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考勵志的日志
關于高考勵志的日志
分享幾篇關于高考勵志的日志,有空的考生可以看看哦。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高考勵志的日志,供大家參閱!
關于高考勵志的日志篇1
一位高三同學的家長在電話中訴說:“老師,我那個孩子這次月考才考530多分,我都不知道怎么辦。說她,她就把門砰地關上。不說她,她中午還看電視,晚上還看電腦。并且,她還說,假如考不上本一,我就回爐。羅老師,你說,現(xiàn)在才剛上高三,能去想回爐嗎?這孩子好像挺聽你的話,你幫我開導一下。”
我理解家長的心情,530多,就是本二呀,根據(jù)這個孩子高一高二的表現(xiàn),完全應該是高出本一以上很多的那種,可一上高三,就考了一個比本二多不了多少的分數(shù),能不急嗎?
可是,孩子就是孩子,在考砸了的情況下,她心驚膽寒地說出“如果上不了本一就回爐”的話,不正說明她在內(nèi)心極為困惑的情況下的矛盾與逃避嗎?哪個孩子不想上進?哪個有理想目標的高三的孩子愿意把時間浪費在功效不大的電視和電腦上?她困惑什么?她因惑自己似乎已經(jīng)比別人努力了,為什么成績還沒有別人好!她逃避什么?她逃避目前的考試失利給她造成的打擊,她逃避家長言語和眼神中隱約地流露出來的失望與焦慮。于是,她想看看電視,想上上網(wǎng)。
于是,惡性循環(huán)形成了,孩子越想逃避,家長越著急,家長越著急,孩子越想逃避。
每一位家長都是可敬的,可愛的,也是可嘆的。孩子也會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也許,她把門用力一關后,一坐下來就馬上開始后悔自己對父母的不敬了呢。但理解是一回事,能夠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又是另一回事。
因此,作為高三的家長和孩子,都需要一種很重要的思想——換位 家長對孩子的成績,最容易患得患失,孩子分數(shù)高則眉飛色舞,孩子分數(shù)低則急火攻心。我以為,做為高三的家長,在孩子高三的前期階段,大可不必過分關注孩子的成績,先遠離一下,尤其是孩子暫時處于失利情緒狀態(tài)時。家長應該先放平自己的心態(tài),給孩子營造一種健康的、有朝氣的高三學習氛圍。我們都知道,考試分數(shù)不可能是很穩(wěn)定的,尤其對中上生而言,但我們只要讓他認識到擁有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穩(wěn)扎穩(wěn)打的學習方法,最后的成功一定屬于他,在最后一次考試之前,所有的挫折與失利,都是成功的基石?;蛘哒f,前面的失利越多,提前暴露的學習障礙就越多,最后一考的障礙就一定越少。
當然,做為孩子,也要理解到家長的焦急也是一種正常的天下父母都有的期望,正所謂愛之彌深,急之愈切。孩子不要過分看重家長的焦慮,只要自己的學習是踏實的,只要自己的學習計劃是可行的,只要自己的目標是堅定的,只要對自己的能力是自信的,一兩次考試失利,正是彌補自己缺漏的大好時機。在一個地方跌倒可以,只要不跌倒第二次,那我們還希望在最后的高考到來之前多跌幾次呢
當父母和孩子都有了這樣的心態(tài),雖然每次考試的成績不可能不理睬,但交流起來就平和了,一次次吸取教訓,一天天扎實地進步就必定可能。那么,到了高考的那一天,有這么好的心態(tài),孩子正常發(fā)揮是肯定的,或許還能超常發(fā)揮,豈不更妙!
祝愿所有高三的父母和孩子,都能展開您緊鎖的眉毛,在萬分辛苦中快樂,在快樂中萬分辛苦。
關于高考勵志的日志篇2
1977年,是恢復高考的第一年,那年我父親參加高考,考上了大學,成為家族里、也是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奶奶為此高興了很久。三十一年后的2008年,我參加了高考,考上了大學,成為了家里第一個女大學生,奶奶再次為此高興了很久。今年已是2014年,我研究生快畢業(yè)了,我的小表弟即將參加高考……三十幾年間,電腦從傳說變成了日用電器,父親從意氣風發(fā)的帥小伙變成了退休的老爺爺……一切都發(fā)生了巨變,唯一不變的是——高考仍是全民主題。
六月,是屬于高考的。
我多次聽父親聊起過他高考經(jīng)歷,那時連高考是什么都不知道,直接卷著個鋪蓋就去了考場。老師們都是剛從各地“收集”回來的,別說復習了,連工作狀態(tài)都還沒找回來。學生都是靠自己,匆匆看幾本教材,就上戰(zhàn)場了。相比之下,我真不知道我們這一代是幸還是不幸,高三一整年的試卷轟炸、題海無涯,早已讓大家變得疲憊不堪。后來我媽總愛說,從沒見過我那么淡定過,淡定得不像一個十七歲的孩子?,F(xiàn)在想起來,其實那不是淡定,而是麻木了。
