灑脫的心情,所以至今仍為眾口傳誦。
2.荒木田守武 (1472——1549),伊勢人,繼祖、父之后為伊勢內宮神官,既善連歌,有熱中于俳諧,曾說:“俳諧連歌的格律當由我制定。”晚年撰有《俳諧連歌獨吟千句》(又稱《守武千句》),就中應用連歌法則,作了制定俳諧格律的嘗試,是俳諧史上一大業(yè)績。總的說來,其句作不卑不亢,品格較宗鑒為高。有些作品十分聲動有致,如:
河岸似前額 青柳寫雙眉 蝴蝶翩翩舞 落花疑返枝
3.松永貞德 (1570——1653),京都人,曾祖父入江九郎盛重系攝州高槻城主,父永種時才改姓松永,幼名勝熊,別號逍遙軒、長頭丸、延陀丸、松友、五條翁、花咲翁、明心居士等。博學多才,嘗從名流九條玖山、細川幽齋(即細川藤孝)等學和歌,從里村紹巴學連歌,自稱“有師五十余人”。他又致力于俳諧,祥細制定俳諧格律,自號“俳諧中興之祖”,門流滿天下。朝廷曾于慶長三年(1598)賜號“花之本”(自鐮倉、室町時代以降,日本政府授給最佳連歌師的稱號,一個時代僅限一人),許為“俳諧宗匠”,后人將宗鑒、守武和他并稱“俳諧三祖”。
簡單地說,貞德認為“俳諧就是每句皆用俳言詠成的連歌”。所謂“俳言”,就是指不為古來和歌或連歌所采用的俗語和漢語。他編撰的《御傘》一書,詳列俳諧用語1476條及其用法上的一定規(guī)則,大多附有用以說明的連歌,當時稱為“俳諧秘本兵法”。此書將俳諧法則化繁為簡,消除了由來存在的疑問,確立了“貞德派”(俗稱“貞門”)的標準。
貞德所著書尚有《淀川》《油粕》《紅梅千句》《歌林雜話》等。他的句作喜用比喻,當時頗為人傳誦,現(xiàn)在看來雖講究一定技巧,但缺乏思想感情,難以稱為名句。例如:
斑爛彩霞起 迎得寅年來(以“斑爛”喻虎皮紋理)
鳳凰欲出世 酉年何悠長 白銀何相似 庭砂夜月中
月光下的細沙耀眼生輝,確有些像白銀,這一首俳句可以說是最早的寫生句之一。
今日又時雨 還同春夏秋
日本稱深秋初冬乍降乍止的細雨為“時雨”,以其能觸思抒懷,古來多為歌人俳人吟詠。
貞德門下弟子極多,著名的有以貞門七俳仙為首的約四十余人。
知識拓展:俳句名人
“俳圣”松尾芭蕉 提到俳句,就不得不提到松尾芭蕉。芭蕉被日本人稱為“俳圣”,他對日本俳句的發(fā)展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松尾芭蕉 (1644—1694)日本江戶時候俳諧詩人。本名松尾宗房,別號桃青、泊船堂、鈞月庵、風羅坊等。生于伊賀上野。他十歲開始做大將藤堂家的嗣子良忠的侍童。良忠?guī)煆谋贝寮疽鲗W習貞門俳諧,因此芭蕉也對貞門很親近了。后來在江戶,芭蕉寫出了《談林十百韻》,已經(jīng)具有很明顯的談林俳諧風格。
芭蕉在貞門、談林兩派成就的基礎上把俳諧發(fā)展為具有高度藝術性和鮮明個性的庶民詩。他將以前以滑稽突梯為主、帶有游戲成分的俳句提高到嚴肅的、以追求詩的意境美的作風上去。
芭蕉的詩風可以用“閑寂風雅”四個字來概括。像他的名句《古池》就是通過閑寂的獨特表現(xiàn)力來產(chǎn)生藝術的風雅美的:
“閑寂古池旁,青蛙跳進水中央,撲通一聲響。”
這首俳句描寫了一只青蛙跳入古池的一剎那。在這一剎那,四周閑寂的靜與青蛙躍入池塘的動完美的結合了起來。青蛙跳之前,一切是靜的,青蛙跳之后,一切仍會恢復平靜。表面上是無休無止的靜,內面卻蘊含著一種大自然的生命律動和大自然的無窮的奧妙,以及作者內心的無比激情。飄溢著一股微妙的余情余韻和一股清寂幽玄的意境。
下面再看一首芭蕉的《賞櫻》:
“樹下肉絲、菜湯上,飄落櫻花瓣。”
這首俳句了有了明顯的生活氣息,但是那股子閑寂依舊透過文字撲面而來。
芭蕉還有一首《春雨》深受芥川龍之介推許:“春雨霏霏芳草徑,飛蓬正茂盛。”
與謝蕪村和小林一茶、芭蕉之后,最出名的俳句詩人莫過于與謝蕪村與小林一茶。
