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白芨的花語是什么
關于白芨的花語是什么
白芨,又名連芨草、甘根、白給、箬蘭、朱蘭(《花鏡》),紫蘭、紫蕙、百笠。屬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塊根),主要分布在中國、臺灣、日本以及緬甸北部。而關于白芨的花語你了解嗎?白芨在植物中的價值與特征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編一一為您介紹吧!
白芨的花語
“醫(yī)治創(chuàng)傷”
白芨的由來
古時候,有位會稽將官,從關外保護皇帝回京。一路上,殺了十七名番將。來到山海關口,突然有六個番將追殺上來,這將官先掩護皇帝進關,自己返沖出去,迎敵沖殺。不料終因太疲勞了,寡不敵眾,被人砍了四刀。但他卻穩(wěn)坐在馬背上,沖了回來,來到關前,一聲大吼,竟把馬兒提上城頭,那些番將瞪眼咂舌都驚呆啦!忙用箭射,這將官身上又中了好多箭,最后被救到皇帝面前。
皇帝見了很感動,馬上命令太醫(yī)搶救。血止住了;斷了的筋骨接上了;就是肺被箭射穿,呼吸急促,嘴里還吐著血,很危險。 皇帝下令張貼榜文,征求能人前來醫(yī)治。
這天,有一位老農,拿著幾株像棕櫚葉一樣的草藥,草根有顆像菱角肉的塊塊,獻給皇帝道:“請皇上派人把這根塊烘干,磨成粉,讓病人沖服并外敷。”用藥后不久,那將官果然傷口愈合,嘴里也不吐血啦。
皇上見了很高興,要封老農做官,他不要;皇上賞他銀子,他也不要。皇帝問他道:“你要什么呢?”老農笑笑說:“我什么也不要。只請皇上把這味草藥,讓太醫(yī)院編入藥書,公布天下,使咱老百姓也會用它來醫(yī)治肺傷出血就行了?!被实圻B連點頭道:“好,好好!就這樣吧!這藥叫什么名字啊?”老農回答道:“還沒名稱呢,就請皇上取個名字吧!”皇帝想了一想,問道:“你叫什么名字呀?”那老農說道:“我叫白及!”
皇帝笑笑道:“那就叫它為‘白芨’吧!”
白芨的簡介
白芨,(學名:Bletilla striata)又名連芨草、甘根、白給、箬蘭、朱蘭(《花鏡》),紫蘭、紫蕙、百笠。屬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塊根),主要分布在中國、臺灣、日本以及緬甸北部。花美適合觀賞之用,其球莖曬干后的名稱為白及(又名白芨、明白芨、紫蘭根、甘根、白給),屬于中草藥,其它亦有當作糊料之用途。一般品種的花色呈紫紅色,所以別稱紫蘭;另有一個變種的花為白色,稱為白花白芨。其它亦有黃色、粉紅色、紅色以及藍色的園藝栽培種。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氣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開花。如果種植,夏季因為葉尖容易曬焦,宜采半日照射的方式,盡量避免西曬。
白芨的藥用價值
1、鼻血不止。
用口水調白芨末涂鼻梁上低處(名“山根”);另取白及末一錢,水沖服。
2、心氣疼痛。
用白芨、石榴皮各二錢,研細,加煉蜜和成丸子,如黃豆大。每服三丸,艾醋湯送下。
3、婦女陰脫。
用白芨、川烏藥,等分為末,薄布包一錢,納入陰道中,覺勝利內熱即止。每天用一次。
4、疔瘡、腫瘡。
用白芨末半錢,澄水中,等水清后,去水,以藥攤厚紙上貼于患處。
5、跌打骨折。
用白芨末二錢,酒調服。
6、刀傷。
用白芨、煅石膏,等分為末,灑傷口上。
7、冬季手足皸裂。
用白芨粉加水調勻,填入裂口。患處不能沾水。
8、湯火傷。
用白芨粉調油涂搽。
9、重傷嘔血。
每日服白芨末,米湯送下。
10、肺、胃出血。
白芨的功效與作用及用途
在白芨中發(fā)現的主要物質是明膠,精油,芪類,blespirol和菲蒽葡萄糖苷。
在西藥中,根狀莖以其收斂性,祛痰性和潤膚性(由于其粘液含量高)的特點而聞名,并且被用于治療消化不良,痢疾和發(fā)燒。
這種中藥很少用于西醫(yī)。
由于觀賞性原因而種植這種植物的人很少知道它作為一種中藥的價值及其在中草藥中的重要性。
白芨是一種苦味,微涼和微甜的草本植物。食用時,剛開始會很苦,但是嚼一會兒就會變甜。
它是中藥中一種重要的傷口愈合草藥,最早在公元500年左右首次在中國醫(yī)學文獻。用于消腫、促進組織形成和止血。
白芨用于治療慢性咳嗽,肺結核和與支氣管炎有關的氣管炎癥。
它還用于治療咯血(從呼吸道咳出血液)和停止胃潰瘍出血。
此外,它還用作止血劑,用于尿道出血、直腸出血、鼻出血和一些創(chuàng)傷性出血。
由根(根莖)制成的粉末用于外用治療癤子、腫脹、痤瘡瘡瘡和干裂的手和腳。
它也用于治療燒傷和凍瘡,足部疾病。
白芨的根莖對結核分枝桿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作為治療肺結核的藥物。
白芨的可能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白芨根不應與任何含有附子屬植物種類的制劑一起使用。
此外,白芨不應用于慢性肺部炎癥。
如果白芨長時間大劑量使用,則有毒。
只有咨詢治療醫(yī)生或有中藥經驗和知識的中醫(yī)醫(yī)生的情況下,才能使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