我的高考是兩天,第一天上午考語文,下午考數(shù)學;第二天上午考文綜,下午考英語,整個過程都非常順利。直到第二天下午考英語,積蓄已久的壓力才掙脫了心理素質(zhì)的控制,通過生理的不適來抗議——我整整吐了一個中午,一直到進考場之前。自那以后,每次有重大的考試,都會伴隨著腸胃的不適。參加研究生考試,四場考試,每次都是吐完了再進考場。這也足以證明,高考并不是我目前為止的人生中最艱難的考試。
考完最后一科,我居然完全沒有參加了高考的感覺。走出考場,恍惚覺得剛剛結(jié)束的是一次再普通不過期末考。我反復問我媽,“我真的考完高考了?”一路問了三次。我媽當時一定以為我已經(jīng)傻了,只是沒說出來。
直到第二天那種考后綜合征才開始逐漸清晰,一邊是突然大解放的無比喜悅,一邊是焦急等分的寢食難安,那樣的日子持續(xù)了差不多半個多月,煎熬,并快樂著。
說起來高考是兩天,其實它蔓延了一整年。從步入高三的第一天開始,我們就像一群被趕上了起跑線的羊群,班主任和各科老師一起,哪怕是用鞭子抽也得把我們一個個趕到高考,當然,能不能走到,看個人。
高考前四個月,我的同桌對我表白了,拒絕,然后少了個朋友,多了個仇人;高考前三個月,數(shù)學一??嫉靡凰?,跌落最低谷,跌破了班主任、老爸和我的輔導老師的眼鏡,還好沒有跌破自己的意志力;高考前兩個月,二??荚嚮氐搅苏K剑@才擺脫了班主任長達一個月的嚴密監(jiān)控;高考前一個月,地理成績突飛猛進,地理老師第一次知道了有我這么個人的存在……高考前一個星期,大家都收拾東西回家待考,我和幾個好友在空空的教室里,坐了一個晚上,在黑暗中,聊著之前不曾說過的秘密,互相打氣……
總說高三是人生中最為黑暗的一段時光,但后來的我卻總想回去:無法忘記那些一遍又一遍做練習題,單純地想學習的日子;無法忘記自己因為一模的失誤看到數(shù)學題就手發(fā)抖,卻仍然咬著牙逼迫自己去解決的日子;無法忘記和好友一起騎著自行車下晚自習,初夏夜里十一點的風,吹得人微醺的日子我仍記得,那時的早讀課,有時會在一片“我國是一國兩制……”“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地中海氣候……”的聲音中突然停下來,抬起頭,看著那一個個深埋在課本中的腦袋,覺得很荒.唐,卻又很想哭。
這么多年過去了,很多同學的面容和姓名一起淡去了,但那時的自己卻越來越清晰。說考上大學就都好了是騙人的,生活不過才剛剛開始,在填下自己的大學志愿的那一刻,一切艱難才剛剛開始。而那些在高三的眼淚中學會的重要的東西——專注、認真與堅持,陪伴了我之后的漫長路途。
近幾年來,關于青春的電影陡然多了起來,從去年的《青春派》,到最近熱映的《同桌的你》。我看了,很美,很好,但那不是我的青春。屬于我的青春,是那個又悶又熱的高三六班教室;是做不完的題,永遠擺脫不了的班主任;是一個頭發(fā)剪得短短的,總是沉默不語的女孩;是一幫沒心沒肺,看起來土土的姑娘……
其實高考沒有那么神圣,并沒有多少人真的是抱著日漫的熱血主人公那樣偉大的夢想去奮斗。也沒有那么浪漫,也許有恍惚的心動,但更多的是對自己責任的清醒。它只是長大成人的開始,是一段沒有理由的堅持,也是一段自己逼迫自己的成長。
關于高考勵志的日志篇3
在中國,大部分人除了生老病死,還有一個是無法避免的經(jīng)歷——高考。“獨木橋頭萬人過”、“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這些話都是用來形容高考的艱辛。那份沉重和緊張,即使時隔許多年,每當我回憶起當年的情形,仍然心有余悸。
每年一到5、6月,夏日的知了在窗外叫聲愈加頻繁,吱吱得讓人莫名的煩躁,無數(shù)學子在教室里面或是沙沙的翻書;或是百無聊賴的趴在桌子上像臨刑的犯人;或是與同窗好友傳著紙條,互吐衷腸仿佛生死離別的戰(zhàn)友
千姿百態(tài),簡直是保羅人間萬象。
我記得我高中的年代,都是17、8歲的大小伙子,正值青春期、叛逆期,雖然行為遠不及現(xiàn)在年輕人奔放,但是那種反抗叛逆精神一點也不差。那時候,我們也是肆無忌憚抨擊高考制度,對這種一考定終身的制度可以說是非常厭惡。學校和老師特別在乎升學率,對學習好的學生當親爹一樣供著,而學習差的,就被當垃圾一樣安排在最后一排不聞不問任由其自生自滅,更有過分的老師會因為升學率故意勸一些學習差的學生退學。一段時間,我對這種現(xiàn)象真是厭惡透了。
每天都是永無止境的卷子和各種測試,學期測、半學期測、月測、周測到最后甚至發(fā)展成了天天測。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吃了早飯,渾渾噩噩的走到班級里,就開始一天填鴨式的灌輸,不停的上課,做題,講題無限循環(huán)到晚上9點,到家里等待自己的還有N張卷子,除了做題還是做題,毫無一點創(chuàng)造性可言,再加上老師的誘騙,相信大家都在高中時候聽過這段熟悉的講話吧“好好學習,上了大學就可以隨便玩了,上了大學就可以談戀愛了,上了大學就可以…”結(jié)果,我們天真的以為,上了大學真的就可以一勞永逸了。
關于高考勵志的日志相關文章:
1.高考勵志日志3篇
4.關于高三勵志日記
5.致高三的勵志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