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關(guān)于個人修養(yǎng)的句子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論里面記錄了孔子下修養(yǎng)道德的標準,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一些論語中關(guān)于個人修養(yǎng)的句子,希望對你有幫助。
論語中關(guān)于個人修養(yǎng)的句子
不怨天,不尤人。
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后來發(fā)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當仁,不讓于師。
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后發(fā)展為成語 “當仁不讓”。
言必信 ,行必果。
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干下去。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不會夸夸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wěn)的樣子。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fā)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于一些微小的卻有益于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干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于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不遷怒,不貳過。
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并不理解,可我絕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xiàn)嗎?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wù)。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yōu)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發(fā),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xiàn)良好的意愿和正當?shù)囊螅粫美淇岬难酃饪词澜??;蚴俏痔煜虏粊y,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論語中關(guān)于個人修養(yǎng)經(jīng)典的句子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孔子說:“學習并且不斷溫習,不也很愉快嗎?遠方來了朋友,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人,很少有仁愛之心。”
3.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為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不真誠,教別人的東西自己有沒有研習好。”“傳”字有兩解,一,師傅之于己,一,己傳之于人。依上文“為人謀”“與朋友交”推之,當謂“己之傳于人”。
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原】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譯】子夏說:“重賢輕色、侍奉父母能竭心盡力、侍奉君王,能舍棄自己的身軀、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沒有學習過,我也一定認為他已經(jīng)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滿足、居處不求舒適、做事靈敏、言談謹慎、到有賢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說是好學的了。”
6.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子夏說:“廣泛學習鉆研,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出問題并且聯(lián)系實際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原】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譯】子貢說:“貧窮卻不阿諛奉承,富貴卻不狂妄自大,怎么樣?”孔子說:“可以了。(但是)不如貧窮而樂于道,富貴而謙虛好禮的好。”子貢說:“完善自身的修養(yǎng),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頭一樣下功夫,恐怕說得就是這個道理吧?”孔子說:“子貢啊,現(xiàn)在可以與你談詩了。提起學過的知識,你就知道將要學的知識,并有所發(fā)揮。”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9.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孔子說:“《詩經(jīng)》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話概括它的全部內(nèi)容,可以說是:‘思想純潔,沒有邪惡的東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規(guī)律,六十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七十隨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會超出規(guī)矩。”
1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孔子說:“時時溫習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由此就能獲取新的更深的知識,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孔子說:“君子團結(jié)群眾但不相互勾結(jié),小人拉幫結(jié)派而不團結(jié)群眾。”
1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原】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孔子說:“子路啊,我告訴你的知識,你都知道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種態(tài)度才是明智的。”
1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5.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孔子說:“《關(guān)雎》篇,快樂而不放蕩,悲哀卻不傷痛。”
16.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孔子說:“早上明白知曉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17.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譯】孔子說:“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飯為恥的人,是不值得與他交談的。”
18.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譯】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譯】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應該想到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要反省自己。”
20.以約失之者鮮矣。
【譯】孔子說:“經(jīng)常能約束自己的人,犯錯誤的時候就少了。”
21.德不孤,必有鄰。
【譯】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立,必然有同他相親近的人。”
22.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
【原】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譯】宰予白天睡覺??鬃诱f:“真象腐朽的木頭一樣無法再雕琢,象糞墻一樣不能再粉刷了,對于宰予這個人,我還責備他什么呢?”孔子又說:“開始時我對于人,是聽了他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xiàn)在我對于人,是聽了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宰予使我改變了觀察人的方法。”
23.聽其言而觀其行
【譯】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2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原】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子貢問:“孔文子憑什么獲得‘文’的謚號?”孔子說:“他聰敏又好學,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為‘文’。”
25.三思而后行。
【原】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譯】季文子遇事總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動。孔子聽說后,說:“思考兩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