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知識框架結構歸納圖
高中歷史是文科高考科目,主要考查學生的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時空觀念、史料證實、歷史理解、歷史解釋以及歷史價值觀等內容,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你提供的高一歷史知識框架結構歸納圖,希望大家喜歡。
高一歷史知識框架結構歸納圖欣賞
高一歷史知識框架結構歸納圖1
高一歷史知識框架結構歸納圖2
高一歷史知識框架結構歸納圖3
高一歷史知識框架結構歸納圖4
高一歷史知識框架結構歸納圖5
高一歷史知識點一
1 王權:世俗權利;教權:宗教權力
2 王權與教權相互依存的例子:
8世紀時,教會仍受王權控制。教會為了自身的發(fā)展和壯大,竭力與王室結成同盟,已獲得國家的大力扶植。王權則期望教會能為自己的統(tǒng)治披上合法神
圣的外衣,強化王權。于是雙方相互利用,互為依存,如:
加洛林王朝的建立——丕平篡位開創(chuàng)了教皇干預世俗君主廢立的先例。
丕平獻土(把羅馬周圍的土地交給教皇統(tǒng)治)——奠定了教皇國的基礎,并使羅馬教會掌握了世俗權力。
查理加冕稱帝——體現了“君權神授”的古老原則。
3 王權與教權相互斗爭的例子
從11世紀開始,由于教會權勢的膨脹和世俗權力的軟弱,一度攜手的王權和教權沖突時起。這一矛盾在德意志國家表現得尤為明顯,如:
卡諾莎覲見——表明教皇當時已完全擺脫了世俗君主的控制,并具備了與之抗衡的能力。
13世紀末葉,十字軍運動以慘敗而告終,作為倡導者的天主教會威望驟降,教權開始走下坡路,與此同時,由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新興市民階層的支持,英、法等國的中央政府權力則逐步得到加強。
阿維尼翁之囚是教權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高一歷史知識點二
1 莊園是歐洲中世紀農村基本的經濟和社會組織。
特點:自給自足 勞動者:農奴
莊園衰敗的原因:14世紀以后,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貨幣關系的滲透,導致領主自營地大為縮減,莊園開始衰敗。
2 城市的復興與自治
城市復興的原因和時間:從11世紀開始,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城市再度興起。
城市復興的地點:意大利北部地區(qū)、法蘭西南部地區(qū)和北海南部沿岸地區(qū)的中世紀城市,興起最早,發(fā)展最快。
爭取自治(司法權、行政權)是城市反對封建領主斗爭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金錢贖買和武裝斗爭是常用的兩種手段。
3 西歐封建制度的特點:
1 以農奴勞動和地租剝削為基本特征的封建經濟制度。
2 封建等級制度和等級君主制
3 王權與教權相互依存和斗爭的狀況成為西歐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特征。
4 莊園制度。14世紀后,城市復興。
猜你喜歡:高一歷史知識框架結構歸納圖
上一篇:高一歷史知識結構框架圖表
下一篇:高一歷史知識框架結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