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學生活的經(jīng)典勵志文章精選
大學生們在有所空閑時,不妨找一些關于大學生活的經(jīng)典勵志文章來看看,那么關于大學生活的經(jīng)典勵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大學生活的經(jīng)典勵志文章精選:讀大學真的無用嗎?
當媒體報道“北大學生賣豬肉”、“成績好的同學卻成績差的同學打工”……新聞時,總會給人們一種錯覺:讀大學似乎是無用的。難道事實真是如此,讀大學真的無用嗎?
在媒體眼中,成績差的給成績好的打工壓根就不是什么新聞,這99.9%就是事實嘛。
如果把所有老板都拿來統(tǒng)計下,看看成績好的學生多還是成績差的學生多;你要眼光再高點,看看胡錦濤等國家領導人,有哪個是調(diào)皮搗蛋沒有讀書的。
媒體可以舉出一個成績不好的最后當老板的事例,我就能舉出十個當上老板的人以前成績很好;
媒體可以舉出一個成績好的最后淪落到賣豬肉的地步,我就能舉出一百個賣豬肉的都是沒怎么讀書的;
……
不否定成績不好就做不出什么大事,但是從概率角度來講,成績越好,成功率也越大。
媒體拿來吸引眼球的都是小概率事件,這世界很大,不要看到眼前的那點黑暗就說世界的光明沒有存在意義了。
孩子們,別再拿這些理由來當不好好學習的借口了。
關于大學生活的經(jīng)典勵志文章精選:什么是清華?
——這就是清華
(一)永遠不要說你已經(jīng)盡力了
我在高中時體育特別差,跑1000米都很要命,從來都是不及格。到了清華之后,第一節(jié)體育課,老師告訴我們每年要測3000米長跑,跑不過不許畢業(yè),取消推研資格。怎么辦?于是每天晚上10:30,我們的自習教室關門,操場上的人就多起來了。跑半個小時再回寢室繼續(xù)學習,練了一個學期,我瘦了40斤,最后考試的時候我僅用了12分56秒就跑下了3000米,我們班最胖的人也在15分鐘以內(nèi)跑完了。清華校訓“自強不息”給我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永遠不要說自己已經(jīng)盡力了。什么叫成功?人們死活不相信你能做到的事情,你做到了,這就叫成功。
(二)怎樣擠時間
大家如果到了清華可以看到,所有的學生騎車都是飛車,走路幾乎都是小跑。你很快從校門走進教室就可以比別人多看一會書,多做一道題。時間久了,日積月累,你就會在時間上占有絕對的優(yōu)勢。充分利用課間10分鐘,我們一天可以擠出將近兩個小時,可以比別人多做一套題。所有人腦子里想的都是利用別人休息的時間來充實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競爭中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同學們不要把清華的學生想得太牛了,清華學生中智商超群的人至多占學生總數(shù)的1/4。他們比你們多的東西只是對待自己未來的態(tài)度。清華學生身上有一種非常令人敬畏的精神力量。他們可以為了自己的目標放棄任何誘惑。用一位美國教授的話說:“Students of Tsinghua,no Saturday,no Sunday,no holiday!”就是這種精鑄造了清華的神話。
(三)給自己找壓力
巨大的壓力才會有巨大的動力。清華的學生有的也不是那么喜歡學習的,但是清華的要求極為嚴格,四年之間只要一科不及格就取消推研資格,三科不及格就退學了,所以我們都要瘋狂地學習。大二的時候,我們有一個夏季小學期共兩周。第一周周一上午,我們在一間教室上了兩個小時課,學了計算機的VHDL語言。下課老師要求我們在周五之前編出一個主頻30M的CPU來。所有的人都瘋了,因為上午根本就不知道他在說什么。后來我們知道,在其他大學的電子系這門課要學一個學期的。但是老師說得很清楚了,做不出來就不及格。于是大家就瘋狂地跑到圖書館借書,回去廢寢忘食地看,第一天看不懂,第二天稍有點明白,第三天白天編了幾個簡單的程序,晚上開始正式編程,編到凌晨3點,周四編了一天加一個通宵,周五早上8點通過了驗收。在此之前,我們沒有想到我們還可以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做這么多事,但是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我們完成了。
(四)情感問題
