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餐桌禮儀
每個國地方都有自己的餐桌禮儀,提前了解要去的城市的餐桌禮儀會給你的旅程增添很多樂趣。今天學習啦小編就介紹一下臺灣的餐桌禮儀,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臺灣餐桌禮儀
喝湯時使用湯勺,不端碗
干杯的意思是把杯子里的酒全部喝光
在餐館里吃剩的食物可以打包
吃面類時不可以發(fā)出聲音
骨頭或核可以直接吐在桌上
吃飯時打嗝也不失禮
說起來臺灣餐桌禮儀,突然想起舒國治先生的《臺北小吃札記》里面有這么一段:
「若有一個年輕人,不想再忍受辦公室同僚之難以共事,決心每天烘三百個蔥花面包,每個底部皆酥脆,面上牛油與蔥花皆如絕配,又油香且咸鮮,同時所有之材質皆是原物,不胡擱添加物,面包表面也絕不刷那一層亮光光的陋習糖油,這樣的小生意,若中規(guī)中矩,或許每天下午三點出爐,六點便全數賣完。這便是我認為的理想的行當」
小老板周圍的姑娘,基本都是標準的吃貨,廚房的菜鳥。人來到世上,最要緊的一件事情便是吃飯。年初,小老板和姑娘去臺灣搭便車環(huán)島,路線大部分都是按照夜市來定,吃到“肚愛bong泥”但是幾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口腹之愉卻總是在意料之外。這里想說說:
一次是晚上八點多,好冷,兩個人在蘇澳街晃蕩找睡的地方,突然瞥見一間「牛肉面店」,一百多臺幣,一人一大碗,吃的熱汗直流好滿足。一次從宜蘭車站出來,走了兩個多小時的路,肚困夠愛死,在一家小店坐下,兩碗鹵肉飯,外加清湯一份,油菜一碟。吃的一點不留。
還有一次,從臺東搭便車到恒春,下車的時候,車主專門買了甘蔗汁和四個玉米給我們吃,于是兩人干脆坐在十字路口邊,喝甘蔗汁,嚼玉米,天藍的像藍精靈,微風輕拂,那種超級悠閑的感覺實在可遇不可求。后來下次五點到了墾丁恒春小鎮(zhèn),沒有吃飯,兩個人在海邊吹秤風,一罐菠蘿啤,一包瓜子,把帽子丟在沙灘上,唱著胡德夫的《太平洋的風》,看著太陽慢慢地沉進海里,直到星星慢慢地上來。
還有一次,晚上十一點還找不到住處,餓的不行,然后干脆跑去一間面攤,各點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面,和一群上了年紀的啊公啊嫲在那里哈拉。最后只好在AIRBNB上面找了一家阿根廷人的家睡。
其實,有時候好像吃什么,并不是特別重要,而是吃飯時的心情和周圍的人與景,而不期而遇往往會讓事情變的更加有趣。
2014.7.25 杭州 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