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皇帝順序表
東漢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復(fù)由劉氏統(tǒng)治的漢王朝。在東漢時期,都誕生了哪些皇帝呢?這些皇帝的排列順序表又是怎樣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東漢皇帝順序表吧!
東漢皇帝的排列順序
光武帝劉秀 -- 漢明帝劉莊 -- 漢章帝劉炟 -- 漢和帝劉肇 -- 漢殤帝劉隆 -- 漢安帝劉祜 -- 漢少帝劉懿
漢順帝劉保 -- 漢沖帝劉炳 -- 漢質(zhì)帝劉纘 -- 漢桓帝劉志 -- 漢靈帝劉宏 -- 漢少帝劉辯 -- 漢獻(xiàn)帝劉協(xié)
東漢光武帝劉秀個人簡介
劉秀(前6—57年),漢族,后漢王朝(也俗稱東漢)開國皇帝。字文叔,西漢末年南陽郡(今湖北棗陽)人,西漢皇族后裔,漢高祖九世孫。雖名為皇族后裔,但劉秀這一支屬遠(yuǎn)支旁庶的一脈,尤其是到了西漢后期,劉氏皇族的子孫遍布天下,《漢書·平帝紀(jì)》載:“宗室子,漢元至今,十有余萬人”,可見,到了西漢末年,劉氏宗族后裔的數(shù)量是何等的龐大。劉秀的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陽,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劉秀這里,更是完全成了布衣平民。新莽末年,海內(nèi)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tǒng)的劉秀與兄在家鄉(xiāng)乘勢起兵,并在昆陽之戰(zhàn)中一舉殲滅了新莽王朝的主力。公元25年,劉秀與綠林軍公開決裂,在河北登基稱帝,建立了后漢王朝。經(jīng)過長達(dá)十?dāng)?shù)年之久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劉秀先后平滅了更始、建世和隴、蜀等諸多割據(jù)政權(quán),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紛爭戰(zhàn)亂長達(dá)20余年的中國大地再次歸于一統(tǒng)。天下定后,劉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國策,發(fā)展生產(chǎn)、大興儒學(xué),從而奠定了后漢王朝近兩百年的基業(yè)。
劉秀為人、與其長兄劉縯不同,劉縯不事家人居業(yè),傾身破產(chǎn),交結(jié)天下豪杰,欲圖大事;而劉秀則為人“多權(quán)略”(《太平御覽》卷九十引《東觀漢記》),處事極為謹(jǐn)慎。新莽末年,天下的亂象已現(xiàn),劉縯和南陽的諸多子弟都欲趁亂起兵,而劉秀卻持謹(jǐn)慎的態(tài)度以觀時局。據(jù)《太平御覽》卷九十引《東觀漢記》載:“上深念良久,天變已成,遂市兵弩”,可見劉秀起兵是經(jīng)過了深思熟慮和謹(jǐn)慎決斷的,見天下確已大亂,方才決定起兵!性格上的不同也決定了日后劉縯、劉秀兩兄弟截然不同的結(jié)局。
漢明帝劉莊個人簡介
劉莊(28年-75年),初名劉陽,光武帝劉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陰麗華,東漢第二位皇帝。初封東海王。建武十九年,立為皇太子,建武中元二年二月,即皇帝位。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漢明帝提倡儒學(xué),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quán)柄,權(quán)不借下。他嚴(yán)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與政,對貴戚功臣也多方防范。同時,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脅。永平十六年,命竇固征伐北匈奴。其后,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諸國皆遣子入侍。次年,復(fù)置西域都護(hù)。此外,隨著對外交往的正常發(fā)展,佛教已在西漢末年開始傳入中國。明帝之世,吏治比較清明,境內(nèi)安定。
漢明帝劉莊(公元28年十一月二十七—75年八月初六),字子麗,廟號漢顯宗,東漢第二任皇帝。漢光武帝劉秀的第四子,母為陰麗華。初名劉陽,封東海王。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立為皇太子,中元二年(公元57年)繼皇帝位。