高中階段的感情是非常美好的,那種感覺很甜蜜。但我覺得高中時候談戀愛太麻煩了——你得偷偷摸摸的,不能被老師和家長知道,但是又一定會被發(fā)現(xiàn),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被找去談話,最后只顧著煩了,什么甜蜜的感覺都沒有了。就算是上了大學,清華的情侶們到了大四也是基本都分手了,所以我們好多大學的同學覺得與其費心勞神地找個女朋友還不如安心學習,于是清華就有了“本科僧”“研究僧”的說法。正是這些過著苦行僧生活的學生使得清華的學風在世界上都有口皆碑。我們這個年齡多學一點安身立命的本事比尋求那些短暫的甜蜜要有意義得多。我給大家的建議是,我們不妨做四年“本科僧”,千萬不要到了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而自責和苦惱。
(五)不要抱怨老師不好
清華的老師做研究都是大牛,但是幾乎沒有老師好好給本科生上課。沒有人教你怎么辦,你不會倒是不正常的了。有一次上微機原理課,老師說,今天回去用Protel把課上的電路模擬一下。同學們都說,我們是這輩子第一次聽說這個軟件。老師說:“這是電子工程人員必備的軟件。”轉(zhuǎn)身就走了。沒辦法,我們回去在圖書館熬了3天終于把這個軟件學會了。一次數(shù)學課,老師讓我們回去用MATLAB畫一個三維的圖形。同學們都說沒學過——這好像是數(shù)學系的一門必修課,老師只說了一句:“沒學過?回去學呀!”我們又是在圖書館耗了好幾天,基本弄明白了。所以,當你覺得有哪一科學得不太好的,一定不要埋怨客觀條件,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基石。
關于大學生活的經(jīng)典勵志文章精選:別讓自己后悔上大學
一項上萬人參與的調(diào)查顯示,34%的人后悔讀大學,51%的人認為,在大學里沒學到有用的東西。而感嘆學無所用的不僅僅是專科、本科生,甚至不乏碩士、博士。
大學生為什么不能在學校學到有用的東西?學生們四年的時間不讀書又干什么去了?有人總結(jié)現(xiàn)代大學生的在校狀況是:30%的時間和精力用來應付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大堆無用的課程,30%功夫用在學英文、考級,剩下40%大部分用來談戀愛、社交、享受風花雪月,還忙不過來。青春虛擲,一無所成。四年大學,缺少了堅實的求知過程,留下的只有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
在對大學持否定態(tài)度的人看來,現(xiàn)在的大學更象“圍城”,沒去過的以為里面多姿多彩充滿誘惑,呆在里面的人卻索然無味如同嚼蠟。進去時滿懷期望,出來時什么也沒得到。也有人認為:大學是不是“白讀”,學校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個人主觀的努力卻能起到關鍵作用。同樣的土地,同樣播下龍種,有人收獲了跳蚤,有人卻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意義。
應該承認,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人才和庸才都是經(jīng)過同一條路走出來的。是上大學還是被大學上,并非單一某種因素可以決定。然而,對于大學教育表現(xiàn)出的越來越多的悖論和困境,不能不引起公眾的重視。
大學價值被完全否定的主要依據(jù)在于,它對學生畢業(yè)后的人生毫無幫助。傳統(tǒng)認為,大學應該教給學生安身立命的本事,讓他們有個好前途。如果不能帶來可見的好處,大學教育就沒有價值。這種觀念是從上世紀“精英教育”一路延續(xù)下來,它對教育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工具理性的階段,可以說非常片面??上У氖牵瑖舜蠖喑诌@樣的態(tài)度,對大學價值的評價標準更側(cè)重功用,簡單而實際。但現(xiàn)代教育理論卻認為,在一個實現(xiàn)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社會,大學教育理應有著更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并不以知識傳遞和技能訓練為主要目的。
人們不禁會追問,即使對大學教育的理解各有不同,即使學校理念不能對每個學生發(fā)生影響,但學生在大學中學到什么還是由學校決定的,為什么什么都沒學到仍然可以畢業(yè)呢?
