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北大的勵志故事
北師大,成了多少人的夢,又毀了多少人的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考北大的勵志故事:,供大家參閱!
考北大的勵志故事:
好像很多人想象中考清華北大的人都得是天才,一般人再努力也只能靠浙大復(fù)旦上交,而清華北大的人都是輕輕松松拿下高考的。尤其是現(xiàn)在,只剩下半年的時間,好像該放棄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夢想了……我只是想作為一個非牛人類來勸學弟學妹,一切都來得及,一切希望都還在。只要你努力。
本人不牛,相當不牛。中考的時候比A班的線高了兩分進來的,高一的時候在班級排了40多名。當時班級一共52人,還有5個學文的,我記得后來反省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是理科生的倒數(shù)第五。雖然是在A班,在學年也得排到300多名(這個是我在大辦公室偷看的某個老師的學年分數(shù)段-人數(shù)統(tǒng)計表得出的結(jié)果)。百分制的小考試數(shù)學一般是60多分,150分制一般是90~110分之間;物理一般也就是60~80之間:雖然絕少不及格,但是幾乎從來沒上過平均分。
以上部分是論證我并非一頭牛。
我很羨慕班級里面的幾頭大牛,什么東西都懂,什么題都會做。人家半小時答完的卷子我得寫一個小時交上去的時候還有很多地方空著。平時人家寫N本練習冊寫完了11點準時睡覺,我光寫一本還得寫到后半夜一點兩點,有算不對算不出的題把自己逼得死去活來。那個時候我心里非常不平衡,但是也必須面對這個事實:一般人和牛人是有差距的。人家牛人平時嘻嘻哈哈玩得很Happily的同時,依然保持著題量上對我的完勝。三年五年十年,金考卷銀考卷四大名輔試題調(diào)研,三尺講臺3+X優(yōu)化設(shè)計大鑰匙……抱歉我不是牛,我寫不完。牛人也許也寫不完,但是人家寫3本大的加上點試題調(diào)研之類的調(diào)劑品還是很輕松的,然后同學再問他們點難題,于是乎幾乎沒有沒見過的題了。這就基本可以解釋了,為什么有的人學習看起來很刻苦很努力很用功,有些人看起來很輕松,但是輕松的人的成績要遠遠好過刻苦的人。不是因為輕松所以成績好,而是因為牛,所以看起來輕松。做題帶來成績,這個永遠是毋庸置疑的。
我在高三確定了兩件事:第一,我不是大牛;第二,我要上清華。清華又沒說只有輕輕松松的大牛才可以考,雖然我不是牛,但是我可以發(fā)揚牛的精神。每天少睡幾個小時,拼了一陣。數(shù)學終于有了點起色,能到120以上了。后來考了一次140,信心就徹底樹立起來了。最牛的人可以把競賽題當高考題做,但是不牛的人只要做好高考題,一樣可以考高分。
分數(shù)高不高,跟人牛不牛,沒有必然聯(lián)系。我們只要高考而已,每個人都說高考題簡單,那就把簡單的都做對,就OK了。其他科目也都差不多?;旧隙际瞧戳艘魂?,專學一科,然后就上來了。說起來很簡單是吧?我當時每天早上5點半起來,晚上一點以后,一般是兩點左右睡覺,白天困了用咖啡頂著……同桌很嚴肅地跟我說你再這樣你會死的,但是事實證明了人遠遠沒有那么脆弱。這個作息時間也就是聽著可怕,其實做起來習慣了發(fā)現(xiàn)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寒假我覺得在家的學習狀態(tài)不好,所以一直跟外地的同學住校,在寢室什么都沒有的狀態(tài)下一心撲在習題上。放假之后天天去圖書館的自習室。各科高考題基本做全了。于是信心就有了。更重要的,努力不只是一種途徑,更是一種信念。你能為了自己的一個理想去不顧一切的奮斗,這是很難得的人生經(jīng)歷。當然作為一個不牛的人,成績肯定仍然不是很牛的樣子。一般是班級15名左右,學年名次在50左右徘徊,偶爾能進40。一模學年80多,有些郁悶。二模130多,更加郁悶。三模180多,我沒崩潰我父母先崩潰了。當時我寫給自己兩句話:永遠相信自己,永遠不放棄希望。一個高考而已,老子還搞不定你?四模21名。然后就高考了。然后就上了清華。
我終于用自身的努力證明了這一點:考清華北大沒有想象中那么遙不可及,只要付出努力,天賦上的差距是可以彌補的。關(guān)鍵詞只有兩個:努力,自信!
