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局限性有哪些
分封制也稱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狹義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宗族姻親、功臣子弟、前朝遺民分封領(lǐng)地和相當?shù)闹螜?quán),屬于政治制度范疇。下面是有分封制局限性,歡迎參閱。
分封制局限性
分封制的局限性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首先分封制的局限性要從君主的角度來考慮,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矛盾這一點是存在的,但是分封制也同樣將君主權(quán)力中很大一部分外放,這樣一來諸侯在自己的國土上權(quán)力就容易過高,相當于諸侯國有了自己的政權(quán),那么在君主能力過低或者是政權(quán)空虛的時候,對諸侯國的制約相對就弱了。
另外分封制的局限性也要從諸侯方面來說一說,各個諸侯擁有了自己的土地和人民,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的政權(quán),若是君主一直強盛或許還可以保持相安無事,可是若是君主權(quán)力相對較弱的時候,而諸侯國和諸侯國之間的矛盾就更加明顯了,經(jīng)濟上獨立政權(quán)上還處于較為自由時期,那么這樣一來很容易引起國家政權(quán)的割據(jù),諸侯間也難免會引起戰(zhàn)爭。
分封制和推恩令
分封制是古代封建社會比較重要的一項制度措施,但是實行過分封制的朝代其實并不算太多,為了減少矛盾也為了分散更加的利益沖突,所以才將分封制作為一種主要的政治制度。而推恩令說起來和分封制的目的有些相似,但是做法上卻是完全不同的,那么分封制和推恩令有何不同之處呢?
分封制和推恩令的相同之處在于這兩種制度都是為了加強君主手中的權(quán)力,這也就說明分封制和推恩令的目的其實是一致的。都是希望通過一些手段可以讓有潛在威脅的力量得以控制,然后讓中央的權(quán)力變得更加強大。
但是分封制和推恩令卻還是有許多不同的地方的,分封制是君主將一些權(quán)力交給了諸侯讓他們幫助國家管理地區(qū),但是前提必須是君主的權(quán)力足夠強大可以遏制諸侯,這種制度在君主權(quán)力衰弱之后,就不再有效力了。這種制度嫡長子占有絕對的優(yōu)勢,除了嫡長子之外的兒子卻沒有任何繼承土地和地位的權(quán)力,制可以獲得一些少量的財產(chǎn)。
而推恩令和分封制就不同了,推恩令是在漢朝時期諸侯國的實力過于強大,從而引起了君王的注意和忌憚。推恩令規(guī)定除了嫡長子之外,其他的兒子也具有繼承地位和土地的可能,也就是說在推恩令之下諸侯的兒子除了嫡長子之外可以平均分配諸侯國的土地,這樣一來諸侯所擁有的土地就越來越少了,而他們的統(tǒng)治范圍只能和縣差不多大小,實行推恩令不僅沒有因為削藩而引起藩王們的反抗,反而可以更加容易的削減他們的實力。
西周分封制意義
分封制是古代一種常見的政治制度,在許多王朝的君王都會用分封制賞賜自己的功臣或者親屬,這個詞匯不知從多久之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再經(jīng)過了漫長的時期演變之后,西周分封制可以說達到了一定鼎盛時期,同時也是相對比較穩(wěn)定的。那么西周分封制是怎么回事呢?
西周分封制也是西周時期整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如果根據(jù)這個制度的目的來說其實就是為了維護和加強奴隸制國家特有的政權(quán),而做法上同其他時期差別并不是很大,周王會把自己身邊的功臣或者一些貴族的后代們分封到國家各個地區(qū),然后建立起諸侯國來賞賜給他們,這樣就解決了許多高級階層的內(nèi)部之間的矛盾,這也是西周分封制的一個特點。
西周分封制將國家一部分的土地分給將領(lǐng)或者王族之后成為各個諸侯國,這些諸侯國必須受到周王的管束,如果周王有需要還要派兵協(xié)同周王作戰(zhàn),這樣一來不僅將這些臣子之間的矛盾解決了,而且最高階層的權(quán)力依舊還是掌握在周王手中。在一定程度上還將國家的疆土領(lǐng)域進行了擴張。但是到了后期也就是春秋時期的時候,西周分封制因為王室能力日益衰退最終還是崩潰了,周王王室能力衰退之后,相對應(yīng)的是各個諸侯國反而日益強大起來,諸侯爭霸的局面讓西周分封制無法再繼續(xù),直到齊桓公上位之后西周分封制最終還是滅亡了。
猜你喜歡:
2.漢朝分封制的意義
4.中國周朝分封制
5.分封制的名詞解釋
分封制局限性有哪些
上一篇:武財神趙公明簡介
下一篇:分封制崩潰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