這一點可以對照美國大學的情況。有人說,美國大學和中國大學都是不成功的教育,因為中國大學的就業(yè)率低,美國大學的畢業(yè)率低,如此,等等。這是事實。在美國想讀大學是很容易的,基本上只要高中能畢業(yè)就不成問題??墒侨匀挥泻芏嗝绹苏J為,大學并不是非讀不可。由于美國大學的門檻低,也沒人把讀大學看得很了不起,中途輟學的現(xiàn)象很普遍。據(jù)統(tǒng)計,大學新生頭一年申請輟學的比率達20%。除了輟學,延遲畢業(yè)的更多,四年學制讀五六年的大有人在。所以近三十來美國大學的畢業(yè)率很少高過八成,21世紀更達六成左右的新低,將近一半學生畢不了業(yè)。畢不了業(yè)怎么辦?一直讀下去。理論上,美國大學是可以讀一輩子的,總歸要各科合格拿夠?qū)W分為止,否則就拿不到學位。不知道美國學生會不會認為大學白讀了?
簡單地說,學生在學校能學到什么,怎樣把好最后的質(zhì)量關,讓什么樣的產(chǎn)品流出社會,體現(xiàn)出大學對社會承擔的責任。美國大學的原則是“寬進嚴出”,他們的高等教育門檻低、姿態(tài)低,畢業(yè)考核卻很嚴格,要拿學位非得拿出成績不可。而中國的大學生們?yōu)榱诉M大學都曾經(jīng)吃盡苦頭,好不容易才能脫穎而出,高考被喻為“最殘酷的戰(zhàn)場”;一旦考上之后則萬事大吉,不思進取,反正畢業(yè)考試容易過,論文抄襲剽竊也沒人理會,這就是“嚴進寬出”。事實證明,實行“寬進嚴出”還是“嚴進寬出”,結(jié)果大不一樣。
不同的水土帶來不同的生態(tài),不同的生態(tài)造就不同的出品。可以說,國內(nèi)大學的弊病是整體性的。二三線大學問題突出,還可以說是受資源限制,頂級大學情況也差不多。以國內(nèi)最好清華、北大為例,這兩所學校的學生毫無疑問學習能力是最強的,畢業(yè)之后表現(xiàn)的平均水準也相當優(yōu)秀,偶爾出個豬肉佬也是有水平的豬肉佬。但即使讀過最好的大學,結(jié)果又是怎樣呢?少數(shù)留在國內(nèi),多數(shù)選擇了出國留學,在國外“回爐”。據(jù)統(tǒng)計,清華北大最好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有七成都選擇了出國,沒有出去的也只是因為條件不允許。
我們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中國大學并不缺少改變的意愿,只是能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原因在于現(xiàn)行的大學管理體制。大學并不是完整意義的“獨立法人”。無論辦學還是管理,無論是教學內(nèi)容,專業(yè)設置還是教師素質(zhì),都必須服從國家行政部門的統(tǒng)一意志。學校不能自己決定,也就不需要承擔責任和風險,是對行政部門負責而不是對公眾負責。官辦大學、官管大學的模式,直接造成了大學與社會脫節(jié),與教育精神脫節(jié)。
近年來,對中國大學的整體墮落,公眾有目共睹并不斷發(fā)出質(zhì)疑,但往往得不到回答。也許往后很多年,我們?nèi)匀徊坏貌幻鎸@些令人心痛的現(xiàn)實,看著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在大學中浪費青春、喪失活力。大學教育沒能給他們帶來可見的未來,也不能支撐起他們對未來的信念,不是“白讀”又是什么呢?哪里可以找回大學失去的價值?進一步思考下去,就不能不回到核心的理念問題上來,選擇工具理性還是價值理性,培養(yǎng)建設者還是培養(yǎng)公民,恐怕都是中國大學未來無法回避的關口和瓶頸,只有突破才能生長。億萬公眾期待大學教育的理念轉(zhuǎn)換和價值回歸,也許就在這一輪又一輪的拷問和反思中悄然接近。
看了“關于大學生活的經(jīng)典勵志文章精選”的人還看了:
1.大學勵志向上文章
5.大學生活勵志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