考北大的勵志故事:
“我覺得自己不是個做大事的人,也不喜歡做大事。”當新東方學校校長俞敏洪在中國地質(zhì)大學活動中心講臺上,以這句話開始他的講座時,臺下坐得滿滿的年輕學生顯然吃了一驚。
“我高考考了三年,78,79,80。我當時的夢想并不是要去北大。我是江蘇省的,我就想考入江蘇省地區(qū)師范學院。那是一所大專,地點是在常熟市。那是我夢寐以求的地方。”
看到臺下的同學都笑了,俞敏洪也笑了。不過,他隨即認真地確認說:“真的是這樣啊!”“到第三年的時候,我努了一把力,最后在我們那個外語補習班考了第一,才想起自己也許該報一所名牌大學。結(jié)果一不小心就被北大錄取了!”(笑)
“對于大學生來說,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不同,但成長永遠是需要痛苦的。我從農(nóng)村挑著兩個麻袋來到了北大,根本不知道大學生活是怎么一回事。進宿舍第一天,我就碰到了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時隔二十多年,講起這件事,俞敏洪仍記憶猶新。“我同宿舍的一個同學——當然那時候還不認識,躺在床上拿著一本《第三帝國的興亡》在讀。我就覺得很奇怪,用很糟糕很難聽的普通話問他:‘咦,上大學還要看這種書的?’那個同學抬頭看了我一眼,那眼睛里是眼白多,黑眼珠少。這一眼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幾乎改變了我的大學生活。它給我?guī)砹藘蓚€后果,第一個后果:我大學四年感到極其自卑,到最后我什么都害怕,什么都恐懼。第二點,它使我知道,一個人要讀很多很多書。”
“在北大的四年里,我把每天的時間都放在讀各種各樣的文學、哲學、社會科學和其他一些我能讀懂的自然科學著作上。四年畢業(yè)的時候,我讀了大量的書,英語書反而成了其次的東西。所以我在北大的四年,英語學得非常糟糕。糟糕到畢業(yè)的時候,我連《飄》這樣的英文小說都讀不懂。”
“同時,我還養(yǎng)成了另外一個習慣,就是不善于和人打交道。首先我是從農(nóng)村來的,普通話講不好;其次又產(chǎn)生了自卑的情緒。所以,除了跟宿舍的幾個人認識以外,跟北大的任何一個人都不認識。我在大學最大的損失之一,就是沒有參加任何大學生的活動。后來我深深體會到,大學生的活動實際上是很重要的。它對一個學生鍛煉自己的心志,鍛煉自己開朗的個性,鍛煉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是非常的重要的。但是我沒有學到這個東西。所以說,我在北大的四年,過了一種比較痛苦的生活。”
“我在大學里是極其自卑的,到了什么地步呢?我在大學從沒談過戀愛。原則上這是有點不太正常的——當然也比較正常,因為我現(xiàn)在也很正常。(笑)但問題在于,我并不是不想談戀愛,我看上了我們班每一個女孩子啊!”(笑,掌聲)“那么為什么看上了一個女孩子卻不敢去追求呢?這就是自我衡量。有的人是把自己抬高了,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上有的男孩子是勇往直前,結(jié)果往往是成功了。但我發(fā)現(xiàn)我是把自己往下貶的,比如說我的能力是10,我常常把自己貶到5。到現(xiàn)在我也有這個感覺,當然我不會再貶到5了。這是一個自我恐嚇的過程,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使你變得更謙虛,但它也可能使你失去本來應(yīng)該屬于你的東西。”這一句話,他感慨萬千。“但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自卑過,只是自大、傲慢過,這個人一定很淺薄。世界對教學研究統(tǒng)計表明,在任何時候,一直在班上第1名到第5名的學生,最后成功的比率,遠遠低于第10名到第20名的學生。從小到大一直都一帆風順并不是個好事情,因為世界并不專為這樣的人設(shè)計。容不得挫折、失敗和落后,就不能將苦難變成智慧。”
考北大的勵志故事:教育方式