劉莊在當(dāng)皇子和太子時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了過人的資質(zhì),在10歲時就通曉了《春秋》。時之樂人以歌詩四首,以贊太子之德:其一曰《日重光》,其二曰《月重輪》,其三曰《星重耀》,其四曰《海重潤》。光武帝統(tǒng)一中國后,發(fā)現(xiàn)墾田畝數(shù)和人口不對,于是開始重新清查田畝,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度田事件。各個州郡的官員進(jìn)京匯報工作,光武看到陳留吏的牘上寫有,“潁川、弘農(nóng)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于是他就問陳留吏這是什么。陳留吏說不知道什么意思,他是在洛陽的長壽街上得到的。這時,帳幄后面只有12歲的東海王劉陽插話說,這是郡里的官吏教他(陳留吏)怎么核查土地。光武又問,那為什么河南南陽不能問呢?劉陽又說,河南是帝城,南陽是帝鄉(xiāng),這兩個地方田畝和宅第肯定逾制所以不能認(rèn)真核查。光武于是讓虎賁將詰問陳留吏,陳留吏所言果然和劉陽一樣。光武也不得不對自己這個只有12歲的兒子另眼相看。
建武19年,單臣、傅鎮(zhèn)等造反,占據(jù)原武城,劫持了該城的官吏。光武派臧宮率兵圍剿。由于單臣、傅鎮(zhèn)他們糧草充足,所以臧宮雖然把他們困在城里,又死傷了很多士兵,但就是攻不破城池。光武招集大臣們研究對策,大家多提議懸賞以攻城。只有東海王劉陽主張不要圍城太緊、太急,讓賊人可以突圍,這樣一個亭長就能對付了他們。結(jié)果真如劉陽所料,叛賊分散突圍后都被平定、消滅。
明帝在位時,吏治清明,境內(nèi)安定。加以多次下詔招撫流民,以郡國公田賜貧人、貸種食,并興修水利。所以,當(dāng)時民安其業(yè),戶口滋殖。光武帝末年,全國載于戶籍的人口為2100多萬,至明帝末年,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激增至3400多萬。明帝和章帝在位期間,出現(xiàn)了繁榮的盛世局面,史稱“明章之治”。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八月初六(陽歷9月5日),死于洛陽東宮前殿。在位十九年,死時四十八歲。葬于顯節(jié)陵(今河南洛陽市東南)。廟號顯宗,謚號孝明皇帝。
漢章帝劉炟個人簡介
劉炟生于建武中元二年(57年),是漢明帝劉莊的第五個兒子,母為賈貴人。永平三年(60年)二月十九日,劉炟被立為皇太子,時年三歲。劉炟年少寬容,愛好儒術(shù),很受父親漢明帝的器重。
永平十八年(75年)八月初六日,漢明帝去世,皇太子劉炟即皇帝位,時年十九歲,是為漢章帝,尊嫡母皇后馬氏(明德皇后)為皇太后。八月十六日,葬漢明帝于顯節(jié)陵。十月初二日,大赦天下。
章和二年(88年)二月三十日,漢章帝在章德前殿去世,時年三十三歲,謚號孝章皇帝,廟號肅宗。漢章帝遺詔不起寢廟,一概依照安葬漢明帝的制度。三月十八日,漢章帝被安葬于敬陵(今河南洛陽東南)。
漢章帝即位后,勵精圖治,注重農(nóng)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衣食樸素,實行“與民休息”,并且“好儒術(shù)”,使得東漢經(jīng)濟(jì)、文化在此時得到很大的發(fā)展。這時思想也比較活躍,如王充等。此時政治清明,經(jīng)濟(jì)繁榮。章帝還兩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區(qū)重新稱藩于漢。因為明、章兩代大體承繼了光武之施政方針,勵精圖治,使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故史稱“明章之治”。但由于過分抬高儒教,致使一些官員求虛丟實,開始腐敗。而且章帝過于放縱外戚,導(dǎo)致漢和帝時期外戚專權(quán),種下了日后外戚專權(quán)和宦官專政的原因。
史稱章帝忠厚仁義,篤于親系,而且章帝的政令刑罰的確也是比較寬疏的。例如依東漢制度,官員貪污要禁錮三世,即三代人都不準(zhǔn)為官。章帝廢除了這項制度。而章帝對官員和貴族的賞賜,又往往超過規(guī)定的限額,造成國家財政的困難,且把這些負(fù)擔(dān)都轉(zhuǎn)嫁到人民頭上。可見章帝之寬疏,并非完全建立在原則之上的。
↓↓↓↓↓下頁更多東漢皇帝個人簡介↓↓↓↓↓
東漢皇帝順序表
下一篇:漢朝劉秀是個怎樣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