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婚禮禮儀
中式婚禮禮儀
中式結婚禮儀,中式婚禮得到越來越多新人的接受。中式結婚禮儀的講究很多,在婚禮正式舉行之前,要經(jīng)過合婚、相親、放小定、擇吉日、放大定、送嫁妝等許多的禮節(ji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式婚禮禮儀,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中式婚禮禮儀
1、祭祖男方在出門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發(fā)迎親車隊以雙數(shù)為佳。
3、燃炮迎親禮車行列在途中,應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賀。
4、等待新郎禮車至女方家時,會有一男童侍持茶盤等候新郎,新郎下車后,應賞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方家。
5、討喜新郎應持捧花給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閨中密友要攔住新郎,不準其見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條件要新郎答應,通過后才得進入。
6、拜別新人上香祭祖,新娘應叩拜父母道別,并由父親蓋上頭紗,而新郎僅鞠躬行禮即可。
7、出門新娘應由福高德劭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其走至禮車,因為新娘子在結婚當天的地位比誰都大,因此不得與天爭大。
8、禮車在新娘上禮車后,車開動不久,女方家長應將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車后,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過問,并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擲扇禮車起動后,新娘應將扇子丟到窗外,意謂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擲扇后必須哭幾聲,且在禮車之后蓋“竹篩”以象征繁榮。
10、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樣要一路燃放禮炮。
11、摸橘子迎新車隊到達新郎家時,由一位拿著橘子或蘋果的小孩來迎接新人,新娘要輕摸一下橘子,并贈紅包答禮。這兩個橘子要放到晚上,讓新娘親自剝皮,意謂招來“長壽”。
12、牽新娘新娘由禮車走出時,應由男方一位有福氣之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并扶新娘進入大廳。進門時,新人絕不可踩門檻,而應橫跨過去。
13、喜宴時下頗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禮,大都在晚上宴請客人同時舉行觀禮儀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禮服,換上晚禮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喜宴完畢后,新人立于家門口送客,須端著盛香煙、喜糖之茶盤。
15、鬧洞房新人被整之災情大小,端視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禮上戲弄別人,或平素待人夠不夠忠厚等。
中式婚禮敬茶禮儀是怎樣的
一、茶具
茶壺、茶杯:茶杯數(shù)量要根據(jù)雙方長輩到場的人數(shù)來安排。
蓋碗杯:蓋杯的數(shù)量根據(jù)雙方長輩到場人數(shù)安排,事前最好是告訴長輩們茶碗蓋的用法,千萬不要把杯托給掉了。
花色:避免壽字、獨龍、青松翠柏等圖案,最好是素雅的或喜慶的單色。
二、茶
紅棗,代表鴻運當頭;要開枝散葉,早生貴子的話,千萬不要把其中的棗核挑去,因為核即種子,代表子孫。蓮子,不要切開,必須是完整的,因為切開的話就有分開的意思,這都是不吉利的;更不要把它退皮(去衣),因為蓮子退皮(去衣)后是白色的,跟結婚(紅事)剛好相對,因此用帶皮的蓮子來沖茶是最好的。而分量方面,正所謂好事成雙,每樣一對就夠了。避免用那些減肥茶的茶葉,因為傳統(tǒng)的婚禮講求意頭,最好家肥屋潤,肥是福氣,減肥就等同減福,所以最好是可以用鐵觀音、普洱、香片較穩(wěn)妥。
三、敬茶姿勢
一般會由新郎先呈起第一杯的清茶,向岳父敬茶,改口。再敬岳母,改口。然后新娘敬茶。新人敬茶的時候要雙手持杯,上半身成鞠躬狀,雙手要向前將茶杯伸到父母胸前40公分左右的距離,以便父母身體不用動就可以接到茶杯。當父母喝茶后,新人要雙手接過父母遞過來的茶杯,交給禮儀人員。這個時候父母往往會有一些回禮送給新人的,新人應雙手接過,表示感謝。
四、婚禮敬茶流程
在婚禮上向父母敬茶,又稱作改口敬茶。這是感謝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最佳場合。一般由新郎先呈起第一杯茶,向岳父敬茶,改口;再敬岳母,改口。然后新娘敬茶,如新郎一般依次而行。小編了解到由于各地區(qū)民俗不同,敬茶順序也會有所差異,但基本禮儀一定要準確。為您搜羅女鞋最新時尚資訊,跟著時尚潮流女鞋aassnvx走在時尚前沿
五、敬茶注意事項
民間茶待客要注意講究“茶滿欺人”、“七茶八酒”,也就是斟茶時不能斟的過滿,以七分滿為佳。不要單手上茶,切忌不要將手指搭在茶杯的杯口上,或是浸到茶水中,這些動作都是非常不禮貌的。
六、婚禮敬茶的來源
婚禮中的茶禮儀,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在那時,茶被視為從一而終的婚姻信物。在明代郎瑛所著的《七修類稿》中有如下記載:“種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則不復生也,故女子受聘,謂之吃茶”。“意思是,茶籽種下后就不能移植了,否則茶樹將不能生存,用茶葉作為聘禮,是希望女子能夠專一。如今婚禮中出現(xiàn)的茶禮儀,更注重和諧生活、相敬如賓之意,減除了古代的繁文縟節(jié)。
結語:敬茶,,是中式婚禮里最重要的傳統(tǒng)儀式。借著敬茶,一對新人向自已父母和對方父母表達敬意及答謝多年來的養(yǎng)育之恩,同時父母也向新人送上祝褔。
看了的人還看了:
3.婚禮禮儀常識
4.婚慶禮儀常識
6.古代結婚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