家庭是培育人才的搖籃,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家長的一舉一動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家庭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礎(chǔ)。我們的兒子小余2014年參加高考,年僅16歲,成績居浙江省第四名(不含加分是第三名),北大、清華爭著要他,兩所大學最好的專業(yè)任由他挑選,最后他挑選北大物理學院,并獲北大新生一等獎學金。
一、培養(yǎng)孩子對書的興趣
書是傳播文化的課堂,是我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書也是我們一生的老師,使我們變得更聰明、更高尚。
我們在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就注重培養(yǎng)他對書的興趣。那時,我們搜集了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畫、報紙、帶圖的生字卡片等以圖為主的兒童讀物,讓孩子坐在我們的膝蓋上,邊用手指給他看,邊用嘴講給他聽。孩子憑借色彩、圖像、我們的言語以及文字等來理解讀物的意思。我們不在意孩子是否聽得懂,只是多次重復(fù)。
我們還在孩子的房間掛滿了各種水果、車輛等圖片,使孩子每時每刻都能看到“書”,這樣孩子就很容易對“書”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等孩子再大一點,我們找來大量的舊報紙給他抓、拍、推、撕、咬,讓孩子從小親近書,愛書,一刻也不離開書。
到孩子讀小學以后,我們給他買了許多注音讀物。開始我們讀給他聽,后來,他自己就漸漸地會看了。每天晚上,他寫完作業(yè)后,我們一家圍坐在大書桌旁,我找資料、寫論文;兒子看書;丈夫看新聞,一家人其樂融融。到周末,我們就帶他到圖書館、書店看書,還經(jīng)常把書作為禮物獎給他。
大量的閱讀,使孩子的知識量急劇上升,理解能力逐步增強,自學能力不斷提高,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小學時他有二十多篇作文在各級大賽中獲獎或刊登在《百家作文指導(dǎo)》等各類刊物上,高中時與他人合作的論文發(fā)表在國家核心期刊《物理通報》上。很多競賽的書,他都是看書自學的,他曾獲第30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浙江賽區(qū)一等獎,浙江省高中數(shù)學、化學、生物學競賽二、三等獎等。這些成績的取得,無不得益于書的功勞。
二、培養(yǎng)孩子的耐挫折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如何面對失敗、困難,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育子問題?,F(xiàn)在社會上這么多人自殺,更說明了這種教育的重要。有一次,兒子以一票之差沒評上三好生,他郁郁寡歡,中餐沒吃,晚飯也吃得很少,看到什么都不順眼,還對我們發(fā)脾氣。晚上睡不著覺,好不容易睡著了,半夜又在夢中哭。我們安慰他:“寶貝,這次沒評上三好生沒關(guān)系,下次再爭取吧!”他說:“不,就不!”我們的心不禁一震:孩子多好強啊!他就在我們自己班學習,那時三好生名單還沒上報到學校,完全可以再增加一個名額。這樣,他就可以不那么痛苦了。可是為了孩子的將來著想,我們?nèi)套×?,三好生沒有事小,經(jīng)不住磨難事大。于是,我們就對他說:“寶貝,既然你那么難受,就寫成日記吧,寫后心里就不難受了。”他聽了我們的話,第二天寫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日記。他對我們說:“寫了日記,我心里果然不難受了。”看來,孩子脆弱的心需要得到撫慰,需要正確的引導(dǎo)。我們想,經(jīng)過了這件事,他應(yīng)該能經(jīng)受得住風浪的考驗。果然,在以后的三好生評選中,偶爾沒評上時,他就極力自己排解憂愁,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孩子的耐挫折能力已得到培養(yǎng)。我們相信,離開了父母,孩子同樣能經(jīng)受得住挫折的考驗。后來他讀高中時,遠離父母,第一次寄宿在學校,學習壓力也很大。但他很快適應(yīng)了環(huán)境:學會自己洗衣服、整理東西,解決高難度的作業(yè)。成績由期初的年級段400多名上升到期中考的30多名,乃至2014年高考時,考到了浙江省第四名。
