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禮儀修養(yǎng)是什么
個人禮儀修養(yǎng)是什么
修養(yǎng)是個人魅力的基礎(chǔ),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長處均來源與此,那么個人禮儀修養(yǎng)是什么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搜集整理的個人禮儀修養(yǎng)是什么文章內(nèi)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個人禮儀修養(yǎng)是什么
一、“禮”字的含義
(一)古代含義
1.會意。從示,從豊( lǐ)。“豊”是行禮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義:舉行儀禮,祭神求福。
2.“示”,《說文》:“天垂象,見吉兇,所以示人也。”(天顯現(xiàn)岀某種征象,預(yù)示岀吉兇,用來告示人們。)(“示”的上部象天,下面的“小”原是三垂,代表日月星。凡“示”字旁的漢字,往往與天地祖宗鬼神有關(guān),如禍福神祖祭祀祥等等。)
3.“豊”,象形字,象古人祭祀時用的祭器。)
4.《說文》是這樣解釋繁體“禮”字的:“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禮,履行,用以事奉神靈獲得福祉。)以禮祭拜神靈,必須恭恭敬敬,并有莊重的儀式。
(二) 現(xiàn)代含義
1. 社會生活中,由于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而形成的儀節(jié):婚~。喪(sāng)~。典~。
2. 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的行為準則:~教(jiào)?!巍?思簭?fù)~。
3. 表示尊敬的態(tài)度和動作:~讓?!??!??!型鶃?。先~后兵。
4. 表示慶賀、友好或敬意所贈之物:~物?!?。獻~。
5. 古書名,《禮記》的簡稱。
6. 姓。
二、中國的傳統(tǒng)禮儀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圣、尊師鄉(xiāng)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禮儀的起源,按荀子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在禮儀中,喪禮的產(chǎn)生最早。喪禮于死者是安撫其鬼魂,于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禮儀。
(一)古代政治禮儀
1.祭天
2.祭地
3.宗廟之祭
4.對先師先圣的祭祀
5.相見禮
6.軍禮
(二)古代生活禮儀
1.誕生禮
2.成年禮
3.饗燕飲食禮儀
4.賓禮
5.五祀
6.儺儀
社交禮儀
1、講究儀表與衣帽整潔,面、手、衣、履要潔凈。不得在人前做不雅的小動作,如刷牙、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搔癢等等。
2、舉止大方得體、態(tài)度和藹端莊,精神飽滿自然,言行檢點。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規(guī),略嚴肅些,因為任何失禮或不合禮儀的言行都會被視為有失體面。
3、說話客氣,注意身份。說話時神情衿持和藹,面帶微笑,對萍水相逢之人不要輕易開口,應(yīng)在有人介紹后方可交談,隨便與人攀談也被視為有失體面。
4、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攪、影響別人,尊重別人。不隨意指責別人,不給別人造成麻煩或不便。發(fā)議論與指責別人會被認為缺乏教養(yǎng)。
5、守約遵時。與人約會不能有失約,不能超時。失約超時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承諾別人的事情不能遺忘,必須講“信用”,按時做好。失信或失約有損自己的人格,是很丟面子的事情。
如何提升個人修養(yǎng)
修養(yǎng)指的是一個人理論,知識,藝術(shù),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通常也是一人綜合能力與素質(zhì)的體現(xiàn).
假如說,個人禮儀的形成和培養(yǎng)需要靠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實現(xiàn)的話,那么個人修養(yǎng)的提高則要靠自己.
良好的修養(yǎng)最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品位與價值,一個有很高個人修養(yǎng)的人,才具最具有個性和人格魅力,當今,市場經(jīng)濟把每個人都推向市場,利益驅(qū)動越來越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雖然如此,非功利因素在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中依然顯得非常重要.一個人面對挫折的樂觀程度,情緒控制能力,認識他人情感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等,都是自身修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它對加深溝通交流,提高人格魅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或許還有人不懂得什么是修養(yǎng),修養(yǎng)是文化,智慧,善良和知識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美德,是崇高人生的一種內(nèi)在力量.講究情操修養(yǎng),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好傳統(tǒng).我國古代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
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就必須從塑造自身的形象開始.
為什么有些人在說話,舉手投足,甚至微笑或者問候,甚至是接聽電話時都會給人一種很美妙的感覺,而有些人則恰恰相反?這里面關(guān)系到一個人的修養(yǎng)問題.從內(nèi)心深處,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欣賞這樣的美.這種美,并不一定外表長的很好看;并不一定擁有一塊名牌手表,或者一副很好的嗓子.金玉其外而敗絮其中"終歸是不行的.但是,有很高修養(yǎng)的人最容易在普通人中脫穎而出,這就是個人的魅力所在之處.
一個要想加深自己的修養(yǎng),首先要從"改"做起,從"受"做起,從自我要求做起.那么究竟要怎么"改",怎么"受"呢?
1,應(yīng)該改言,改性,改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最基本的就是語言,如果我們說話沒有藝術(shù),或是說話不得當,就很難得到別人對自己的好感.在性格上假如習氣很重,惡性不改,壞心不改,心里面的邪見,嫉妒,愚癡,傲慢不改,就很難在道德,修養(yǎng)上有所提高.所以應(yīng)該學會不斷的改進,要改言,改性,改心,這樣才能得到不斷地進步.
2,應(yīng)該受教,受苦,受氣: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的人為何能不斷的進步,而有的人則不進反退呢?問題就是他不能"受".和學習讀書是同樣的道理,有的人容易進步,因為他樂于接受;有的人容易退步,因為他納不進去.我們在加深修養(yǎng)的過程中首先要學會受教,受教就是把東西吸收到自己心中,然后把它消化成為自己的思想.
我們不僅僅要受教,并且還要受氣.如果一個人只能接受人家的贊美,是不能永遠和完全給自己增加力量的,還應(yīng)該學會接受別人的批評,指導(dǎo),乃至傷害.從一定意義上說,能受苦,受氣,才會得以進步.
3,應(yīng)該思考,思想,思慮:不管什么事情都必須三思而后行.思想是智能,任何事在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再去做,必定能事半功倍.
4,應(yīng)該敢說,敢做,敢當:有些人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意見的時候不敢在大眾面前發(fā)表,只會在私底下議論紛紛;遇事也不敢當,不敢做.不敢擔當就不會負責,不會負責就無法獲取別人對自己的信任,修養(yǎng)也不會提高.因此只要是好事,善事,我們就要學會敢說,敢做,敢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