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勵志故事
腳踏實地勵志故事
做人做事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腳踏實地勵志故事,供大家參閱!
腳踏實地勵志故事1:
大多數(shù)年輕人都有想要成功的欲望,那么,解讀成功的密碼到底是什么?“成功”是一種技巧,還是一種能力?抑或干脆稱它為一門科學,這個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拿破侖、希爾、卡耐基、陳安之……,每個人心中各有自己的答案,看的多了以后,我有一種感覺,就是這些所謂“成功學”的法則、定律總是過于強調“取巧”。例如:有一種神奇的管理方法,可以讓你的公司和員工效率提升100%。你也可以成為比爾·蓋茨,你的智商和愛因斯坦其實沒有區(qū)別。我的成功可以復制,你的公司也可以成為世界500強。
也許你對這些煽情的語言并不陌生,因為他們已經作為一種“常識”充斥我們這個世界。也許你曾經參加過一些令你熱淚橫流、血脈 噴張的“勵志培訓”,也許曾看過不止一本令你覺得你真的與比爾·蓋茨其實只有“一步之遙”的“勵志書籍”,但是,你肯定會有不止一次這樣的體驗——這種“熱血沸騰”的感覺撐死只能持續(xù)一個星期(這還算長的),那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又回到了一個自己習慣并熟悉的世界,看到了那個一如既往、茫然若失找不到方向的自己……。
久而久之,“勵志”本身就成為了一個行業(yè)——能讓你“煽動”一下,身上打個激靈就行,至于是否把你真的帶上“成功之路”,則不是我要關心地事情。但有一樣,“激動”這玩意有時候是會“上癮”的,我的下一次培訓你肯定還得參加,我的下一本書你一樣照買不誤,“賺錢”這事兒我可不能耽誤了。
平心而論,這些“成功定律”本身并沒有錯,甚至可以說它們中的許多確實代表了一種真理,只是這些“定律”與“真理”其實離我們大多數(shù)普通人很遙遠,遠不是在我們“觸手可及”的范圍以內,但是這些“定律”的制造和鼓吹者們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們善于把本來“遙不可及”的東西“拉斷了”給你看,成功的讓你感覺“離我很近”的“錯覺”。
我們這個世界充滿了浮躁,每一個人都在渴望“速成”或“速效”。每一個普通人都在渴求出現(xiàn)一種“神奇成功秘訣”,類似于“凌波微步”或“六脈神劍” ——只要“此招一出”必定“馬到成功”,反之,只要“招數(shù)不靈”,沒有“馬上見效”,則肯定是一個“損招”,必須立刻淘汰,再去尋找新的“一招靈”、妙藥……,如此“周而復始”在“狗熊掰棒子”的“幼兒游戲”中虛度光陰,眼巴巴的看著自己的夢想日漸遠去……
只要我們這個社會一天不將“取巧”二字除去,“量產”成功人士這一“勵志學”的終極目標將永遠只會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這個團隊不將“浮躁”二字去掉,我們的企業(yè)也永遠不會踏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坦途。
與“取巧者”相比,真正的“成功者”沒有一個不是“大拙”之人,他們的成功秘訣恰恰在于——將“取巧者”不屑一顧、扔掉的東西一個個地撿了起來,僅此而已。而做到這一點是絕對需要一股“拙”勁兒的,這種“拙勁”,追求的不是想入非非,而是務實與腳踏實地的精神;不是“一鳴驚人”而是“十年磨一劍”的韌勁;不是“一步登天”而是“日積月累”“積小勝為大勝”的執(zhí)著;不是一塊“巨石”而是一粒一粒“沙子”的珍惜……,歸根結底,“成功”的最根本秘訣在于兩個字:堅持。任何一種“堅持”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成功,而真生能夠做到“堅持”二字的,無不是“大拙”之人。這些人也許會博覽群書,但是我敢保證他們不會真正把“勵志”書籍當回事,因為書中說的,都是他們曾經歷過并正在做的事。
李嘉誠曾經說過:“我的成功秘訣就是永遠做的要比競爭對手好上一點點”,同理,做為想要成功的我,是否做到了比周圍的人、比同行業(yè)的人、比同齡人好上一點點,努力一點點……
所以,如果你問我成功有什么“神奇妙招”,我還是要這樣回答你:眼睛不要看的太遠,就看著你眼前的事物就行。把這些平時被你忽略掉的事物一個個地撿起來,并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假以時日,必定大有收獲,但同時我要提醒你,這件事其實一點都不簡單,絕大多數(shù)人都做不到,你可要做好必要的心理準備。
從今天開始,你要努力把浮在半空中的腳強行拖回到地面上,嘗試著做一個“至拙”之人你的成功才可以上路……
腳踏實地勵志故事2:
蝸牛不相信自己的緩慢,一步一個腳印的向自己的目標爬行,終于到達了自己的目的地,水滴不相信自己的脆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步一個腳印的撞擊石塊,終于造就了水滴石穿的奇跡,蠶蛹不相信堅硬的外殼,一步一個腳印,每天努力一點,終于獲得了破繭重生的光明,在生活中,也許你沒有一個好的開始,但只要你一步一個腳印,每天努力一點,你終會獲得成功。
人生之行悠遠,人生之路漫漫,回首人生路上,每一個不會磨滅的深深腳印都記錄著你的風風雨雨,每一個不能忘卻的足跡都銘刻著你的深深記憶,每一個不可抹去的腳步都鐫錄著你的種種情感……
你的快樂、幸福是輕快的腳印,你的憂愁、苦痛是凌亂的腳印;你的仇恨、悲憤是沉重的腳印,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個、一串串、一片片不同的腳印,你的人生之路才值得細細回味,你的人生之路才能夠永遠銘記。
因為有了人生的腳印,我們能體會到前人的偉大和今人的奮發(fā);因為有了人生的腳印,我們能感受到從前的酸甜苦辣和現(xiàn)在的苦盡甘來;因為有了人生的腳印,我們能聯(lián)想到往昔的崢嶸歲月和如今的幸福生活。
成長之路上也布滿了腳印,我們不求每一個腳印寫下的都是甜蜜與歡樂,但求無悔于每一個腳印;我們不求每一個腳印留下的都是幸福與微笑,但求無愧于每一個腳印;我們不求每一個腳印記下的都是美好和痛快,但求無憾于每一個腳印……
走好人生第一步,不要讓人生之路布滿悔恨、愧疚、遺憾;走好人生每一步,我們可以在未來一個如水的夜晚里,打開記憶的閘門,細心體味曾經的腳印,感受以前的風風雨雨,曾有的深深記憶、往昔的種種情感,你會感到心滿意足!