三、培養(yǎng)孩子的誠實守信誠信是一種美德,是立身處世的準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石,人無信而不立。誠信教育要從小孩抓起,從小就要培養(yǎng)他們做人講誠信的習慣。父母要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記得兒子六歲的那年暑假,我們一家和侄子去游華山。爬到華山北峰時,兒子停在一個小賣部前,想買“游華山留念牌”。我們把牌掛在他頸上,覺得蠻好看的,就問賣主多少錢?賣主說38元。我們說:“太貴了,不買。”就拉著他的手走了。后來我們爬山爬得滿頭大汗,幫兒子脫衣服時,發(fā)現(xiàn)他頸上還掛著那個留念牌,想起了自己剛才沒付錢。侄子說:“反正賣主不知道,路又走了那么多,不用還,算了。”我們想:侄子說得沒錯,不還,賣主也不知道。更主要的是我們已走了很多路,回去要40多分鐘,何況我們當時又很累。“送”還是“不送”?我們心里也在猶豫。這時,我腦海里閃過一個朋友跟我講的事:有一次,朋友的鄰居帶著女兒在公園玩,看到公園里的花很漂亮,鄰居趁人不注意,隨手拿了一株藏在衣服里,歡天喜地地帶回家。沒想到后來她女兒到別人家玩,看到有喜歡的東西就偷偷地拿回家。鄰居批評了女兒很多次,都沒用。我想:如果這次留念牌我們無意之中拿了,那以后兒子可能會有意識地去拿別的小攤上的東西,后果不堪設(shè)想。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教育孩子的好機會。于是,我們就讓兒子選擇要不要送回去。兒子經(jīng)過內(nèi)心的激烈斗爭,最后還是決定把牌送回去,贏得了周圍人的贊許。兒子事后在《誠實給人帶來快樂》一文中寫道:當媽媽問我要不要把留念牌送回去時,我本來是想把它留下的,這個金牌似的留念牌金光閃閃,上面還寫著:“登上華山全家平安”、“奇險天下第一山”等字,好漂亮啊!我真舍不得送回。可是,看到媽媽有點難過的樣子, 我又不好意思把它留下。我想了好一會兒,才說:“把它送回去吧。”媽媽很高興,把我的臉親了又親,拉著我的手,把牌還給了賣主……周圍的人都豎起大拇指稱贊我:“小朋友,你真誠實!”“小朋友,你真了不起!”我的心里樂開了花。后來,他在學校的小店里買東西,店主多找了他五元錢,他把錢送回去了。店主表揚了他,他很高興。我想這種誠信教育對孩子一生的成長都會非常有益。
四、培養(yǎng)孩子心中有夢想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夢有多遠,人生就有多遠。每個卓有成就的人從小都有一個五彩斑斕的夢,他們一生都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我們從小就給孩子播種夢想的種子。自從孩子會獨立看書后,我經(jīng)常買一些《名人傳記》、《中外科學家故事》等書給他看,以激起他內(nèi)心對這些名人的敬仰之情。慢慢地,孩子心里就有了想法,他很崇拜愛因斯坦,渴望成為像愛因斯坦那樣的科學家,為人類的科學進步做貢獻。初中時,老師叫每個學生寫座右銘貼在桌上。里面有這樣兩塊內(nèi)容:我最崇拜的人和你的理想。他分別寫上“愛因斯坦”、“當科學家”。在上海世博會上看到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真跡時,他非常激動,屏息凝視了很長時間。我們知道孩子喜歡上了愛因斯坦,于是在杭州聽課時,看到書店有一本少年版的《相對論》,就買回來送給他。他愛不釋手,經(jīng)常翻閱,不下20多遍。我們還給他買了《愛因斯坦傳》。
平時我們有意無意地說:“寶貝,你跟愛因斯坦很像。”“哪里很像?”“愛因斯坦很聰明,你也很聰明;愛因斯坦琴彈得好,你鋼琴也彈得不錯;愛因斯坦喜歡莫扎特、巴赫等音樂家,你也喜歡他們;愛因斯坦不喜歡錢,你也不喜歡錢;愛因斯坦本來可以當以色列的總統(tǒng),但他拒絕了;你也不喜歡當官。你們有這么多相似的地方,你肯定能成為第二個愛因斯坦。”他聽了很高興,臉上閃耀著動人的光輝。
正因為有這個夢想,使他對物理情有獨鐘。所以當我們都希望他選北大的光華管理學院、經(jīng)濟管理學院或清華的建筑學院時,他還是堅定地選擇了北大的物理學院??忌媳贝蠛?,我們告誡兒子:繼續(xù)努力,北大不是終極目標,而是新的起點。