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成語故事
春秋戰(zhàn)國歷史時期是一個大動蕩的年代,諸侯爭霸戰(zhàn)亂不休最后被秦統(tǒng)一。下面是有出自春秋的成語典故,歡迎參閱。
出自春秋的成語典故: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重耳逃亡來到楚國。楚成王認(rèn)為重耳日后必有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shè)宴招待重耳,忽然問道:“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dāng)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dāng)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兩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dāng)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pú)。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成語“退避三舍”,現(xiàn)在常用來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出自春秋的成語典故:負(fù)荊請罪
戰(zhàn)國時代,趙惠文王因藺相如辦外交有功,拜藺相如為上卿,官位在廉頗大將之上。廉頗因此心中不快,覺得自己功勞卓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dāng)面侮辱藺相如。藺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頗爭位次先后,便處處避讓廉頗,上朝時假稱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遠(yuǎn)遠(yuǎn)望見廉頗的車子迎面而來,急忙叫手下人把車趕到小巷里避開。他手下的人便以為主人害怕廉頗,非常不解。藺相如對他們解釋說:“秦國這樣強大,我都不怕,廉又有什么可怕呢?我想,強橫的秦國今天之所以不敢對我們趙國輕易用兵,只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兩人。如果我和廉兩人不能和睦相處,像老虎一樣相斗,必定有一虎受傷,秦國就會趁機侵略趙國。我所以對廉避讓,是因為我把國家的安危放在前頭,不計較私人的怨恨。”
藺相如這番話傳到了廉頗耳中,廉頗為藺相如如此寬大的胸懷深深感動,覺得十分慚愧。于是脫掉上衣,在背上綁了一根荊杖,請人領(lǐng)到藺相如家請罪。兩人從此成為至交。
后用“負(fù)荊請罪”表示向人認(rèn)錯賠罪。
出自春秋的成語典故:一鳴驚人
戰(zhàn)國時期,齊威王繼承王位已有三年了,可是他整天飲酒作樂,不理朝政。
大臣淳(chún)于髡想了個激勵齊威王的辦法。他說:“大王,臣聽說齊國有一只大鳥,三年來不飛也不叫……”他故意停頓一下,試探地問:“大王知道這是一只什么鳥?”齊威王知道淳于髡在暗喻自己,不由得大笑起來。笑過一陣后,他才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從那以后,齊威王就到各地去視察。看到稱職的大夫,就給予獎勵;發(fā)現(xiàn)一個破壞生產(chǎn)的大夫,就扔進油鍋處死。接著,他又嚴(yán)格整頓軍隊,打敗了入侵的魏國軍隊。齊威王“一鳴驚人”,使各國君主都感到震驚。
成語“一鳴驚人”比喻平時默默無聞,突然干出一番驚人的事業(yè)來。
出自春秋的成語典故:老馬識途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恒公率軍出征,卻在途中因大霧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靠一匹老馬才能平安回國。從此,齊國上下對這匹識途老馬倍加寵愛,漸漸地,老馬迷失了自我。它常這樣想,原來我有如此異能,我可是匹寶馬啊!老馬陷入了自我陶醉中。
過了一個月,齊恒公再次出征,為了防止迷路,齊恒公又帶上了這匹老馬。老馬得意極了,把頭抬得高高的,連正眼也不瞧那些戰(zhàn)馬一眼。不出齊恒公所料,途中又遇大霧,只好就地扎營。因大霧久久不散,糧食也吃完了,齊恒公只好率人回城取糧,又把老馬牽了出來,讓它帶路。老馬心想:我有異能,肯定能帶大王回去。于是,老馬隨便選擇了一條路,揚蹄前行,不料走了幾個時辰,卻發(fā)現(xiàn)是條死路。齊恒公怒極之下,一刀殺了老馬。原來老馬太驕傲,沒有在沿途做下標(biāo)記,因此迷了路。
老馬剛醒悟,已是含淚于九泉之下了。
猜你喜歡:
5.春秋時期成語故事
出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成語故事
上一篇:出自戰(zhàn)國時期成語故事
下一篇:春秋時期的晉楚的戰(zhàn)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