與謝蕪村 (1716—1783)日本俳句詩人、畫家。少年時代即愛好藝術。二十歲前后喪失家產(chǎn),漂泊至江戶,拜師學習俳諧,寄寓于芭蕉傳人早野馬人的夜半亭,為江戶俳壇所矚目。以后十年間游歷各地,致力學畫。后名聲大震。一七五七年成家,恢復俳諧創(chuàng)作。一七六七年斷承夜半亭俳號,發(fā)展成為一代宗匠。他提倡“離俗論”,反對耽于私情、沾染庸俗風氣的俳諧,致力于“回到芭蕉去”。
蕪村的俳句,擅長對自然景物作細致的觀察,作寫生式的描寫。作風以絢爛華美見長。
下面是蕪村的四首俳句:
“秋風寂寥,酒肆吟詩有漁樵。”“春雨細細落,潤澤沙灘小貝殼。”“薔薇開處處,想似當年故鄉(xiāng)路。”“春已歸去,櫻花梭巡而開遲。”
像上面第二首中,通過對細雨潤貝殼的描寫來表現(xiàn)出的那種優(yōu)雅的美,正是蕪村的擅長。
小林一茶 (1763—1827)本名彌太郎,生于信濃國水內郡柏原村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里。十歲即開始學習俳諧。由于他的動蕩不安的經(jīng)歷,一茶的俳句有著自己鮮明的風格。有人評論他,說“自嘲自笑,不是樂天,不是厭世,逸氣超然。”
一茶有一首寫故鄉(xiāng)的俳句十分出名:
“故鄉(xiāng)呀,挨著碰著,都是帶刺的花。”
對于故鄉(xiāng),一茶是懷念的,也是不滿的,這首俳句將那種復雜的心情寫了出來。
一茶的一生坎坷不遇,他的俳句里常常會流露出一種孤獨的感覺和對現(xiàn)實的憤懣,下面是他的三首俳句:
“元旦寂寥,不止我是只無巢鳥。”、“回家去吧,江戶乘涼也難啊。”、“雁別叫了,從今天起,我也是漂泊者。”
但一茶同時又是質樸天真的。他的代表作之一、懷念六歲時的一首俳句:
“到我這里來玩喲,沒有爹娘的麻雀。”
便將這種質樸天真深深地表現(xiàn)了出來。
正岡子規(guī) (1867—1902),本名常規(guī),生于愛媛縣。1891年冬,著手編輯俳句分類全集的工作,1892年開始在報紙刊載《獺祭屋俳話》,提出俳句革新的主張。子規(guī)認為俳諧連歌缺少文學價值,主張使發(fā)句獨立成詩,定名為俳句,為后世沿用。
正岡子規(guī)俳句石碑俳句可以說是子規(guī)的手中真正發(fā)展成為日本民族最短的詩歌的。
“我庭小草復萌發(fā),無限天地行將綠。”、“信家木曾問旅路,唯聞前方白云深。”、“渡船春雨至,船上傘高低”
這是子規(guī)的三首俳句,句中對自然的把握很是獨到。
子規(guī)有三首絕筆,下面的這首俳句便是其中之一:
“喉頭痰一斗,瓜汁難解憂。”
這首俳句寫完的第二天,子規(guī)便離開了人世。
土方歲三 (ひじかたとしぞう、hijikatatoshizou),生于天保6年五月五日(1835年5月31日),卒于明治2年五月十一日(1869年6月20日),為新選組副長。諱義豊,雅號豊玉?;麅忍裒廊?。新選組鬼副長土方歲三為幕末之佐幕派大將。在明治維新后,他成為德川幕府和武士道精神直至最后一刻的末代武士之代表人物。
其佩刀為太刀和泉守兼定(いずみのかみかねさだ)和脅差堀川國廣(ほりかわくにひろ)。
其興趣另有和歌與俳句,展現(xiàn)其風雅的一面。
無季俳句
日本俳句朗誦場面無季俳句,顧名思議,就是不要俳句中的季語。一茶有一首俳句便沒有季語:
“撒把米也是罪過啊,讓雞斗了起來。”
自由律俳句則徹底地連俳句的格式也放棄,雖然它一直未成為俳句的主導,但對于中國人來說,要寫一寫漢俳的話,還是寫這種自由律的俳句要來的好一些。
猜你感興趣:
2.松尾芭蕉的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