人生的旅途中有快樂、有悲傷,然而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腳印,有的人弄虛作假、不務正業(yè),浪費每一天美好的光陰,而有的人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做一件事情,認真、充實的過每一天從來不浪費。
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是要著眼與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小步再走下一步,直抵達我所要的地方。這樣的人生才不會有遺憾,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走,無論結果如何都要一步一步的來。
人生的路,非常的長,在這一條路上會遇到各種挫折,我們要學會面對挫折,不可以遇到一點挫折就對生活失去信心,要學會面對才會有成功。
人生中有許許多的困難,但是無論困難有多少大,只要把它分解成一個個小困難,在一個個的去戰(zhàn)勝這些小困難,最后的你一定可以戰(zhàn)勝大困難。
古往今來的中外偉人并不是自出生以來就一直是優(yōu)秀的,縱使有天賦因素的存在,也無法遮掩他們曾經的拼搏與付出。
花草樹木的生長都是有周期的,更有一個過程,沒有哪一株草破土后能在瞬間變得成熟,沒有那一朵花含苞后能立刻變得嬌艷,更沒有哪一棵樹發(fā)苗后能轉眼變成參天大樹……它們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去完成量的積累。也只有經過量的積累才能促成質的轉變。并不是想成為什么就能一下子變成什么,要想成為無邊沙漠中的仙人掌,必需具備頑強耐旱的體質及堅持不懈的品格,要想成為雄偉山峰的巖石,必需做好經受風雨摧殘,烈日烘烤的準備,要想成為蔚藍天空中的一片白云,必需要有積少成多的思想及包容塵埃的風范。
一步步地來,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腳踏實地地走,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人生活得非常得充實,活得非常地漂亮。
腳踏實地勵志故事3:
很多年前,有一位學大提琴的年輕人去向本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討教: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面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意味深長地回答:先成為優(yōu)秀而大寫的人,然后成為一名優(yōu)秀而大寫的音樂人,再然后就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大提琴家。
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還年少,對老人回答中所透露出的含義理解不多。然而,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隨著采訪接觸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回答在我腦海中便越印越深。
在采訪北大教授季羨林的時候,我聽到一個關于他的真實故事。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學,一個外地來的學子背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自己則輕裝去辦理手續(xù)。老人爽快地答應了。近一個小時過去,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著。學子謝過老人,兩人分別。幾日后北大舉行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主席臺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這位學子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但我聽過這個故事之后卻強烈地感覺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學位。后來,我又在醫(yī)院采訪了世紀老人冰心。我問她:您現(xiàn)在最關心的是什么?老人的回答簡單而感人:是老年病人的狀況。
當時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終點,而這位在“五·四運動”中走上文學之路的老人,對蕓蕓眾生的關愛之情歷經80年的歲月而仍然未老。這又該是怎樣的一種傳統(tǒng)!
冰心的身軀并不強壯,然而她這一生卻用自己當筆,拿歲月當稿紙,寫下了一篇關于愛是一種力量的文章,在離去之后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偉大的背影。
當你有機會和經過“五·四”或受過“五·四”影響的老人接觸,你就知道,歷史和傳統(tǒng)其實一直離我們很近。這些世紀老人身上所獨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該作為一種傳統(tǒng)被我們延續(xù)下去呢?
不久前,我在北大又聽到一個有關季先生的清新而感人的新故事。一批剛剛走進校園的年輕人,相約去看季羨林先生,走到門口,卻開始猶豫,他們怕冒失地打擾了先生,最后決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門口的地上留下問候的話語,然后才滿意地離去。
這該是怎樣美麗的一幅畫面!在季老家不遠,是北大的博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門口的問候語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學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
聽多了這樣的故事,便常常覺得自己像只氣球,仿佛飛得很高,仔細一看卻是被浮云托著;外表看上去也還飽滿,但肚子里卻是空空。這樣想著就不免有些擔心:這樣怎么能走更長的路呢?于是,“渴望老年”四個字,對于我就不再是幻想中的白發(fā)蒼蒼或身份證上改成60歲,而是如何在自己還年輕的時候,能吸取優(yōu)秀老人身上所具有的種種優(yōu)秀品質。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薩爾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義。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個聲音在回答:先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然后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新聞人,再然后就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節(jié)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