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劇電影推薦精選
這么多關于歷史題材的電影,最好的一部還是它,下面由學習啦小編帶領大家簡單了解一下。
這屆北京電影節(jié),4K3D修復版的《末代皇帝》成為最搶手的電影,這部影史經典也終于在多年后在距離紫禁城最近的地方重新放映 -
導演: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主演: 尊龍 / 陳沖 / 彼得·奧圖爾 / 鄔君梅
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
制片國家/地區(qū): 意大利 / 中國大陸 / 英國 / 法國
上映日期: 1987-10-23
本文來自豆瓣網友靜波的影評,原題“末代皇帝:那要命的廣角自然光”
《末代皇帝》創(chuàng)造了中國影視歷史上的好幾個第一:第一部在故宮取景的故事片(而非資料片),而且是完全清場移除護欄的取景,后來鄭少秋的《戲說乾隆》中,你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乾隆身后的太和殿正門被鐵欄擋住。貝托魯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講述中國的故事。而且,這是關于中國的電影首次獲得奧斯卡金獎。許出于對于大師的尊敬,中國人第一次沒有對電影內容做出任何限制。
或許,是貝托魯奇的意大利共產黨員的身份幫助了他?
這部電影長達2小時35分鐘。
溥儀這個人,很難簡單地用好壞來定論。他自小便是皇帝,自以為擁有一切。但是民國政府和日本人用洋槍大炮向他示威。在五千年歷史上,他是個罕見的“三起三落”皇帝,曾經三次稱帝:滿清的末代皇帝,張勛復辟時稱帝,“滿洲國”稱帝;又三次投降:向民國投降,向日本人投降,又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投降。總體來說,溥儀可看作是一個沒什么能量,也沒有個準確想法的人,或者說就是一個庸人,有點無知。不錯,他也曾想做一番大事,例如投靠日本,以雪孫殿英盜挖祖墳之仇,但是他自身沒有能力,那些接近他的人,只是想利用他。
這樣看來,說溥儀是一等戰(zhàn)犯還真是高抬他了。他是一個王朝的犧牲品。王朝到了結局,總會有人不自主地被推上第一線,以粉身碎骨的方式維持它最后的尊嚴。
回到電影上來。我覺得,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導演以全新的視角,在兩個多小時中講述了溥儀的一生。在電影中,溥儀不再是我們一直理解的那個罪人,而是一個無知、本性中還有一絲善良的庸人。歷史狂潮將他卷來卷去,他無能為力。
導演對于光影的運用,已經趨于化境。影片幾乎全部采用自然光,大量運用廣角拍攝。任何一個想學習攝影或者攝像的人,都應該好好看看這部電影,看看如何運用光線表達人物的心情。貝托魯奇說:“在紫禁城,溥儀從未獲得過陽光的直照,他總是處在陰影中。在這段生活中,他在思想上始終同外界隔絕的,稍后,當他從老師莊斯敦那兒學到的東西愈多,我們就愈來愈多地感到陽光照著他了。光與影的博斗也就逐漸展開了,就像意識和無意識在你身上展開了搏斗一樣。在滿洲國那部分故事中,當他被日本人充當傀儡皇帝,而他自己也夢想著重返自己的帝國時,陰影幾乎又籠罩了整個畫面,就像又回到了他童年時代一樣,后來,在監(jiān)獄中,他回想自己的一生。愈是他懂得許多事情時,光和影也愈來愈趨向平衡,他應該在光和影完美無缺的平衡中,在平穩(wěn)的色調中了結你的一生。我只希望能夠實現(xiàn)這一設想?!痹谶@里,光象征著開放、歡樂,而影象征著封閉、憂郁。
溥儀的后半生,不可避免的提及那個年代。油頭粉面、大腹便便的管教干部,瘋狂的忠字舞,橫掃一切牛鬼蛇神。這些東西在我們的電影中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因此看到此處,心中仍不免惴惴。
另外找到幾個花絮:
·本片獲得1987年第60屆美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最佳服裝獎、最佳作曲獎、最佳剪輯獎、最佳音響效果獎、最佳攝影獎和最佳美工獎。
導演貝托魯奇的另一部作品就是那部驚世駭俗之作《巴黎最后的探戈》。
·貝托魯奇的同胞安東尼奧尼曾經在那個十年內拍攝中國拍攝紀錄片《中國》,自稱是“一個帶著攝影機的旅行者”的安東尼奧尼遭遇了中國境內聲勢浩大的批判。當時貝托魯奇聲援安東尼奧尼,認為“這部描繪中國城鄉(xiāng)詩篇的記錄片《中國》是真正關于中國人的電影?!?/p>
·尊龍是貝托魯奇面試的第一個男主角,但是貝氏不相信這個男一號會來得這么容易,所以又在美國以及亞洲地區(qū)尋找了很長一段時間,最終,他還是回到了尊龍身上。
·鄔君梅出演文秀的時候16歲,當時片酬只有600元人民幣。但是拍攝此片后就赴美留學,后來星途坦蕩。
·這是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許可在紫禁城內拍攝的故事片,也是1949年以來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全力合作的關于中國的西方電影。第一部在獲準在紫禁城內拍攝的西方電影是Lucy Jarvis1973年為NBC公司拍攝的紀錄片《紫禁城》。
·溥儀的長兄溥杰和幫助溥儀完成自傳的李文達都被聘為本片顧問。
·劇組還采訪了一些跟溥儀有關的人,包括他的妻子、監(jiān)獄長、男仆都給與了本片一些意見。
·影片一共使用了1萬9千名臨時演員。
·片中出現(xiàn)的喇嘛是禁止被女人碰的,所以劇組特地為他們聘請了男性服裝助理來協(xié)助他們穿衣。
·為了制作朝廷上人們的假發(fā),發(fā)型師Giancarlo di Leonardis使用了2200磅頭發(fā)。為了登基那場戲,他的工作人員花了10天培訓了50名中國員工,使他們能在兩小時之內搞定2000名臨時演員的假發(fā)和辮子。
·劇組聘請了一名意大利廚師為攝制組的外國成員做飯。他一共帶來了2萬2千瓶意大利礦泉水,450磅意大利咖啡,250加侖橄欖油和4500磅面粉。
·片場的管理非常嚴格,飾演溥儀的英國老師莊士敦(Reginald Johnston)的彼得·奧圖(Peter O'Toole)有一次因為忘帶通行證而被劇組拒之門外。
·為了飾演旗人,2000名士兵剃了光頭。長官勸說他們這顯示了與意大利和英國間的國際友誼,并給每名士兵發(fā)放了3.5美元的獎金。
·影片使用了1100名學生來飾演__期間的紅衛(wèi)兵。導演貝托魯奇花了很多長時間來給他們灌輸憤怒的情緒,因為這些孩子們都體會不到__那種情感。
·貝托魯奇當時向中國政府提交了兩個拍攝計劃,另一個是安德烈·馬爾羅(Andr Malraux)的小說《人的命運》(La Condition Humaine)。中國政府同意了本片的拍攝,并對內容沒有作任何限制。
·中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為本片提供了他們的攝影棚和大量的臨時演員,作為回報他們得到了本片的國內發(fā)行權。
·建于15世紀的面積廣闊的紫禁城有著高而厚重城墻,為影片的拍攝提供了絕佳的隔音效果,盡管當時中國的攝制組成員還不太習慣同期錄音。
·由于不允許機動車輛進入,連彼得·奧圖都只能用自行車作為工具出入片場。
·這是第一部被美國電影協(xié)會MPAA評為PG-13級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制片人杰瑞米·托馬斯(Jeremy Thomas)單槍匹馬地為影片籌得了2500萬美元資金。
·影片拍攝期間恰逢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但是攝制組得到了政府的優(yōu)先權,使得女王無法參觀紫禁城。
·影片中扮演長官的英若誠當時是中國文化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