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禮儀的席位文化
中餐禮儀的席位文化
中餐顧名思義就是我們吃的餐飲,我們可以說是每天都在吃中餐,從古至今,中餐已經(jīng)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但是對于中餐我們真的了解嗎?下面學習啦小編就來告訴你中餐禮儀的席位文化。
中餐禮儀
眾所周知,我國是禮儀之邦,是一個禮儀大國,處處都體現(xiàn)出禮儀、禮貌。吃飯亦是如此。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中餐禮儀中的席位文化吧!
中餐席位文化
中餐的席位排列,關系到來賓的身份和主人給予對方的禮遇,所以是一項重要的內(nèi)容。中餐席位的排列,在不同情況下,有一定的差異??梢苑譃樽来闻帕泻臀淮闻帕袃煞矫?。
中餐桌次排列
在中餐宴請活動中,往往采用圓桌布置菜肴、酒水。排列圓桌的尊卑次序,有兩種情況。
中餐禮儀2第一種情況,是由兩桌組成的小型宴請。這種情況,又可以分為兩桌橫排和兩桌豎排的形式。當兩桌橫排時,桌次是以左為尊,以右為卑。這里所說的右和左,是由面對正門的位置來確定的。當兩桌豎排時,桌次講究以遠為上,以近為下。這里所講的遠近,是以距離正門的遠近而言。
第二種情況,是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桌數(shù)所組成的宴請。在安排多桌宴請的桌次時,除了要注意“面門定位”、“以右為尊”、“以遠為上”等規(guī)則外,還應兼顧其他各桌距離主桌的遠近。通常,距離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離主桌越遠、桌次越低。
在安排桌次時,所用餐桌的大小、形狀要基本一致。除主桌可以略大外,其他餐桌都不要過大或過小。
為了確保在宴請時赴宴者及時、準確地找到自己所在的桌次,可以在請柬上注明對方所在的桌次、在宴會廳入口懸掛宴會桌次排列示意圖、安排引位員引導來賓按桌就坐,或者在每張餐桌上擺放桌次牌(用阿拉伯數(shù)字書寫)。
中餐位次排列
宴請時,每張餐桌上的具體位次也有主次尊卑的分別。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有四條,它們往往會同時發(fā)揮作用。
方法一,是主人大都應面對正門而坐,并在主桌就坐。
方法二,是舉行多桌宴請時,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時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
方法三,是各桌位次的尊卑,應根據(jù)距離該桌主人的遠近而定,以近為上,以遠為下。
方法四,是各桌距離該桌主人相同的位次,講究以右為尊,即以該桌主人面向為準,右為尊,左為卑。
另外,每張餐桌上所安排的用餐人數(shù)應限在10人以內(nèi),最好是雙數(shù)。比如,六人、八人、十人。人數(shù)如果過多,不僅不容易照顧,而且也可能坐不下。
根據(jù)上面四個位次的排列方法,圓桌位次的具體排列可以分為兩種具體情況。它們都是和主位有關。
第一種情況:每桌一個主位的排列方法。特點是每桌只有一名主人,主賓在右首就坐,每桌只有一個談話中心。
第二種情況:每桌兩個主位的排列方法。特點是主人夫婦在同一桌就坐,以男主人為第一主人,女主人為第二主人,主賓和主賓夫人分別在男女主人右側就坐。每桌從而客觀上形成了兩個談話中心。
如果主賓身份高于主人,為表示尊重,也可以安排在主人位子上坐,而請主人坐在主賓的位子上。
為了便于來賓準確無誤地在自己位次上就坐,除招待人員和主人要及時加以引導指示外,應在每位來賓所屬座次正前方的桌面上,事先放置醒目的個人姓名座位卡。舉行涉外宴請時,座位卡應以中、英文兩種文字書寫。中國的慣例是,中文在上,英文在下。必要時,座位卡的兩面都書寫用餐者的姓名。
排列便餐的席位時,如果需要進行桌次的排列,可以參照宴請時桌次的排列進行。
位次的排列,可以遵循四個原則
一是右高左低原則
兩人一同并排就坐,通常以右為上座,以左為下座。這是因為中餐上菜時多以順時針方向為上菜方向,居右坐的因此要比居左坐的優(yōu)先受到照顧。
二是中座為尊原則
三人一同就坐用餐,坐在中間的人在位次上高于兩側的人。
三是面門為上原則
用餐的時候,按照禮儀慣例,面對正門者是上座,背對正門者是下座。
四是特殊原則
高檔餐廳里,室內(nèi)外往往有優(yōu)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供用餐者欣賞。這時候,觀賞角度最好的座位是上座。在某些中低檔餐館用餐時,通常以靠墻的位置為上座,靠過道的位置為下座。
中餐文化文化內(nèi)涵
中餐從古代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而中餐的文化也是在很早之前就已經(jīng)形成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中餐文化文化內(nèi)涵吧!
中華飲食文化歷來講究色、香、味,講究餐飲的形式,可以用“精”、“美”、“情”概括。這幾個字,反映了飲食活動過程中飲食品質、審美體驗、情感活動、社會功能等所包含的獨特的文化底蘊,也反映了飲食文化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密切聯(lián)系。
精
是對中華飲食文化的內(nèi)在品質的概括,這種精品意識作為一種文化精神,滲透、貫徹到整個飲食活動過程中。選料、烹調、配伍乃至飲食環(huán)境,都體現(xiàn)著一個“精”字。
美
體現(xiàn)了飲食文化的審美特征。中華飲食之所以能夠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這種美,是指中國飲食活動形式與內(nèi)容的完美統(tǒng)一,是指它給人們所帶來的審美愉悅和精神享受。中餐之美不僅表現(xiàn)在味道上,而且在形式上、顏色上、器具上,甚至在服務人員的服飾上,都透著美的成份,讓人時時刻刻感覺到美的沖擊和享受。可見,美作為飲食文化的一個基本內(nèi)涵,是中華飲食的魅力所在,貫穿在飲食活動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
情
中華文化歷來以情為紐帶,同樣,中華飲食“情”為重要的功能。在中國,吃飯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種別開生面的社交活動。一邊吃飯,一邊聊天,一邊談生意、交流信息、采訪。古往今來,中國人習慣在飯桌上表達惜別或歡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風波,人們也往往借酒菜平息。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飲食活動的社會調節(jié)功能和心理按摩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精、美、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華飲食文化的基本內(nèi)涵,換言之,這三個方面有機地構成了中華飲食文化的整體概念。精與美側重于飲食的形象和品質,而情與禮,則側重于飲食的心態(tài)、習俗和社會功能。但是,它們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的。惟其“精”,才能有完整的“美”;惟其“美”,才能激發(fā)“情”。三者環(huán)環(huán)相生,完美統(tǒng)一,形成中華飲食文化的最高境界。我們只有準確地把握“精、美、情”,才能深刻地理解中華飲食文化,才能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